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计划管理及进度控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2043327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计划管理及进度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项目计划管理及进度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项目计划管理及进度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项目计划管理及进度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项目计划管理及进度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计划管理及进度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计划管理及进度控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项目计划管理与进度控制,第一节 项目计划概述 第二节 项目计划的形式与内容 第三节 项目计划过程 第四节 项目计划工具 第五节 项目进度控制,第一节 项目计划概述,计划是组织为实现一定目标而科学地预测并确定未来的行动方案。任何计划都是为了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确定组织目标。 二是确定为达成目标的行动时序。 三是确定行动所需的资源比例。,一. 计划及项目计划,项目计划是项目组织根据项目目标的规定,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的各项活动做出周密安排。项目计划围绕项目目标的完成系统地确定项目的任务、安排任务进度、编制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预算等,从而保证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和尽可能高的质

2、量完成。,计划就如同航海图或行军图,确定并描述各项任务(活动)范围 确定全部人员 制定时间进度表 阐明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 确定预算,二. 项目计划的目的,项目基准计划是项目在最初启动时订出的计划,也即初始拟定的计划 。 项目基线是特指项目的规范、应用标准、进度指标、成本指标,以及人员和其他资源使用指标等。,三. 项目基准计划与项目基线,第二节 项目计划的形式与内容,一. 项目计划的形式,(1)概念性计划 (2)详细计划 (3)滚动计划,进度规划的主要内容 FROM PMBOK,活动定义 活动排序 活动工期估计 制定进度计划 进度控制,(1)工作计划 (2)人员组织计划 (3)设备采购供应计

3、划 (4)其他资源供应计划 (5) 范围规划 (6)变更控制计划 (7)进度报告计划 (8)质量计划 (9)财务计划 (10)文件控制计划 (11)应急计划 (12)支持计划,二. 项目计划的内容,第三节 项目计划过程,一.项目计划管理的基本问题,何事(技术目标),如何(工作分解结构图),何人(人员使用计划),何时(进度表),多少(预算),项目计划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利用一切生产手段或资源来实现项目的目标,其目标是通过管理的过程来实现的。 项目计划管理的过程就是P、D、C、A四个环节不断循环的过程,如图所示。,二.项目计划管理的过程,第四节 项目计划工具,工作分解结构 工作包 任务列表 责任分

4、配矩阵 关键路径法(CPM),甘特图 网络图 计划评审技术(PERT) 图示评审技术( GERT ) 风险评审技术(VERT),一. 工作分解结构图,工作分解结构图(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是将项目按照其内在结构或实施过程的顺序进行逐层分解而形成的结构示意图。它可以将项目分解到相对独立的、内容单一的、易于成本核算与检查的工作单元,并能把各工作单元在项目中的地位与构成直观地表示出来。,1.WBS图的层次 2.WBS的编码 3WBS的设计 4.WBS的制定,WBS的编码图,在制定WBS编码时,责任和预算也可用同一编码数字制定出来,表示预算和责任WBS编码,WBS编

5、码 预算(万元) 责任者 1000 5000 王新建 1100 1000 设计部门 1110 500 李岩 1120 500 李德伦 1200 1000 设备部门 1210 700 钱江林 1220 300 宋晓波 1300 2000 基建部门 1310 500 纪成 1320 1200 齐鲁生 1321 500 金震 1322 500 乔世明 1323 200 陈志明 1330 300 赵志安 1400 1000 生产部门 1410 600 秦益明 1420 400 徐青,包含预算和责任者的WBS图,二. 线形责任图,WBS 工作细目 Beth Jim Jack Rose Steve Jef

6、f Tyler Cathy Sharon Hannah Joe Gerri Maggie Gene Greg,销售报告 P S S S S 系统,1 问题界定 P S S 1.1 收集数据 P S S 1.2 可行性研究 P S S S S,1.3 准备报告 S P 2 系统分析 P S S 2.1 会晤用户 P S S S 2.2 研究现有系统 P 2.3 明确用户要求 P,P:主要责任 S:次要责任,三、项目责任矩阵(销售报告系统),四、横道图,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5年,美国的Fran ford兵工厂顾问H.L.Gantt发明的。也叫Gantt(甘特图)。 在时间坐标内,以横道表示

7、一系列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持续过程。横道图左边表格部分,除可以列出工作的编号、名称和持续时间外,还可视需要列出工作的工程量、资源等信息,还可用不同图案的横道表示工作的实际进度。还可用各种颜色来标注不同类型的工作,如把木工从事的工作涂成兰色,把塔吊工作涂成红色。使图变得更为清晰易懂。,检查点:第6周末,五、 网络图,网络图 2. 网络计划 3.网络图的“三要素”,关键路线法(Critical Path ethod),关键路线法(CPM)是一种通过分析哪个活动序列(哪条路线)进度安排的灵活性(总时差)最少来预测项目工期的网络分析技术。具体而言,该方法依赖于项目网络图和活动持续时间估计,通过正推法计算

