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及融资改善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2049182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及融资改善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及融资改善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及融资改善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及融资改善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及融资改善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及融资改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及融资改善(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与融资改善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基础理论 目前,财务理论界对财务治理内涵研究并不多,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并未真正给出完整、确切的财务治理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根据自身对财务治理涵义的理解,概括出了多种财务治理概念。具体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伍中信教授认为,财务治理结构是以产权中的核心部分财权为基本纽带,逐步确立出资人、董事会、经理人和企业财务人员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别体现各主体在财权上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关系。同时,财务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它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股东、债权人、职工,以期提高企业理财效益1。杨淑娥

2、教授认为,所谓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2。林钟高教授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均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3。据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解释,“治理”有统治、管理、处理、修正之意。由“治理”本意出发,对财务治理的理解,不应单纯将其视为一种管理方式,即财务治理结构、制度安排,而且应将其视为一种管理活动,即财务治理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对财务治理定义的概括总结才是完

3、整的、具体的。因此,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以股东为中心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 关于财务治理的概念描述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财务治理主要解决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问题。财务治理之所以成为必要,在于企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代理问题或组织成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4、二是不完全合约。财务管理理论关注的核心都是企业内财务效率的提高,而对企业财务的形成及构成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不涉及,原因在于它隐含一个重要的假设,即企业是事先存在的,企业财务是伴随企业而来的。由于不考虑企业形成财务契约的过程及其制度环境,使财务管理理论关注的视野局限于企业具体的财务经营活动,而忽视其赖以存在的治理基础。具体说,财务治理规定了整个企业财务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财务管理则是在这个既定的框架下驾驭企业奔向财务目标。缺乏良好的治理模式的企业财务,即使“很好”的财务管理体系(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就像一座地基不牢固的大厦;同样,没有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畅通,单纯的财务治理模式也只能是一个

5、美好的蓝图,而缺乏实际的内容。财务治理是从财务的社会属性(产权契约关系)出发,以财权逻辑为起点,研究如何通过财权在企业内部的合理配置,形成一系列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以期达到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根本目的。从西方有关财务治理的研究内容来看,在对融资结构、股权契约、债权契约、激励与约束机制、利润分配等一系列有关财务治理结构、机制基本问题的阐述分析中,始终渗透着“权力”问题。因此,从本质上说,财务治理是一个关于财权配置的合约安排。财务治理是指出资者、经营者、债权人、雇员、供应商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对财权的有效配置及由此形成的权责利相对应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财务治理就是以产权中的核心

6、部分财权为基本纽带,以融资结构为基础,以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财权的合理有效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达到维护利益相关者的根本目的。 二、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一) 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中小工业企业共有790万个,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99.7%;其中,中小企业中的77.7%是个体、私营企业,加.1%是集体企业。1997年,我国工业小企业创造的总产值达76864亿元,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7.6%。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净值的30%,工业净价值的50%,来自于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安置职工就业、提供社会捐

7、赠、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仅以1999年为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共吸纳就业人员469.05万人,其中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124.56万人,向社会捐赠资金15.46亿元。而且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更是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发挥作用越来越大。可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提供就业岗位及推进城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支持,能够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并为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间接贡献力量。 (二) 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和问题 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尚没有信贷市场中

8、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份额的权威数据,但从可以收集到的数据上分析,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1中小企业信贷总额占银行信贷总额比重远低于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海市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小企业信贷占银行信贷总额约13%,而小企业却占上海总产值的41%.同时,上海私有企业占银行信贷比重仅为0.1%,而私营企业产值与商品零售额分别占生产总值的0.42%和4.5%.以中国统计年鉴(2000)的数据计算,1999年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乡镇集体企业和私营、个体工商企业短期贷款余额为6740.4亿元,占同期短期贷款余额的10.55%。与此同时,1999年中小企业贡献的工业增加值为7699.62,占同期工业增加值的35.

