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及教育电子政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2069975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化及教育电子政务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教育信息化及教育电子政务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教育信息化及教育电子政务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教育信息化及教育电子政务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教育信息化及教育电子政务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及教育电子政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及教育电子政务(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电子政务,目录,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机构、发展、现状) 电子政务 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教育电子政务(目标、原则、内涵) 今年的工作 信息化工作 电子政务工作 小结,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教育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 组长 周济 办公室(科技司) 教育信息化处 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 办公室 基础司 教育政务信息化领导小组 办公厅 领导小组办公室(处) 其他机构 高等教育司远程教育处,发展背景,

2、1998年教育部开始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 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的在于开展全面素质教育,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占有重要位置并开始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 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硬件、软件共享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 建立网络学习与其他学习形式相互沟通的体制,推动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推动网络学院的发展。 建立高等学校在校生管理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教育信息化

3、现状,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中国教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高速主干网已经升级到2.5Gpbs,155M的CERNET中高速地区网已经连接到我国35个重点城市 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具备了播出8套电视、8套语音、20套以上IP数据广播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现状,高等教育信息化 普通高校1683所,成人高校528所,民办高校214所 有92%以上高等院校建立了校园网 60%以上千兆骨干 100多所高校的校园网以1001000Mbps速率接入,普遍应用和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行政应用 年月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批准了个网络课程和资源建设项目; 开始建设中国高等教育文

4、献保障体系(CALIS) 211和985推动,教育信息化现状,现代远程教育 批准67高校开展网络教育试点工作; 设立校外学习中心1000多个,注册学生达130多万; 开设了8大类51个专业近7000门课程; 四年内仅67所试点高校和与其合作的公司投资于教育达十几个亿元,教育信息化现状,“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利用国家国债资金进行西部152所本科高校校园网建设 城域网的建设 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与电信的合作 共赢,教育信息化现状,中小学信息化 1。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开设 2。“校校通”工程 3。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培养信息素养;自主学习和探讨;课件制作转到注意课程的整合; 4。“现

5、代远程教育工程扶贫示范项目” 在西部12个省建立10000个远程教育教学示范点,提供一套计算机和卫星接收设备。一期已经完成,建设的5000多个教学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标:基本实现西部贫困地区尚未“普九”的县义务教育普及目标,基本解决贫困地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同时,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持续向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加强教师培训,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发挥农村学校在当地传播文化、交流信息的作用,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任务:约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都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6、510万小学生 使全国38.4万所农村小学初步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8142万小学生 全国3.75万所农村初中基本配备计算机教室,3109万农村初中在校生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为推进全社会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国家制定工程实施的总体规划和原则、要求,各地负责组织实施。 工程建设约需资金100亿元左右。国家专项资金5年50亿元,主要用于对困难地区工程实施的补助。从2003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 2005年国家投入40亿元,教育信息化现状,教育信息化标准 教育信息化标准分会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 (信息中心2002年) 全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国际

7、教育技术协会2000年6月) 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基础教育教材研究中心2002年) 远程教育课件标准,教育信息化现状(4),政务信息化 教育部政府网站建设 教育电子办公和信息交换系统 教育视频会议系统 现代远程教育监管系统(高教司) 高考、研究生网上录取 高等教育学历认证网 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 http:/ 国外留学生注册登记系统,电子政务,“中央关于国家十五计划的建议” (中央十五届五次全会公报),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跨越式发展 政府行政管理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速信息化步伐 政府是信息化的倡导者与

8、推动者,应率先实现信息化,“电子政务(EG)的发展趋势” (E-Govermetnt),发展电子政务正在为各国政府的共识 2001年3月,召开电子政务第三次全球论坛 七大工业国(G7)通过电子政务协调行动策略 东南亚联盟建立“电子东盟” 新加坡推出500种政府业务网上办公 日本2003年3000种政府业务网上办公 美国2003年90%以上政府业务网上办公 我国有2200个政府部门网站,80个全国性政府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的优势”,有利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效率) 有利于改善政府决策的质量(质量) 有利于增加政府办公的透明度(透明度) 有利于缩短政府和公众的距离(参予性) 有利于政府廉政的建设(廉

9、政),“电子政务的业务内涵”,电子政务泛指五大班子 政府、党委、人大、纪检、政协 电子政务内部办公业务 公务员之间和政务部门之间办公业务 电子政务外部办公业务(狭义的EG) 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办公业务,政府内部办公业务,内部办公与辅助决策 部门间信息交换 城市运行监管 生命线监管:水、电、气、暖、交通 经济活动监管:财、税、金、贸、工、农、计、统 城市建设监管:建筑、环境、生态 城市安全监管:公、检、法 城市防灾与应急恢复,政府外部办公业务,信息发布和查询(WS) 网站发布政策、法规、程序、机构 提供政府信息资源库的查询和检索 信访与公众参予(E-mail、BBS) 建立电子信箱/电子公告板

