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六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践行者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2042932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六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践行者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项目六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践行者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项目六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践行者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项目六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践行者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项目六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践行者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六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践行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六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践行者(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六 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 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理论和实践的背景及重大的意义。同时,也要明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深刻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内涵,2【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及其特点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教学难点】:1、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与现实要求4【教学用时】:3课时5【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视频冲击法、讨论法

2、6【主要教学内容】:导入:社会主义本质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明确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讲授新课任务一:学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感知实现共同富裕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1、提出的背景:第一,是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二,是邓小平为了推进改革开放,解除人们改革开放以来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三,是丰富和发展科

3、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客观要求。2、提出的经过20世纪80年代,针对一些人因政策调整而产生的困惑和疑虑,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1986年,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时的一段话成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雏形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方法论角度上看,采用“排除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封闭僵化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首先,是对我国社会主

4、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其次,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再次,是适应当前时代特征的要求强调“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的统一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共同富裕是在我国初级阶段经过努力能够争取实现的,它是实现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共同富裕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更加容易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同发展生产力相比,它更体现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贫穷”和“富裕”也不能简单地作为区分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志一方面,贫与富是社会

5、历史范畴,其内涵随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因此是动态的、相对的。另一方面,从横向比较来看,当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均收入、生活水平比社会主义国家高得多。社会主义必须是富裕的。但是,一个富裕的社会却不一定就是社会主义。“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会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个别资产阶级分子可能会出现,但不会形成一个资产阶级。”邓小平途径:除了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外,从生产关系角度说,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如何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第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只能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前提;第二、要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为其提供

6、物质基础;第三、需要一个过程,即在其物质基础创造出来之前,仍然会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剥削现象和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可能性。总之,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方面的内涵,是一个统一整体。“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前提,是根本;“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是条件,是途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标,是结果。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推进逐步深入。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意义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任务二:了解发展的内涵,坚定科学发展的信念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发展生产力是马

7、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该采取一切有力措施,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也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落后或者超越生产力的水平,都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二、大力发展

8、科学技术1、毛泽东、周恩来等十分重视科学技术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2、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内涵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

9、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和技术的力量。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技术、科学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

10、学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首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3、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党中央提出了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人才

11、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为此,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

12、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4、进入21世纪,党中央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胡锦涛强调,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党的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

13、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三、坚持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的重要性。江泽民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14、,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2005年10月

1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他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