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同步配套练习:第二单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035977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秋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同步配套练习:第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秋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同步配套练习:第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秋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同步配套练习:第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秋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同步配套练习:第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秋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同步配套练习:第二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秋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同步配套练习:第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秋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同步配套练习:第二单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制定了“一五”计划,工业化起步,取得了重大成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三大改造,召开了中共八大。但在探索中也出现了失误,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经过前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但对于经济问题学生也不易理解,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最好能向学生提供

2、大量的资料,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学生是没有切身感受的,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向学生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我国政治形态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联系理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意义续表情感

3、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唯物史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成就和作用。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意义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1.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意义。教法学法教法:要适当增加图片资料,让学生获得较为充分的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相关历史事实。学法: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搜集和整理相关史料,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按表格内容“对号入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任务(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政权统一大陆、民族团结保家卫国满足农民需要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5、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2.根据教材第一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一五”计划期间的宣传画(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找到相关内容作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

6、记忆)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及时组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完成填充图册相关问题)(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组织学生完成填充图册相关问题)先在教材第20页或地图册上标注出重要工程、制造厂、新建铁路和公路的位置,接着在填图册上完成相关问题。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组织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接龙”活动。(4)“一五”计划的完成具有什么意义?

7、(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根据教材第二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大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教师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由三部分

8、组成。一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二是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三是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其中首要是发展重工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四、课堂活动完成教材第22页“课后活动”第1题。五、练习与检测利用同步训练进行检测反馈。六、作业布置1.完成填充图册相关内容。2.预习第5课三大改造。板书设计【课本问题探究】材料研读(第19页)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

9、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还不如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问题思考(第20页)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工业成就。“一五”计划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地区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也得到了改善,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材料研读(第21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课后活动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0、、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等。(列举3项即可)2.略第5课三大改造教材分析三大改造主要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一课讲述了三大改造的基本过程。在教学中,重点应放在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上。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最先开始的,它是基础,推动了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夏季起,到1956年底,我国加快了三大改造的步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在整个

11、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也逐步健全起来。我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情分析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不容易讲清楚的。教师需要用通俗的语言,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解释给学生。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联系理解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归纳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爱

12、党情感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唯物史观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赎买政策,全行业公私合营。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教法学法教法:1.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2.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地分析、讲解。学法:课前自主搜集

13、资料;自主阅读,勾画重点;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要求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发展速度快;而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所以发展缓慢)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2.根据教材第一目“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学生回答:(

14、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3)教材第23页的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教师过渡讲解:与农业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

15、有变成集体所有。(要求学生完成填图册相关问题,并在教材上作好读书标记,然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3.根据教材第二目“公私合营”,学生回答:(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3)根据第26页“问题思考”和“课后活动”第2题,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