8、活动的最早时间,通过逆推法计算活动的最迟时间,在此基础上确定关键路线,并对关键路线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使项目工期最短,使项目进度计划最优。,关键路线(Critical Path),对于一个项目而言,只有项目网络图中的最长的或耗时最多的活动路线完成之后,项目才能结束,这条最长的活动路线就叫做关键路线(Critical Path)。,网络图的计算,、工作最早可能开始时间和最早可能完成时间 工作最早可能开始时间是从起点节点开始逐项从左到右进行计算的,必须先计算紧前工作,然后才能计算本项工作。 工作的最早可能完成时间为工作最早可能开始时间加上该工作的持续时间。 EF(,)=ES(,)+(,) 工作最早

9、可能开始时间计算有三种情况:,()凡与起点相联的工作,即由网络计划起点节点出发的工作,其最早可能开始时间都为零。 ES(,) 1 ()如果工作之前只有一项紧前工作,其工作的最早可能开始时间等于紧前工作的最早可能完成时间,即前项工作完成之后,后项工作才能开始。 ES(,)EF(,),()如果工作之前有多项平行作业的紧前工作,则工作的最早可能开始时间等于各项紧前工作的最早可能完成时间中的最大值。 ES(,)MAXEF(,)- 所有工作最早可能开始时间的计算都不外这三种情况。,、确定总工期,与终点节点相联的各项工作中,它们最早可能完成时间的最大值,就是整个工程的完成时间即总工期。,工作的最迟必须完成

10、时间必须在其紧后工作之前完成,它与终点节点及紧后工作有关,因此,工作的最迟必须完成时间应从终点节点逆箭线方向向起点节点逐项进行计算,必须先计算紧后工作,再计算本项工作。 工作最迟必须开始时间为工作最迟必须完成时间与工作持续时间之差。 LS(,)=LF(,)(,) 工作最迟必须完成时间计算有三种情况:,、工作最迟必须完成时间和最迟必须开始时间,()网络计划中,进入终点节点的工作,其最迟必须完成时间等于工程的完工时间,一般就按计算总工期来算,即取所有进入终点节点工作的最早可能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LF(j,h)=(j,h) (h是终点节点) 如果进入网络图终点节点的工作不只一项,那么几项工作的最迟完

11、成时间LF(j,h)都等于总工期。,()如果工作之后只有一项紧后工作,其工作的最迟必须完成时间等于紧后工作的最迟必须开始时间。 LF(,)LS(j,k) ijk (3)如果工作之后有多项紧后工作,则其工作的最迟必须完成时间等于各项紧后工作的最迟必须开始时间的最小值。 LF(,)minLS(j,k)ijk,时差的计算,所谓时差就是指工作的机动时间。一项工作的活动范围是受其紧前工作与紧后工作约束的,也就是说一项工作的极限活动范围是从最早开始时间至最迟完成时间。而工作实际需要的是工作持续时间,因此,从这一段时间中扣除工作本身的所占用的持续时间T(,)之后,所余时间便是此项工作可以利用的部分,称做工作

12、的总时差。,总时差,(,) LS(,)ES(,) LF(,)EF(,) LF(,)ES(,)T(,) (1)有些工作的最早可能开始时间和最迟必须开始时间相同,即工作最早可能完成时间与最迟必须完成时间相同,此项工作可以利用的时间是它本身的所占用的持续时间,而没有可以利用的部分。因而总时差为零。总时差为零的工作为关键工作,关键工作构成的线路为关键线路。 (2)有些工作的总时差大于零,工作有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这部分工作称做非关键工作。,工作的局部时差是工作总时差的一部分,是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可能开始时间的条件下,可以灵活使用的时间。 局部时差FF(,) ES(j,k)EF(,) ES

13、(j,k)ES(,)T(,) ijk,2局部时差,工作的总时差为零,工作的局部时差也为零。 工作的局部时差为零,工作的总时差不一定为零。 关键线路:总时差为零的作业为关键作业,关键作业构成的线路为关键线路。 求最早时间(最早可能开始时间和最早可能完成时间) 起点开始,顺推计算,加法原则,取最大。 求最迟时间(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 终点开始,逆推计算,减法原则,取最小。,计划评审技术 ( PERT ,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是50年代末美国海军部开发北极星潜艇系统时为协调3000多个承包商和研究机构而开发的,其理论基础是假设项目持续

14、时间以及整个项目完成时间是随机的,且服从某种概率分布。PERT可以估计整个项目在某个时间内完成的概率。PERT和CPM在项目的进度规划中应用非常广。,六、计划评审技术,(一)、 活动时间估计,PERT对各个项目活动的完成时间按三种不同情况估计: 1、乐观时间(optimistic time)-任何事情都顺利的情况,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 2、最可能时间(most likely time)-正常情况下,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 3、悲观时间(pessimistic time)-最不利的情况,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 假定三个估计服从分布,由此可算出每个活动的期望ti:,其中: ai 表示第i项活动的乐观时间, mi表示第i项活动的最可能时间, bi 表示第i项活动的悲观时间。 根据分布的方差计算方法,第i项活动的持续时间方差为:,例如,某政府OA系统的建设可分解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安装部署等四个活动,各个活动顺次进行,没有时间上的重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