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7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46103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7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7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7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7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7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河北省唐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5)页,第卷第(6)页至第(6)页。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80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和机读卡一并收回。1按周礼,天子用八佾(八人为一行

2、,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而季氏只能四佾,却用了八佾。春秋时期,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季氏财力雄厚 B. 卿大夫势力强大 C. 季氏越级夺权 D. 分封制趋于崩溃2周代宗法制“构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政治实体,使族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 ,家与国就在政治上紧密相结合”。A. 促进了统治方式的有序化 B. 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统一C. 开创了国家管理的新模式 D. 导致了分封制度的形成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谱牒不立,则

3、传久而失宗”4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称“玺”,任何人都要对皇帝的名字避讳。秦朝做出这些规定的目的是维护皇帝至尊 增加皇帝的神秘感 统一皇家用语 显示皇权至高无上A. B. C. D. 5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6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 派文臣做州郡长官 B. 设“三衙”,收精兵C. 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7“汉

4、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所以,采取的地方制度是A. 郡县制 B. 郡国并行制 C. 分封制 D. 行省制8除了对官员的监督外,中国古代还设立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有这一职能的官职或机构是A. 御史大夫 B. 刺史 C. 门下省 D. 都察院9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A. 九品中正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10唐代最高学府中的“四门学”,招收低级官员和普通百姓的子弟,学校来的“生徒”是其取士的主要来源之一,“生徒”能通一大经以上者

5、都给官做。据材料可知A. 唐朝官员的入仕途径多样 B. 平民有机会步入社会上层C. 唐朝的“生徒”人数众多 D. 官僚体系已出现膨胀趋势11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这是因为A. 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 B. 军机处权压南书房C. 内阁名存实亡 D. 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完全独断12根据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记载可知,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用司礼监太监来牵制内阁,后来还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君权至上产生的问题 B. 中央集权遭到了破坏C. 君主权力受到了制约 D. 内阁的权力至高无上1319世纪末20世纪初

6、,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以下各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经商 B. 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 D. 北京义和团运动后“惩办首祸诸臣”14近代历史上,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是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A. 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B. 战略战术失误 C. 社会制度落后 D. 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15马关条约最能体现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的是A. 割占大片领土 B. 巨额赔款 C.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上游地区16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

7、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很多主张立宪的人士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纷纷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A.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B. 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C. 中国人民彻底认清清政府的本质D.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7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已放弃的企图 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A. B. C. D. 18甲午开战前的1893年,日本拥有10人以上工人的工厂有3019家,其中使用蒸汽

8、动力的有675家,工人人数38万。日本完全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此时,中国官办工业企业只有24家,私人资本兴办的工业企业也只有100多家。只能给古老帝国的近代化提供一点“点缀”而已。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近代化工业实力决定战争性质 B. 日本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C. 中日近代化程度决定战争胜负 D. 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化停滞不前191940年9月5日,周恩来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此次)大战是第一件兴奋人心的大事今日大公报、新蜀社论称赞华北八路军战绩,蒋有电嘉奖,何亦允发子弹。”材料中所说的“大战”A. 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坚定了国共合作的决心C. 振奋了国人的抗战信心 D. 配

9、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20观察下图,当时毛泽东致信并盛赞蒋介石,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A. 出师讨伐北洋军阀 B.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 正面战场组织抗战 D. 倡议国共两党合作21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A. 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 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C. 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 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22天朝田亩制度所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突出表现在A. 政治制度 B. 土地制度 C. 阶级关系 D. 分配制度2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

10、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它指哪本著作A. 资政新篇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南京条约 D. 天朝田亩制度24史学界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关系的讨论一直十分激烈。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腐败落后的清政府造成自身维护统治的压力而被动地展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探索,并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从这一方面来看,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列支持这一观点的选项是A. 天朝田亩制度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吸收了西方宗教思想C.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秩序D. 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

11、主义的要求25虽然出台后未能得以切实的施行,但被誉为“由法律体系代替个人专断行政”的首创,被学人钤之为中国“现代化在政治领域的一块界碑”。符合材料所述的是A. 临时约法 B. 钦定宪法大纲 C. 定国是诏 D. 资政新篇26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谈的历史事件是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 D. 抗日战争27毛泽东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办法。我们

12、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到那儿去当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A. 统一战线道路 B.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 城市中心道路 D. 国共合作道路28近代史上,有一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A. 1921年上海 B. 1935年遵义 C. 1945年延安 D. 1949年北平29新中国成立后,著名教育家、民主人士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

13、这表明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B. 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D. 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30有学者认为在历史上汉族通过吸收妨碍他们的夷狄扩大了控制范围,怎么对付这些夷狄成了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A. 一国两制的政策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建立民主统一战线的方法31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

14、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A. 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 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C. 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 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32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法制进程非常迅速。以下民主法制的内容按照所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宣告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合法性 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提出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 B. C. D. 33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下列对其原因理解不当的是A. 民主程度受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条件的制约B. 我国的民主政治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C. 人们尚未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D. 人们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在某些方面尚未得到充分体现34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借鉴的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