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考纲解读及应对策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2057255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8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科考纲解读及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历史学科考纲解读及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历史学科考纲解读及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历史学科考纲解读及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历史学科考纲解读及应对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学科考纲解读及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科考纲解读及应对策略(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郴州市一中特级教师 彭太军 个人教学网站:WWW,历史学科考纲解读与应对策略,2016年全国卷历史复习讲座,彭太军简介 1965年1月出生。1999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005年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 2014年入选为湖南省第二批“国培专家”等。被聘任为湖南省和郴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历史学科专家。 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教学论文260多篇,从事高三历史教学十六年,所教学生黄攀、刘嘉等七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取北大、清华。 联系电话:13762583816 QQ:370763755 Email: pengtj65163. com,讲座目录,一、2016年历史

2、学科考纲解读,二、高考历史复习安排,三、全国历史卷结构与答题技巧,一、2016年历史学科考纲解读,1、命题依据,6、考纲总体变化,5、命题原则,4、考试范围,3、考核目标和要求,2、考核能力,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课程标准是弹性的,其“内容标准”只提出了教学内容的框架,而不是学习的具体内容(知识点)。复习中需要我们适当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增加或删减一些内容。,1、命题依据,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 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历史学科考核能力,3、考核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根据材料” 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解释 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

4、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对知识的理解,高度概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4、考试范围 必修三个模块,共26专题,85节内容 选修四个模块,共27个专题 必考内容的设置: 时序上:打破了模块排列,实行的是通史排列先后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排列 古、近、现代比例:古代史:6单元19节,近代史:8单元23节,现代史:12个单元43节 中外史比例:中国史内容多于世界史内容 中国史:13单元50节,世界史:13单元35节 选考内容设置(略),命题不拘泥于教材;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突出

5、历史发展基本脉络; 关注热点问题; 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试题的立意,5、命题原则,脱离教材 高于教材 依托教材 拓展教材。,6、考纲总体变化:“三道例题一句话” 变化一:换了三道例题 将获取和解读信息中的例2材料题换了。例2把2015年大纲中的材料题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换成材料题“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将获取和解读信息中的选择题例3换了,例3把2015年大纲中的选择题“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换成了选择题“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论证和探讨问题中的论证题例10换了。例10把2015年大纲中的论证题“

6、提取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换成了论证题“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变化二:改了一个词组,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015年改“变化”为“变动”);改革选修部分内容没有列入考试范围,如梭伦改革、欧洲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二、高考历史复习安排,1、历史一轮二轮的复习安排 2、在教学中教材的选择问题 3、注意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 4、研习命题考官,重视时事政治,1、历史复习模式的时间与方法,目前,各地复习的模式不完全一致。通常大多数教师均采用二轮复习法。也有采

7、用一轮复习法的。 一般模式:二轮式复习法 一轮时间、内容:高三一期的8月至次年2月,按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顺序讲解(夯实基础)。 二轮时间、内容:次年的3月至5月,按考试大纲编排的内容顺序进行复习(综合提升)。 特殊模式:一轮式综合复习法 重点横向联系,分析、综合、探讨历史规律。,如第一、中国历史复习 1.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思想解放的潮流 。 3.现代中国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如第二、世界历史复习 1.古代世界 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近代世界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 3.现代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强调在全球范围内从整体上把握人类历史的演进,注重

9、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以文明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以考察人类文明的演进和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为基本任务。 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分析研究社会问题。引导人们“眼光向下”,关注 “小人物”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 生态史观:研究人类的文化与文明和环境的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发展是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定规律演进的。 唯物史观的左倾化表现是革命史观或阶级史观。,注重新史观教学,培养多角度分析能力,注重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科能力 史料引用要严谨,均应注明出处,让学生

10、了解所用史料的来源,更可以传递科学而严谨的历史学治学精神。 课堂使用史料要适当,不能过多过滥补充材料,否则影响教学效果。 使用史料要多元化,可以包括文字、图画、数字表格、柱状和曲线示意图等。 要注重引导学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 。,一轮式综合复习法的利弊,(1)整合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打破教材顺序,打破选修与必修界限,综合各版本教材的精华,甚至是原大纲版教材的部分内容,以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的顺序,按通史体系编制了学案,较早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2)弊端:没有配套的成品练习题;所有练习题必须由我们自己整合重组;参加全市或学校间联考时,由于进度不同,

11、内容不匹配,学生考试成绩受到暂时影响。,二轮式综合复习法的利弊,利:教师进度与兄弟学校和市教科院的要求高度统一,便于统一质量检测;教师备课工作没有那么麻烦,只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一步一步地教就可以了;学生也容易适应这一教学模式。 弊:教师所教知识,没有形成通史体例,学生关于某一时期的历史知识不能形成完整的把握;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否则,在教学中就会显得被动和不适应。,复习中要求做到“五个必须”,1、必须强化记忆:基础知识必须要求学生记和背。 2、必须强化默写:在头脑中记忆的知识点一旦写到卷面上,就会出现偏差,暴露其学习的弱点。 3、必须强化限时训练:限时训练是在强化学生的时间

12、意识,特别是在文综题的做题过程中。因为历史在文综题中排在最后,学生很难给历史留出足够的答题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就是效率。 4、必须注意答题的技巧和书写规范性:答题思路要清晰,方法要得当;书写要做到条理化、序列化、整洁化。 5、必须建立错题集,将平常做错的试题集中在一起,杜绝再错。,2、在教学中教材的选择问题,必修教材教学:要采用多种教材或版本进行教学:既要重视人教版即课本的教学内容,又要与岳麓版、旧人教版教材内容结合起来。 教师很有必要拜读全球通史剑桥中国史等世界历史名著,扩大自己的视野。 选修教材教学: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进行。 教师精讲一本,其他略讲。一般选择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每

13、本选择一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讲解,其中与必修教材内容相同的单元不讲。,3、注意2015年新课程标准的五大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素养1: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14、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素养2: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素养3:历史理解,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

15、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能够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能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素养4:历史解释,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历史解释可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并能对各种历史解

16、释加以理解和评析;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素养5:历史价值观,指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的主观评判;能够认识到分辨历史上的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正义与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能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4、研习命题考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