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本命年的回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040475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秋(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本命年的回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秋(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本命年的回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秋(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本命年的回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秋(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本命年的回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秋(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本命年的回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秋(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本命年的回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秋(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本命年的回想》(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说着说着你们一定回想起了过大年的情形。 著名作家刘绍堂人到暮年,又写了一篇饶有风趣的本命年的回想,我们希望通过本命年的回想这篇课文的学习,除了品读作家笔下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土风情外,更由此引申开去,让同学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对中国最传统、最民俗的节日,有深入的了解,由此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了解作品有条理地展现春节民俗。 理解春节所包含的民俗文化内涵。 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简介,刘绍棠 北京市通县人。 主要作品:短

2、篇小说峨眉,中篇小说蒲柳人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柳敬亭说书。 他的文学创作一直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整体感知,簸箕(b ji) 大吃大嚼(jio) 糁(shn)儿 秫秸(sh ji) 鬏(ji) 渍(z) 阖(h)家 涿(zhu)州 筛(shi)子 糖黏(nin)儿 邪魔鬼祟(su),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的篇幅写的是什么? (2)课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作者回忆了过年的哪些事?请大家将每一件事都用简洁、准确的主题词说出来?,整体感知,(1)火热的春节景象。 (2)时间顺序。 (3)十件事:炒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挑绒

3、花;宰牲畜;备事物;送灶王爷;换门神;除夕守岁;拜新年,整体感知,作者在回忆小时候过年的往事的时候,字里行间融入了什么感情?,融入了热爱生活,热爱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的浓浓乡情。,品读语言,1、感悟清新优美的乡土语言。 作者运用丰富的群众语言,把过年的生活情景勾勒得生动传神,体现了春节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例如“红火”、“年根”、“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等。,2、请同学们读课文,小组合作,再找出类似的词语或语句。,探究中心,本文作者回想了儿时过年的一些风俗,这些风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或期盼?,(1)享受劳动成果。 辛苦一年,幸喜五谷丰登,享用一下劳动成果 (2)祈福迎祥。

4、展望来年,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3)密切感情。 阖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和整个村落的人际关系,上上下下,远远近近,和和美美奔前程。,探究中心,我们现如今是怎样过年的? 与文章中所描述的习俗相比有哪些变化,谈谈你的感受。 现如今过年:1、放烟火礼花 2、拿压岁钱 3、贴春联、倒贴福字 4、去饭店吃年夜饭 5、吃年糕 6、看春节晚会 7、电话、短信拜年 8、外出旅游,本文的语言很有表现力,往往不多几笔就能把某一生活场景生动地勾勒出来。例如写炒年货,不但正面写炒了一锅又一锅,还写“土炕烫得能烙饼”,可见烧了多少柴火,炒了多少年货;玉米粒儿在铁锅里“毕剥毕剥响”,与奶奶执铲时口中念念有词,充分表现了气氛的浓烈和炒年货中寄托的深义;“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与“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颇有一点情趣,令人不觉一笑。可以说,文章对大年的每一点回忆,都是一幅体现民风民俗的图景画,生动而传神,并不时激起人们会心的微笑。,课堂总结,掌握字词,复习这一课所学的知识,完成配套练习。,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