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46157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甘肃省高台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A 生产工具 B 作战武器 C 生活用具 D 祭祀礼器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

2、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是( )A 铁犁牛耕 B 曲柄锄耕 C 刀耕火种 D 铁铧犁耕3.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它们铸造于( )A 原始社会 B 商周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4.我国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铁技术取得的最主要成就是()A 高炉冶铁 B 炒钢技术 C 灌钢法 D 水力鼓风冶铁5.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6.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A 统治者的重视 B 中央集

3、权的作用 C 工匠积极性高 D 市场需求7.“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叙述,表明了“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 )A 租佃关系 B 雇佣关系 C 人身依附关系 D 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8.“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 政府的大力推广 B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9.古代史上,西方各国对中国的认识是支离破碎的,缺乏完整全面的认识,往往以对中国某一具体事务的了解为基础,形成对中国的称谓。汉代时期西方对中国的称谓最有可能的是()A “船国” B “丝国”

4、 C “瓷国” D “天国”10.“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无法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 社会动荡,农村破败 B 商业繁荣 C 商人众多 D 商业政策相对宽松11.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和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充分说明了( )A 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 B 商帮出现后的垄断C 商品经济的繁荣 D 纸币携带方便,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12.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A 开始出现草市 B 草市具备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C 夜市比较繁荣 D 草市交易只能在早上进行13.在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

5、是沟通城乡的桥梁”。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 草市 B 夜市 C 晓市 D 街市14.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在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 “市”与民居严格分开C “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 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15.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反映出()A 劳动人民的勤劳 B 商业经营受时间限制 C 商业政策的宽松 D 城市的繁华景象16.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满载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长途航行到达中国后,又把中国土特产

6、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A 泉州 B 广州 C 南京 D 上海17.若想一览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的雄姿,应该到元朝的 ()A 杭州 B 大都 C 泉州 D 扬州18.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面积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土地兼并 B 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 国家授田 D 土地私有19.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 井田制 B 均田制 C 氏族公社所有制 D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20.导致

7、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各诸侯国相继进行税制改革 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 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 各诸侯国通过变法确立新的土地制度21.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A 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B 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C 封建社会商业兴盛 D 封建统治者重视商业和农业的发展22.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下列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A 禁绝一切海外贸易 B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C 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D 严格限制与英国交往2

8、3.中国古代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C 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D 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24.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第二次工业革命25.在16世纪的一百年里,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四倍多,英国也上涨了155%。面对这一现象,下列群体中最高兴的应该是()A 封建地主 B

9、 农民阶级 C 资产阶级 D 工人阶级26.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A 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B 世界各民族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C 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D 欧洲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世界的中心27.说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开始发现“世界”,这个“世界”较恰当的含义应是()A 地域辽阔的世界 B 连成一体的世界 C 丰富多彩的世界 D 生机勃勃的世界28.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褒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A 最早绕过非洲最南端

10、,开辟了通往东方的航路B 横跨三大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C 第一次到达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D 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29.“世界历史的最大嘲弄之一是,哥伦布至死还确信,他已抵达亚洲。”事实上,最先到达亚洲的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30.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天主教开始冲出欧洲,走向世界。”这句话说明葡萄牙、西班牙支持开辟新航路的目的之一是 ()A 掠夺黄金 B 掠夺原料 C 开辟海外市场 D 传播天主教31.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下面是其中的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 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

11、 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C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天文、地理学的进步32.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开发土地资源 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A B C D 33.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它们是 ()A 葡、西、荷 B 英、西、荷 C 英、法、荷 D 英、法、俄34. 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A 葡萄牙 B 荷兰 C 西班牙 D 英国35.在工业革命中“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材料中的“它”是指()A 珍妮纺纱机 B 改良蒸汽机 C 火车 D 汽轮36.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领域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 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B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C 资本家加强对生产价格、市场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