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基础知识》绿皮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2047091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6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基础知识》绿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综合基础知识》绿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综合基础知识》绿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综合基础知识》绿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综合基础知识》绿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基础知识》绿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基础知识》绿皮书(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军转考试绿皮书综合基础知识军 转 办二一三年二月目 录第 I 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 导论1第二章 辩证唯物论2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3第四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7第 II 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六章 毛泽东思想9第七章 邓小平理论14第八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2第九章 科学发展观25第 III 编 经济理论第十章 商品与货币31第十一章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5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39第十三章 微观经济学44第十四章 公共经济学48第十五章 国际经济学53第十六章 金融经济学56第十七章 产业经济59第 IV 编 法律理论第十八章 法律的一般理论63第十九章 宪

2、法71第二十章 行政法78第二十一章 民法86第二十二章 经济法95第二十三章 行政诉讼法107第 I 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 导论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定义共有三句话:第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第二,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第三,哲学是以最一般的范畴反映社会存在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这一意义而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然而,当人们按照一定的世界观去解决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时,这种世界观就成了指导人们观察、思考、解决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方法论。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

3、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因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的第二章中写道:“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哲学所涉及的问题是很广泛的,但是作为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里所说的思维,就是指精神、意识等主观世界的东西;存在是指客观物质世界。恩格斯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基本方面。第一方面是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和精神到底哪个是第一性的,哪个是第二性的;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现实世界究竟是不是可知的。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把第一方面简称为“是什么”的问

4、题;把第二方面简称为“可知否”的问题。对第一方面,即对“是什么”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即对“可知否”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凡是肯定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即肯定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精神不过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肯定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的,即肯定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精神,物质不过是精神的产物和体现,就是唯心主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有这一个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而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名词的唯一含义就是如此。从哲学史上看,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历

5、史形态: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最高、最科学的形态辩证唯物主义。这三种基本的形态,不管形式多么不同,差别有多么大,从本质上看,都坚持从物质到精神的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即都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自古以来的唯心主义,千奇百怪,花样翻新,归结起来,不外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把主观精神(例如我的“感觉”、“经验”、“心”等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作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不过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这叫做主观唯心主义;另一种是把“客观”精神(例如被虚构出来的离开人和物质世界的“道”、“理”、“理念”、“绝对观念”等等)确定为世界的基础,当作第一性东西,认为客观物质世界不过是“

6、客观”精神的产物,这就叫做客观唯心主义。这两种形式,不过是歪曲世界本来面目的两种方法而已,但本质是一样的,即都主张精神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坚持一条从精神到物质的唯心主义哲学路线。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恩格斯和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于欧洲,故乡是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决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头脑里固有的东西,它的产生,是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1)当时的欧洲已经进入了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其产生的社会背景。(2)19世

7、纪3040年代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就为其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3)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为其产生提供了科学前提。(4)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完成了哲学上的革命变革。但是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它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由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所以应当说,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群众的事业。事实上,世界各国一

8、切忠于真理、勇于和善于概括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科学成就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而且还将继续作出贡献。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和个人的才能,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事业中,贡献特别突出。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之后,列宁在继承、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系统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国,党和人民的杰出代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一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马、恩、

9、列、斯、毛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哲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创新性。(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不仅是表现在它从理论上全面阐述了实践的作用,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而且更表现在它强调理论要付诸实践,实际的改变世界和事物的现状。与其他哲学根本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科学的解释世界

10、,而且要实际地“改变世界”,使“世界革命化”。(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它第一次使哲学和社会学说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学说。以往历史上的哲学和社会学说虽然也包括了一些科学成分和有价值的思想,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主观臆测、阶级偏见等等糟粕。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思想,并以大量的、确凿的事实为依据,深刻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自身规律,从而创建起并不断创新自己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植根于它自身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观点,既来自于实践,又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1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主要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谓批判,就是破旧立新,以新质代替旧质,它是实践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极为重视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形成、发展的基石。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对事物、现实而且对自己的学说也采取批判的、革命的态度。它从来不把自己的学说看成是终结真理,而看成是发展的创造性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还突出地表现在它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它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12、又一本质特征是创新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只有创新才能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才能引领社会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也使它不承认除了实践以外还有什么更高的权威,而坚持认为包括自身理论在内的任何理论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革和创新。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然地要倡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第二章 辩证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概括地说,就是认为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按照其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这个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这个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十分重

13、要的地位,它是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前提,是整个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基石。这个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批判唯心主义,洗刷唯心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方针、政策和路线的理论依据。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在19世纪未20世纪初,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列宁第一次给物质下了一个完备的科学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的物质定义,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

14、的物质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是哲学范畴;(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物质具有可知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科学的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为整个辩证唯物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就其理论意义而言主要有三点:(1)它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则,是反对唯心主义、二元论的锐利武器;(2)它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它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2、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运动是标志宇宙间所有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哲学上运动这一范畴,指的不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运动形式,如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等等,而是包括了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指是各种运动形式中的最普遍的共同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