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46151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甘肃省高台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无答案)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各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 A深受宗法影响B突出皇权至上C体现宗教色彩D利于邻里和睦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2、(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3.西汉主父偃曾建议皇帝“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施德,必稍自弱矣。”这一建议的真实动机是 ( )A、主张实行分封制 B、主张剥夺诸侯王的直属领地 C、分化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D、施德于诸侯,收买人心4.改变唐末以来“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现象的有力措施是() A.设立郡县 B.推恩削藩 C.整顿禁军 D.派驻通判5.根据以下古代中国某个历史时期的行政疆域图(局部),推断这一时期的地方行政建制是 ( )A郡、县 B郡国并行制 C路、州、县 D行省、路、府

3、、州、县6.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官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为基础选拔官吏D.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8.清朝雍正帝统治时,创立军机处。关于设立军机处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从此使内阁成

4、为法定最高行政机关 B.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中枢决策机构C.机构简单,有官无吏,行政效率低 D.面聆皇帝旨意撰拟机要文书强化了皇权9.美国史学家悉尼胡克在历史中的英雄中指出:“民主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雅典为防止出现这一现象而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A.设立公民大会B.成立五百人会议 C.实行“陶片放逐法”D.设立陪审法庭10.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B.维系帝国的需要C.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D.外来移民的需要 11.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通过如下法案:“剥夺微不

5、足道地区选举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宜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这一法案对下列哪一社会力量最为有利( )A.工业无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金融资产阶级 D.垄断资产12.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13.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 南京条约 获取了许多侵略权益,其中对我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A.割占我国土地使我国市场相对狭小 B.五口通商使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C.巨

6、额赔款使得我国民族工业资金短缺 D.协定关税使得国门大开14.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 15.在马关条约诸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华设厂16.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产

7、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17.下面有四副有关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 )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18.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技术、制

8、度、文化渐次转型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19.1925年底到1926年初,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毛泽东则大声疾呼:“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形成 D毛泽东确立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0.有一首山歌唱道:“朱毛红军到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与这首山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井冈山的斗争 C平型关大捷 D淮海战役21.如表是1937

9、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它所反映的现象是()年代193719381939194019411942阵亡人数12513024921316956233953014495187719A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牺牲人数最少B国民党军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C片面抗战路线使军队牺牲人数不断上升D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22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A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 B巴黎公社的伟大壮举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23.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10、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的根本原因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具有较大的偶然性24.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协”一直作为“临时国会”而发挥作用;其退居为“协商机构”是在( )A.共同纲领失效后 B.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C.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D.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后25.云南省富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11、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26.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印两国由此结成同盟关系 B.中国外交政策实现了明显转变C.“一边倒”战略的重大胜利 D.大力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27.20世纪70年代,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协定,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下列历史事件与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无关的是 ( )A西

12、藏和平解放 B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C中苏关系紧张 D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权利28.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9.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近16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以下不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C. 巴黎公社运动 D. 中国的改革开放

13、30.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影响和推动二战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西欧走向联合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20分,32题10分,33题10分,共40分)31、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

14、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二: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