10、 建立电子论坛/电子听证会 网上办公服务 调查、申报、注册、申请、年检 批复、审批、监管、采购、招聘 纳税、保险、缴费、治安、社保、优扶、社区服务,“发展电子政务的基本原则”,组织领导的一把手原则 新生事物、传统的阻力、高协调性、投入强度大 办公程序公开性和服务性原则 公众参予和互动性原则 密切政群关系、增加凝聚力 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性原则 80%原创信息、战略性资源、用之于民 按等级保护的安全性原则,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建设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 规划开发政务信息资源 推进公共服务 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完善标准化体系 完善公务

11、员信息化培训考核体系 建立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年2005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0125号),提出建设“三网一库” 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网 部门之间办公业务资源网 政府公众信息网 电子信息资源库,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模式,2002年前: 中国的政府信息化还主要停留在网络设施、政府上网、若干重点领域和相对比较基础层面建设,2002年后:,全面启动阶段,发展速度整体加快 突出网上的信息化服务 一些政府部门利用网络和门户为社会公众提供网上办事 尽管发展不平衡,但趋势明显,暴露出的问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信息孤岛 互联互通 盲目建设 重内轻外

12、 大部分还停留在网上信息服务阶段,真正能网上办事的还比较少,服务导向型目标模式,应用系统的选择,要管理服务并重 注重统一门户网站建设 注重外网建设,坚持内网最小化原则 重视电话与网络的结合,提高政府的综合信息服务和网上办事能力,应用驱动型的建设模式,突出应用,重视需求分析 多元化资金投入 管理与技术高度融合 管理、应用、资源、技术 业务逻辑的抽象 业务规范的梳理 业务模型的建立,各部委的发展模式,内网 外网 专网 全套的,十二金,金财 金保 金税 金水 金盾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传输网联接省市部委 制定外网总体规划、标准、规范 构建外网信息资源与交换体系 构建外网安全防护体

13、系 1.147亿,国办外网网站的建设,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对电子政务带来的威胁 网上黑客与计算机犯罪 网络病毒的蔓延和破坏 机要信息流失与信息间谍潜入 网上安全产品的失控 网络的脆弱性,物理安全,1、屏蔽室 2、屏蔽线 3、干扰器 4、核心安全部件(防电磁、防盗窃、防地震、防水火) 5、物理隔离系统的设置 6、双网隔离设备的设置 7、门禁系统/监视系统,网络安全,1、VLAN 2、Firewall 3、Net Gateway 4、VPN 5、FloodGate(物理隔离/适度交换) 6、3A(流动办公) 7、网络安全域的划分与控制 Intranet/Extranet/Internet 8、多媒体

14、信息的传输安全,系统安全,1、平台安全(OS/CPU/系统平台的安全加固) 2、ACL(访问安全粒度细化) 3、SSO/目录服务(角色管理) 4、CA/PKI(PMI) 5、KMC 6、IDS/Scanner/A-Virus 7、系统冗余/备份 8、负载均衡 9、安全集成管理平台,应用(数据)安全,1、数据完整性/保密性/抗否认性 2、数据备份 3、加密数据库/文件加密 4、安全标签 5、群件/中间件/应用件 安全增强 6、防拷贝(电子/物理) 7、灾难恢复 8、防篡改/数字水印 9、外网访问内容的分级和控制,管理安全,1、安全审计 2、安全管理规范(人员、机构、设施、环境、操作、CPS) 3

15、、最小特权 4、分权制约机制 5、密级的划分(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和等级选择,教育电子政务,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教育电子政务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面之一,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和学校的电子校务(以下统称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任务。,总体目标: 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教育电子政务与电子校务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教育系统的办公自动化,推进无纸化办公,进一步提高管理决策科

16、学化水平和公共服务电子化水平。,三项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在教育部的统一协调下,总体规划,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坚持需求主导,应用为主的原则。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技术应用是手段,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是目的,人才、技术、政策法规和标准是保障。重点推进办公应用系统和教育政务信息资源库、各级各类学校信息资源库和各类专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尽快发挥效益。 坚持规范标准,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标准规范的制定推广。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在教育信息化的框架下,制定教育行业规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教育电子政务的内涵,对象: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 电子政务 电子校务 应用范围:管理和服务 中央级电子政务系统 地方级电子政务系统 学校级电子政务系统 促进社会对教育的监督,目标:,提高教育行政质量和效率 规范管理 信息公开 加强教育部门、学校对学生、家长和社会服务 促进社会对教育的监督,教育电子政务的内容框架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教育电子政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