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5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47839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5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5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5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5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5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5(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辽宁省瓦房店市2018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阅读是人类所有行为中最富有尊严和道德的行为,是人类追寻世界本源、反思生存意义、澄明不确定性、征服恐惧和无知的不二法门。原始人类从动物最终演进成智人,进而成为人,就在于他们能够阅读。那时,他们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寂静的山峦,缓缓的溪流,蔚蓝的天空,狂奔的野兽,欢跳的小鹿。总之,他

2、们把目之所及、身之所触、体之所感的一切都当作阅读的对象。孔子曾有遇水而观的习惯:“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孔子这里所描述的正是他阅读自然的心得。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可见,阅读自然,就是道法自然,是人类在进化进程中的起点。阅读对人类最大的启示在于,让我们知道了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对自己无知的认识。孔子早就告诫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轴心时代最伟大的思想之一,与伦理的黄金定律价值同等。人生总伴随着知

3、识的增长,但知识增长并不代表见识的增长,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觉悟的临界处,凭借此,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阅读史,人类是通过阅读来认识世界和自己的。阅读是对人类历史真实的旅行。每当我凝视着从殷墟中发掘出来的甲骨上那些刻凿的文字,突然觉得当年在这些兽骨上刻字或提供内容资料的人们,正穿着我并不熟悉,也可能永远无法再现的衣着,端坐在我的面前。他们或许在进行简单的思索,或许正在进行一番今人完全不能理解的深邃复杂的思考,这顿时让我对他们生出无限的敬意。有敬意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因为敬意来自对功利的摈弃,来自对动物性的远离,来自对内心的纯静观照。没有阅读,不可能有这样的体验。阅读,如果仅仅是

4、一些社会精英的生活状态,这个社会就仍然处于蒙昧阶段。道德对社会的统摄只能通过有最大公约的准则来实现,这是全民阅读之所以无比重要的原因所在。只有大多数国民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建立起对阅读的信仰,我们才能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阅读带给人以愉悦,无论从什么角度讲,这都是我对阅读感到无限欣喜的原由之一。愉悦是人生最美丽的境遇和欢乐。叔本华讲过:“愉快且喜悦的人是幸福的,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只因其个性本身就是愉快而喜悦的。这类美好的个性可以弥补由于其他一切幸福的丧失所带来的缺憾。例如,若一人因年轻、英俊、富有而受到人们的尊敬,你想知道他是不是幸福只需看他是不是欢愉,如果他是欢愉的,则背直、背

5、弯、年轻、年老、有钱、无钱,这些与他的幸福又有何关系?总之,他是幸福的。”中国古代一个公认的成才路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环节全部是由阅读连贯起来的,缺了阅读,要走好这样的人生之路几无可能。钱穆先生说得好:“培养情趣,提高境界,只此八个字,便可一生受用不尽。只要我们肯读书,能遵循此八个字来读,便可获得一种新情趣,进入一个新境界。”阅读可以使我们习惯于独处,静思,换言之,阅读使我们能够在心智上成熟和独立,不再依赖别人的提携或点拨而快乐地活着。读一本好书,就是与有德有识的人亲切而又私密地交谈。阅读也是学习沉默之道。在喧嚣的社会生活中,人类的确需要更多的静默,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对自己的

6、内心和灵魂进行观照。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药愚”,可谓至理。阅读就是为了培养人对自己内心和灵魂的反省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感悟能力,而所谓矜持、高贵,书卷气、儒雅感,都不过是副产品而已,而且是不经意、无法事前规划的副产品。(节选自2017年第13期新华文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类追寻世界本源、反思生存意义、澄明不确定性、征服恐惧和无知都要仰仗于最富有尊严和道德行为的阅读。B.原始人把目之所及、身之所触、体之所感的一切都当作阅读的对象,最终原始人类从动物演进成智人,进而成为人。C.阅读是人类在进化进程中的起点,孔子“遇水而观”、许慎“道法自然

7、”也遵循了这一规律。D.人类通过阅读来认识自己的世界,对功利的摈弃,对动物性的远离,对内心的观照,只有通过阅读才会有深刻的体验。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对自己无知的最有价值的认识,知识增长代表见识的增长,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可以走得更远。B.“他们或许在进行简单的思索,或许正在进行一番深邃复杂的思考”,意在说明有敬意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C.只要大多数国民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建立起对阅读的信仰,我们就能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D.钱穆先生说“培养情趣,提高境界,能遵循此八个字来读,便可获得一种新情趣,进入一个新