9、71%。即中小企业以较小的信贷受益比例贡献了较大的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2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中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低。据调查,上海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与固定资产贷款比例,工商银行为82:18,交通银行为95:5,建设银行为60:40,浦东发展银行为80:20,城市合作银行为92:8。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融资渠道和能力尤显不足。 (三)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分析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原因。理论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多数是从中小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来找原因,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是因为现有融资体系的不完善,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其实这只是

10、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当然不能否认现实的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融资所施加的约束,但更应看到,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制度缺陷以及由此产生的许多不规范的或者说是违背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为,是造成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我们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外部原因 从外部经济与金融环境分析,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主要有: (1)我国现行金融体制的缺陷 从金融体制的角度来看,制度供给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我国现有的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的金融体制,“天生”就不适合、也不可能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一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本身的性质和资本结构决定其服

11、务对象主要是地方上的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而不是大多数的民营(私营)中小企业。因此,从制度的完善角度看,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缺乏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中介,这种制度上的供给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外部环境条件。 (2)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弱势地位 长期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大中型企业几乎涵盖了所有重点产业和行业,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项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国有大中型企业来制定。尽管现在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方面,一直没有给予中小企业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许多政策甚至对中小企业采取歧视的态度,这是造成

12、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政策原因。而在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上,中小企业也明显处于“弱势”: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有关资金扶持政策难到位,至今,政府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方法。二是中央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难落实。三是有关的法律法规根本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所有制的构成比较复杂,而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按照所有制的性质来制定的,这使得不同所有制企业处在不同的竞争起跑线上;另一方面,某些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也不适用,如贷款通则、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规定的有关企业抵押担保的要求,是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达到的。 (3)融资方式单一,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中国中小

13、企业融资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过于依赖内源融资。根据世界银行所属的国际金融公司的调查,中国私营公司的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近年来一直保持在5060%以上,而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则不到1%,银行贷款大约在20%左右。我们可以将中国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与美国市场上的中小企业的结构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中,业主资本大约占30%左右,显著低于当前中国中小企业的比率,而美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中,股权融资占到18%,金融机构贷款占到42%,则显著高于中国当前的中小企业的相应比率。 当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以间接的融资方式为主,

14、而且具体的间接融资方式又十分单调,主要采用的是不动产抵押贷款、有价证券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缺乏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状况的间接融资方式的创新与运用。另外,由于发展债券,股票的门槛过高,中小企业难以采用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这类直接融资方式实现融资目的。 2内部原因 基于中小企业自身障碍的分析,我们认为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主要有: (1)中小企业普遍的信用缺失 这里的信用概念是一个内涵比较广泛的概念,包含了道德范畴的信任、信誉、诚信等含义。从经济交易角度来看,良好的信用是经济交易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繁荣的前提。然而在整个社会缺乏完善的信用制度的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信用意识淡

15、漠,信息披露意识差、财务信息虚假、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账册不全、一厂多套报表等等现象普遍存在;赖账、通过各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种种违背市场经济交易规则的不讲信用行为极大的挫伤了商业信用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积极性。众多信用较差的中小企业无法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一些信用好的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也无法从银行获得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如果法律存在某种漏洞,从而激励小企业试图以申请破产的方式寻求更多的债务减免时,银行更倾向于拒绝向小企业提供贷款或者是向企业收取更高的利息,从而有可能使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 (2)众多中小企业产权不明晰 产权问题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许

16、多中小企业,在创建过程中出于种种利益上的考虑往往采取挂靠集体、合资合作或投资入股等方式,与政府或其他组织、个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程度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所有权以及土地使用权等产权不明晰的状况。虽然这类企业近几年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但效果却不明显。甚至有人认为:即使一开始产权独立的中小企业如果与政府部门(包括国有银行)过早过多地发生联系则会内生出大量模糊产权。产权的不明晰使这类中小企业无法将产权进行抵押,即使是发展前景再好的企业,也很难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同时,由于这类企业内源融资能力有限,所以发展资金不足将长期困扰这些企业。 (3)中小企业自身的风险障碍 这一问题其实和上面讨论的两个问题是有紧密联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