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35270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区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昌平区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市昌平区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市昌平区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市昌平区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区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卷注: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这表明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A B C D2当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与中国

2、传统的懦家文化强调“和”是一致的,而日本扩张好战却与其大和文化中尚“武”的精神密切相关。这表明 A.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传承性B不同民族的文化会影响民族不同的发展道路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能够为政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32017年端午节期间,各地举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这些不同的活动既与各地的实践活动相关,又体现出群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文化、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之间内在联系的是()A不同的文化影响认识活动 B不同的文化影响实践活动C不同的文化影响人们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D思维方式是在认识和实践中,在一定的文化作用下形成的,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4伟大诗人

3、雪莱说:“伟大的诗篇是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5.有人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来比喻当前世界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含义是A.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共同发展B.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尊重本民族的文化至关重要 D.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6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文化传播模式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使信息成为普遍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

4、。这说明( )A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C大众传媒的出现导致旧的传媒难以发挥作用D大众传媒只会促进、不会阻碍社会文化的发展7千年瑶寨,位于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岗古排。寨门海拔803米,宋代城墙占地面积11公顷,鼎盛时期有排瑶700多栋,1000多户,7000多人,被称誉为世界瑶族首领排。千年瑶寨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对研究瑶族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和传承A. B. C. D.8.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300多件上自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鞋子,认真研究

5、“张良跪履”“谢公屐”等典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鞋与文学等结合起来,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鞋。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说明 A.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9中国农民歌会打破了“明星叙事”,走出了“创意危机”。该节目上的歌手们有农妇,有菜贩,有草原上的环保宣传员。虽然他们音色仍有不完美之处,技巧还可再磨炼,但他们的歌声没有无病呻吟、鲜少浮夸煽情,那种质朴刚健的审美、阳光向上的气质,颇打动人心。材料

6、启示我们A有的文化创新来自实践 B文化创新要依赖于农民的智慧C内容的创新要服务于形式创新D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科10.清代学者叶燮说得好:“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这主要表明A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11有一位艺术家曾说:“艺术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复必然会使人产生疲倦。”这句话对艺术工作者的启迪是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B实现文化创新就要抛弃一切旧的文艺形式C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D实现文化创新就要避免出现任何与过去重复的东西12一位中国知名作家曾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

7、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体现的道理是A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B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C植根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继承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13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该诗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不要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摒弃传统文化对文化创新的影响AB CD1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启示我们,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需

8、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体味文化,固守经典求同存异,独树一帜尊重多样,借鉴交流 A B C D15新贵妃醉酒是以京剧“贵妃醉酒”为蓝本,辅以时尚编曲、配器,由李玉刚反串演唱的带有戏曲风格的歌曲。它实现了京剧、流行音乐的巧妙结合,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欢。这启示我们A文化创新的目的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创新C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6“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与“闭门造车”是两种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因为A前者是历史虚无主义,后者是民族虚无主义B前者是民族虚无主义,后者是历史虚无主义C两者都割裂了文化发展中本

9、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D一味推崇外来文化与一味拒绝外来文化,都会使文化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17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这说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 中华文化已走在世界前列A B C D18. 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的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

10、发展,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A BC D19.“一个民族,疏离了历史,自然就无希望,舍弃了文化,也就失去了灵魂。”这句话告诉我们A要继承传统文化并把它发扬光大B只有回归历史,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C实现民族振兴,必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D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20.诗歌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是最古老、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是我国文学艺术的核心,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对人们心灵的抚慰。这说明A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C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1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广东“

11、围村”、陕西“窑洞”、福建“土楼”等民居都与当地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22中华茶文化意蕴深厚,以茶为生、以茶修为、以茶联谊、以茶论人、以茶入艺、以茶作画、以茶兴文、以茶施礼,可谓茶中有品,茶中有人生。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出茶书写和传承着中华文化 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可以成为文化的表现形式 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A B C D23很久以来,中国就有通过符号传递祝福的传统。上海世博

12、会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体现了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这说明()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B中华文化呈现多国文化的丰富色彩C世界各国文化应该相互融合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特有的包容性24“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优秀文化能增

13、强人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 B C D25.2016年10月31日至1 1月2日,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系列活动茌妈祖故乡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举行。弘扬“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能推动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展示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真诚愿望,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这表明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决定政治发展的方向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文化交流能促进政治互信A. B C D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古人曾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这是

14、当时人们的追求和理想。对于这些思想,中国共产党赋予其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1)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哪些观点?(2分)(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推动文化创新?(6分)(3)现阶段,我国应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