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第10课 论修身 第_10_课论_修_身 本课话题——宽容一、从课本中积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做人做事,尽心尽力,对人宽恕、包容,这是孔子仁的内在精神实质与人相处,能够容忍别人,宽容他的过错,容纳他的想法,是智慧,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个人的高贵品格二、从现实中积累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出版了自传《鲜活的历史》,一版印数100万册许多人不看好这本书,因为政治回忆录类的书籍吸引力不是太大美国有线新闻网络脱口秀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卡尔森曾对希拉里的这部自传做出过极为辛辣的评价:“她不可能卖得好,我敢打赌,这本书如果能卖出50万册,我就将鞋子吃下去可是,没过几个星期,这100万册书竟然销售一空,以至出版商不得不迅速加印这时,卡尔森别提有多尴尬了希拉里为了惩罚他,特意找人做了一双“鞋子”让他吃为了兑现诺言,卡尔森不得不硬着头皮吃下了这双“鞋子”,而当他吃完之后,竟然说:“味道棒极了!”正当人们为此感到纳闷的时候,卡尔森激动地说:“因为我深知,它里面藏有一种特殊的佐料。
原来,卡尔森吃下的这双鞋子是希拉里精心定做的一块鞋子形状的蛋糕希拉里用幽默的方式不仅巧妙地化解了这场尴尬,赢得了曾经嘲笑过她的节目主持人卡尔森的尊重,而且也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宽容能使人生更加精彩和不同凡响,恐怕这也是希拉里能够被奥巴马总统选做国务卿的一个重要原因三、从历史中积累1.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2.唐代魏征为太子李建成的属官时,曾多次劝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但当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但没有杀他,还给了魏征很高的官做,而且非常倚重魏征最终实现了唐初的繁荣发展,出现了“贞观盛世”3.晋文公重耳在逃亡时曾被手下头须偷走了财物,登上王位后以前没有随他逃亡的大臣很担心受处罚,随时可能作乱,这时重耳就赦免了头须的罪责,还封他当了官,终于稳定了当时的局面四、从名言中积累1.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5.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屠格涅夫一、作者简介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先世为商后宋国贵族在鲁曾任相礼、委吏、乘田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满意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去而周游列国,都不为时君所用,归死于鲁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贤弟子七十二人他熟悉古代经典,由于他弟子的活动,形成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要影响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成为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作品:《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二、背景回放孔子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各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连年不断,给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此时,为了变革社会现实,孔子建立了宽宏博大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仁”(爱人),而“仁”的核心就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
孔子从“仁”的主张出发,政治上要求实行德政,重视教化;经济上惠民,使民“足食”为了把德政变为现实,孔子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实现的四部曲,突出道德修养和政治的有机结合在孔子看来,言行中的道德是最尖锐、最重要的问题了因此,在整部《论语》中,几乎每一篇中都有关于修养身心、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的论述三、相关知识1.语录体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2.关于《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即言谈《论语》 共 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一、通假字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又”,译为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2.幼而不孙弟 通“逊”,译为顺从长辈 通“悌”,译为尊敬兄长二、古今异义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古义:没有能力(才能)今义:不能够,不可以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古义:日常生活 今义:居住的地方4.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朴实而有文采今义:形容人文雅而有礼貌三、一词多义1.穷①君子亦有穷乎困窘,走投无路②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完结,终了③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走到尽头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不得志2.过①过而不改有过错②为其来也,居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经过③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超过④面刺寡人之过(《邹忌讽齐王纳谏》)错误3.固①君子固穷坚持,坚守②请略陈固陋(《报任安书》)固执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顽固④固若金汤(《汉书·荆通传》)坚固4.之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助词,可不译③君道一以贯之代词,它,指学说④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动词,到⑤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助词,的5.其①以杖叩其胫代词,他的②患其不能也代词,自己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代词,他或他们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代词,其中的⑤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⑥其业有不精……忌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连词,如果四、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1)朝闻道,夕死可矣 在早晨__在晚上(2)宰予昼寝 在白天2.名词的意动用法匿怨而友其人 把……当做朋友(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君子固穷 坚持,坚守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丘亦耻之 以……为耻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也”表判断)(2)老而不死,是为贼为”表判断)(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谓”可译为“是”,表判断)摩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无判断词的判断句)(二)省略句(1)何谓也?(“何”前省略了“这句话”)(2)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弃”后省略了“做人的准则”)(三)宾语前置句(1)不患人之不己知动词“知”的宾语“己”前置,应为“不知己”)(2)于予与何诛?(动词“诛”的宾语“何”前置,应为“诛何”)(3)其何以行之哉?(介词“以”的宾语“何”前置,应为“以何”) [明大意]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修身是不断学习、不断求索、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坚定的信念;修身的方法——内省;讲“忠恕”之道;君子所应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文章全面论述了修养身心的重要性,集中体现了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仁”[理脉络]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孔子修身方法的一组是(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 ②朽木不可雕也 ③听其言信其行 ④过而不改 ⑤君子求诸己 ⑥内省不疚A.①③⑤ B.②④⑤C.③④⑥ D.①⑤⑥解析:选D ②是孔子批评“宰予昼寝”时说的话;③“听其言信其行”是孔子以前的看法,并且孔子认为这种看法不恰当;④“过而不改”更是孔子所批判的。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话,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表现了孔子从少年时代求学开始直到逐渐走向“仁者”的长期过程B.第二段表现了孔子对真理的热爱和执著追求C.第三段用比喻的说法,说明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考验人的意志D.第五段通过动作描写,表明孔子对没有修养的人的极度蔑视,从而树立起一个疾恶如仇的君子形象解析:选D D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强调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不要埋怨别人,而是反躬自问,反省自己的不是,即人要有自知之明,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B.文中使用“朽木”“粪土之墙”两个比喻说明个人与生俱来的素养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禀赋、天性如果不好,即使后天发奋努力,通过怎样的教育也不会有所成就C.宰予的行为让孔子明白,判断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到底如何,不仅要看他怎么说的,更要看他的实际行动D.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人有过失是难免的,但要勇于承认,更要勇于改正;如果坚持错误,不肯改过,错误就真的成为错误了解析:选B B项应是“说明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一个人的禀赋、天性如果不好,即使后天发奋努力,通过怎样的教育也不会有所成就”说法错误。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孔子所讲的“忠恕”之道的一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巧言、令色、足恭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⑤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A.①④⑥ B.②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⑥解析:选C ②这种做法不是君子所为,也不属于忠恕内容;④说明君子仪容举止与内在素质的高度统一;⑥说明君子与小人的心理状态不同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恕”之道,这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B.以“忠恕”二字概括孔子的道,这个道就是“仁”忠”是尽心竭力,“恕”是推己及人C.对“恕”作具体阐释,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忠恕”之道中的“忠”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的“忠”内涵是完全相同的解析:选D D项,“忠恕”之中的“忠”,侧重于对己的尽心竭力,而“与人忠”的“忠”,则侧重于对人,不完全相同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君子要讲究仪表,但又不能过分修饰,要做到“文质彬彬”,既朴实又有文采,达到内在美与外表美的高度统一这也是我们的追求B.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根本差别在于人生目标和人生信仰不同,故“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孔子的“仁”是以“恭”“敬”“忠”为基本内涵的,即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