8、境界”,意在说明阅读可以带给人愉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愉悦是人生最美丽的境遇和欢乐,我对阅读感到无限欣喜是因为阅读可以带给人愉悦,缺了阅读,人生之路几乎不可能走好。B.阅读带给人以愉悦,一个人愉快且喜悦就是幸福的,与他背直、背弯、年轻、年老、有钱、无钱没有关系。C.阅读使人能够在心智上成熟,读一本好书,就是与有德有识的人亲切地交谈,从而培育宽容的德性。D.阅读就是培养人对内心和灵魂的反省能力和对社会和自然的感悟能力,而矜持、高贵、书卷气、儒雅感,也是阅读带给我们的不经意的次要的“产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9、。独到寒山顶杜芳清今年春节期间,我独自登上近些年新开发的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的顶巅。山上被冰雪覆盖,空中仍飘着小雪。风不大,却像刀子一样刮人肌肤。山上仍有隐隐约约的路迹,是管理山林的清洁工扫出来的,还是寒风有意无意之中吹出来的,我不得而知。我也不愿多想它。人生有限,岁月宝贵,不必物物寻根,事事探底,只需走好自己愿走的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在雪天高低错落的茫茫山野中游走,我自然得拣道而行,因为我早已从人生的坎坷道和荆棘林中走出,摆脱了莽撞,抛却了固执,摈弃了狂想,甩掉了浅薄。况且这山的地形坡谷我早已熟知。尽管如此,我还是捡了一根长长的干树枝作探路之物。我不怕冷,尽管是零下二十一度,我并没有感到那种

10、奇寒。但我还是在两个毛衣之外又加了件藏蓝色大衣,大衣领内又围了条黑白间点的围巾。我慢慢地随意而轻松地向前放步,上坡,越谷,转弯,踏阶,雪花为我轻扬飘舞,树木为我冰清玉洁。这些坡坡岭岭道旁渠畔的白杨、垂柳、青草、野花,夏季是何等地放情开颜潇洒妩媚!可时光一转,秋风一吹,它们就叶子变黄,枝干变秃,“一朝春尽红颜老”了。自古女子怕红颜褪去,男子怕体弱无能,但这是自然沧桑,谁都逃脱不了啊。只是我想,处在同一个时间段和年龄段的人,其精神和状态竟有天地之差,有的女子潇洒依然,风韵独存;而有的女子却褶皱网面。有的男子成熟威武,年富力强;而有的男子却面如土灰,老态龙钟。何止同龄,不同龄者亦是如此,有的年过八旬

11、,仍是鹤发童颜,声如洪钟;而有的不足三十,却是疲态不振,目光呆痴。我曾于十五年前说过:真正的青春在精神,而不在年龄。眼前的山野已不是秋天,而是银装替换了绿装的严冬季节。可我却聊发少年狂气,稳踏阶台,迅速登上了山顶的凉亭中。在山巅,我忽然感到一股冰凉的清气穿过我的全身,脑腔中的杂质和腐物也被全盘清除,浑身觉得好轻松好清醒。六十多年的人生风雨击破了我的童真,酸甜苦辣的悲欢阅历练就了我的才智,善恶正邪的人世百态顿悟了我的思维。此时此地,我敢于面对苍天厚土,面对人世尘寰,庄严而郑重地说:天地之间,人界之中,我好清醒好轻松啊!我挺胸东望,大西北名城乌鲁木齐的千楼万厦笼罩在雪花飞舞之中。冬季是冷,可没有寒

12、冷,哪来的雪花飞舞?哪来的玉树琼枝?哪来的栩栩如生的冰雕雪人?哪来的茫茫千里壮观气派的冰雪世界?我喜冷,还不在于它的外观外貌,而在于它的哲学内涵。许多人都喜欢热,因为热能生春,没有春天,哪会有山明水秀万紫千红的胜景?因为热能生情,没有热情,就会出现心难通、事难成的冷落而尴尬的局面。但热盛出浮躁,热极出膨胀。人间诸事之败大都败在一个“热”字上。少年意气导致的打杀成祸,受委屈不忍,一怒而结冤仇,都市邀友聚会上的酒桌醉态这些有失社会文明又污染人文环境的劣态,极为影响人们的心灵健康。这就需要一个“冷”字。有冷才有静,先冷而后静。静生平和,静出智慧。任何棘手之事、麻烦之事,必须先作冷处理,然后再图良策。

13、这样才能据情顺理,得以比较合情合理的解决。所谓“三思而后行”,不冷静何来三思?不三思何来良策?无良策事怎能做顺做成?无论是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国事、民事,都不能偏离这个思路和程序,其先决条件就是:先冷静下来!雪花陪伴我下了山。路迹不清,我竟然没有滑倒。(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的地形坡谷熟悉,又懂得拣道而行,加以树枝探路,随意轻松而行,无惧天气恶劣,最终登上了山巅。B.作者已经六十多岁了,人生的风雨让他思想成熟起来,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才智不凡,人世百态领他思维顿悟,他活得清醒而轻松。C.文章开头写“山上仍有

14、隐隐约约的路迹”,结尾写“路迹不清”,“路”一语双关,既指上山的路,也指人生之路;首尾呼应,卒章显志。D.文章边叙边议,借登上顶而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思索,抒真情,启人智,散发着智慧、哲理的光芒。5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5分)6作者说“人间诸事之败大都败在一个热字上”,倡导遇事“先冷静下来”,你是否赞同这说法?结合本文和现实认识,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79题。材料一: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考试内容。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

15、学什么”的应试思路。表面上看,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偏离初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高中招生中切实发挥作用。而在推进中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交互,从过去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学校教育也不能囿于教材、课本,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多感悟优秀的传统文

16、化,进而帮助其做一个承继传统的人,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07日第2版)材料二: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