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不一样的社区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206806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不一样的社区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不一样的社区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不一样的社区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不一样的社区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不一样的社区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不一样的社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不一样的社区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件网 第一课件网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3.不一样的社区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不一样的社区 。本课是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中的第三个主题-不一样的社区 ,旨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社区文化的独特风格与魅力。本主题包含着两个三级活动主题,即“祖国各地社区” 、 “国外的社区” 。学情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人们生活环境与习惯不同,因此人们生活的社区风貌也各具特色。由于教学内容广泛,从国内到国外,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亲身经验是有限的

2、,这在客观上束缚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很难去感受不同的社区文化的独特风格与魅力;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他们对身边的、自身亲历过的社区生活有所形象的认识和感受,而对于全国各地乃至国际的社区的认知和感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组织教学的切入点在于:发挥我校中心城区的孩子网络技术运用熟练的优势,借助孩子家庭生活成员旅游、探亲、工作等国内国际社区资源,在“讨论式”的头脑风暴交流中,在网络学习的帮助下,实现与本课教学内容的对话。由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师引导学生去形象地感受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教学难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探寻不

3、同的社区特点及形成的原因,感受社区文化内涵之美。设计思路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我力图以儿童社会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资源,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在活动中探索学习主题,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教学环境选择上,我们化繁为简,有意识地组织孩子在网络教室学习,拓展教学空间,从平时的学习教室走向网络空间。在教学内容编排上,通过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民俗资料,极大地丰富教

4、学内容。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我们以小组学习为主体,让同学们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反映国内外不同文化习俗的图片、邮票、明信片等,通过开展“优秀社区导游大比拼” 、 “我说你猜”的游戏、 “构建理想社区”等活动引导,充分让学生在交流研讨,自主探究等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感受国内外人们美好的心灵第一课件网 第一课件网 和生活。教学目标1.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引导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尊重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2.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流研讨、自主探究等实践能力。3.知识: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的社区也各有特点。教学重

5、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特点。教学难点探寻不同的社区特点形成的原因,感受世界各国、祖国各地社区文化之美。教学准备课前师生共同大量收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社区风情资料、相关邮册、明信片、饰品等,教师制作相关课件。小学资源网 http:/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 P17-P18页内容,话题为“祖国各地的社区”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 P19-P20页内容,话题为“国外的社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旅游采风,感受社区风情1.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喜欢旅游吗?(喜欢)老师也是一个旅游爱好者。在寒、暑假期里,我喜欢到祖国各地去旅游。咱们中国地

6、域十分辽阔,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跨度长。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民族,人们生活习惯不同,社区特点也就不一样。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展现我在旅游时采风的照片!2.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看这其中哪些地方社区是你旅游时到过或者听家人提起过的?(出示课件:欣赏不同地区的社区风情图片,图片下配文字简要说明,注意特点鲜明,画面典型。)(1)福建土楼(2)陕北窑洞(3)四川山地(4)江南水乡(5)北京胡同 (6)沿海房屋(7)安徽民居(8)上海里弄3.教师谈话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4.师:说说你了解其中什么社区?能和同学们聊聊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吗?5.学生结合自己的旅游经验、家人介绍、上网、看电视、看课外书等各种

7、途径进行介绍祖国各地社区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完善,教师进行适时引导,补充相关的资料。第一课件网 第一课件网 (1)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2)陕北窑洞;陕北的窑洞是依山势开凿出来的这样一个拱顶的窑洞。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固性。陕北取黄土高原

8、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小学资源网 http:/(3)四川山地;出门是山,那里人们的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4)江南水乡; 沿河而居,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被誉为中国“威尼斯” 。(5)北京胡同;过去,北京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6)沿海房屋;碧海蓝天,红瓦绿树,风景宜人。生活在这里可以天天游泳,那里有高大的椰子树,还有丰富的水果香蕉、椰子、波萝等等!(7)安徽民居:安徽民居其布局一般都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本单位,但宏观世界与北京的院落形式有别。根据当地气候、地形的特点

9、,安徽传统的民居建筑多为各种造型的二层楼房,有的依山傍水,有的参差起伏,有的层楼叠院,精致朴素、堂皇俊秀。(8)上海里弄:整个上海,有超过一半的住地,是弄堂,绝大多数上海人,是住在各种各样的弄堂里。 常常在弄堂的出口,开着一家小烟纸店,小得不能让人置信的店面里,千丝万缕地陈放着各种日用品,小孩子吃的零食,老太太用的针线,本市邮政用的邮票,各种居家日子里容易突然告缺的东西,应有尽有。6.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什么发现?小学资源网 http:/7.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旅游采风图片的交流,感受到祖国各地的社区在外观上的特点鲜明,的确“不一样” 。(板书课题:不一样的社区)设计意图:在本教学环节中,教

