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074551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 “老师,我画的好吗?”“老师,他画得桃花流水鳜鱼肥好形象啊!”手中拿着孩子们五彩斑斓的画作。我心里美滋滋的。这可不是一节美术课,这是语文课,我让同学们用画笔画出课文中描绘的美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学科也注入了新的特点:开放、综合与创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这种“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语文与生活同在,要求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育系统,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教育体系。从目标、内容、手段等方面实现综合性学习,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语文学科

2、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美术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厚积薄发地形成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语文与美术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甲骨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甲骨文中有很多文字就是美术中图画与汉字相结合而产生的,也叫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指纯粹利用图画来作文字使用,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我们牙牙学语之时,也是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通过图画来学习语文。我们的语文课本上随处可见的插图也说明,美术对我们学

3、好语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一、美术让语言文字立体化 儿童时期,学生的形象思维要优于抽象思维。语言文字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没有图画那么直观,有一些课文中的段落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就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以己之长补其之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自己去画,用画画来印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教授古诗泊船瓜洲时,对于理解“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我就先让学生联系课下注释理解“一水”指的是长江,瓜州在长江北岸。这样就可以在黑板上先画出一条江,再在江北岸标上瓜州,那么自然京口的位置就可以根据诗意标在长江南岸。“钟山只隔数重山”在京口

4、的旁边画上几座山,诗人的家乡钟山标在这数重山的旁边。这样通过一幅简单的地图,学生很直观地了解到诗人现在所处的位置瓜州和诗人的家乡钟山其实相隔很远,还可以在示意图的北方标上诗人的目的地京城的位置,这样实际距离与诗中的“一水”“只隔”进行对比,学生自然能体会到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的深情。 二、美术让语言文字更具趣味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低年级的学生对图形的敏感性要比对文字和拼音的敏感性要强的多,在识字不多的年龄段,绘画是他们最好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低年级的拼音识字教学中融入美术元素,既能激发学生兴趣

5、,又具备创新精神,将枯燥乏味的拼音文字形象化地展现出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进行低年级拼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拼音卡片,卡片上的拼音字母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卡片上还可以用绘画、撕纸、彩笔进行装饰。在动手制作拼音卡片时,学生就能对拼音字形很好的熟记。同时,这些拼音卡片在课堂上也是很好的教具,同桌之间可以利用拼音卡片互相检查拼音的认读情况,也可以将声母与韵母卡片组合,教学生拼读音节。 三、美术让语言文字更具意境美 经典古诗是中国千年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优秀载体,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由于时空、阅历、语

6、言等限制,学生领悟诗文的意境已然成为古诗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积累优美诗句的同时也能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其实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深刻意蕴的画。古人对诗、书、画的认识就是一个整体。王维的诗就被后人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可以看出,诗的意境是和画融为一体的,无限的想象空间来自于文学作品。自古以来就构成了一个非常和谐的艺术整体。以图配文,可帮助学生把美的感受上升到美的认识。如在教授古诗江雪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学生很容易理解这是一首描写江乡雪景的诗,可是诗中从“绝、灭、孤、独”所展现出的诗人的孤寂高冷,学生却体会不到。假如我们上课时将这幅雪景画下来,学生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茫茫白雪,飞鸟尽藏,人迹罕至,天地之间之有一位渔翁坐在江上小舟中垂钓。学生自然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天气这么冷,他却独自一人出来钓鱼呢?老?这时就可以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孤寂和高冷了。 总之,美术就其形象性、生动性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预示着语文教法的改进与创新有更广泛、更深层的拓展空间。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会一如既往的坚持新课标的理念,持之以恒地让它们为我的课堂添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