10、师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旅游经验、家人介绍、上网、看电视、看课外书等各种途径进行介绍祖国各地社区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源于生活的特点。活动二、深入探究,了解文化内涵1.现在,请同学们上网查找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社区,然后小组交流:你了解到哪些社区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形成的原因和自己的感受?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比较熟练地运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老师巡视,及时收集学习信息。以小组形式交流汇报学习情况。3.全班集体交流,教师相机点拨:第一课件网 第一课件网 (1)福建土楼;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小社会。客家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自给自足,而土楼的结构及功能充分满足了这个小农

11、经济的特色需要。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楼内的水井、厨房、仓储、卧室、粮食加工房、柴火间、猪牛舍、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如今,楼内住家家家户户都做起小生意,售卖当地的土特产、有关土楼书籍及旅游小商品。(2)陕北窑洞;地下窑洞的组合,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3)四川山地;当地人们性情耿直,民风特别淳朴。(4)江南水乡;正是由于河湖所阻,才使它避开了历代的兵燹战乱,保存了原有的古朴与幽谧。白天,垂柳拂水,风送荷香;傍晚,夕阳西下,波影烁金;入夜,明月初升,砚江渔唱。桃园般的田园生活便展现在你

12、的眼前。(5)北京胡同;胡同是元朝的产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据说这蒙古语的意思是指水井。当年水井可是深宅大院的居民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摩肩接踵的社交场所,在井边与左邻右舍谈天说地、嘘寒问暖,恰恰可以弥补四合院的封闭性所带来的不足既保护了每个家庭的隐秘空间,又为邻里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机会。胡同与四合院的完美组合,体现出元大都统治者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聪明之处。(6)沿海房屋;水资源丰富,海产品丰盛,盛产热带水果,以旅游业为主。(7)安徽民居:假如不是地形特殊,住屋的最佳朝向,当选择坐北朝南,但徽州明清时期所建民居,却大多是大门朝北。原来古徽人的居住习惯有许多禁忌。汉代就流行着“商家门不宜

13、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说法。徽州明清时期,徽商鼎盛,他们一旦发了财,就回乡做屋,为图吉利,大门自不朝南,皆形成朝北居。至今徽州仍保留有数以万计的朝北古民居。小学资源网 http:/(8)上海里弄:19 世纪 50年代,在租界的外国人为了挣到中国难民的钱,按照伦敦工业区的工人住宅的样子,一栋栋、一排排造了八百栋房子,那就是租界弄堂的发端。到 1872年,玛意巴建起上海兴仁里,从此,上海人开始了弄堂的生活。走进上海人的弄堂里,才算得上是开始看上海的生活。上海人爱面子,走在商店里、饭店里、酒吧里、公园里,个个看上去丰衣足食,可弄堂里就不一样:平平静静的音乐开着;后门的公共厨房里传出来炖鸡的香气;有

14、阳光的地方,底楼人家拉出了麻绳,把一家人的被子褥子统统拿出来晒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4.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祖国各地的社区有什么发现呢?5.师小结:咱们祖国各地的社区不仅是外在形态不一样,它们内在的文化内涵也不一样。不同的社区反映出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第一课件网 第一课件网 6.除了我们例举的这些社区外,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我国不同地区社区的明信片、图片、饰品,也向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进行了相关的采访,你能试着向大家介绍你感兴趣的某个社区吗?7.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用你们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等会儿在我们的“优秀社区导游大比拼”的活动中进

15、行角逐。小学资源网 http:/设计意图: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整合、交流,在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收集信息、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了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分享共同的成果等,从而大大提高合作能力。活动三、竞赛角逐,秀出多样社区1.鼓励学生采用唱歌、跳舞、演小品、讲故事等不同的方式都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引导学生从该社区外在形态和内在文化内涵去认识全面。2.评比颁奖。3.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优秀社区导游大比拼”的活动,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祖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风情多样,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让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多姿多彩!4.总结:今天,我们浏览了祖国各地不一样的社区,感受了各地独特民族文化内涵,目睹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内涵。下节课,我们将放眼世界,去领略精彩纷呈的国外社区。设计意图:在本教学活动实施中,通过竞赛激发了孩子们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时,教师的引导不仅仅停留在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的社区特点上的肤浅了解,更是关注不同的社区特点形成的原因,真正深入感受社区文化内涵之美。板书设计表现形态不同3.祖国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