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6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23171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6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6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6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6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6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6(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山东省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书写与卷面二、积累与运用1.依据拼音写汉字,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jio( )健 鞠躬尽cu( ) 义愤填yng( )深su( )迷wng( ) 熟稔( )捋胡须( )妇孺皆知( )叱咤( )蓦然( )2诗文默写。(1) ,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崔颢)(2)挥手自兹去, 。(送友人李白)(3) ,林空鹿饮溪。(鲁山山行梅尧臣)(4)松间沙路净无泥, 。(浣溪沙苏轼)(5)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月四日风雨大

2、作陆游)(6)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词刘禹锡)(7) ,朝露待日晞。(长歌行)(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9)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无敢哗者。(口技林嗣环)(1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委婉表达诗人希望出仕,却无人引荐的诗句是 , 。3.阅读朝花夕拾选段,按要求填空。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她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他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藐视。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用生动简洁的人

3、物描写,刻画出真心关爱孩子的 、虚伪势利的 、倔强正直爱国的 这些人物形象。4. 阅读安塞腰鼓选段,完成习题。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段文字中有一处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第 句后面的 应改为 。文中在形容词“壮阔”“豪放”“火烈”前反复出现“多么”这个 (词性),从程度上强调突出西北汉子舞姿之忘情奔放、狂野动人。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口技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文章出自清代,是虞初新志中的一篇。虽然距今已经三百多年,但作者

4、涨潮用生动的文笔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B “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作者运用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贝多芬对艺术有火一样的激情,同时他也像大多数艺术家一样在生活中不拘小节。C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选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中的孙权劝学一文,通过吕蒙接收孙权规劝最后学有所成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D 观舞记与看戏都是写观赏某种艺术形式的文章,但是二者在写作手法上却有所不同。观舞记中冰心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而看戏中,作者则是既写表演者又写观众,生动表现了京剧艺术的动人魅力。6.下列成语运

5、用不当的一项是( )A 李非听完韩教授对他的素描的点评,暗自佩服,心里想这才是本色当行的评价。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C 我班学生的基础、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上更应该因材施教。D 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一篇议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B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节目。C 通过观看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我深深体会到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D 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三、阅读(一)文言文积累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不能名其一处也

6、( ) 众妙毕备( )及鲁肃过寻阳( ) 蒙辞以多务( )9.翻译句子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7、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善(善于、擅长)用矛 B 一举而毙(杀死)C 适值偷在市(城里)饮酒 D 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皆服其能 B 能名其一处也 C 其夫呓语D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13.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三)现代文阅读生命的补丁不久前,女儿一双磨砂皮鞋晒在门口,不知被哪个缺德的人用刀片划了一个长长的口子,那是我们花了两百多元买的新鞋,上脚没几天就不能再穿,女儿难过得哭起来。我把鞋子拿到小区门口的皮鞋手工店,小学徒看了一眼说:没办法,除非换皮换帮

8、。老师傅接过来看了看,说:你要是放心的话,我就在皮鞋上再多划几道口子,两只鞋子都划上。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老师傅说:这样看起来显得对称,是刻意而为,会显得别具一格,又不影响穿着。我还是不太理解,反正死马当做活马医吧,我把鞋丢下走了。第三天下班我顺便去取鞋,一眼就发现那双鞋,鞋子上果然又划了五六道伤痕,用铁锈红色的软皮补好,四周用的是粗针大线的细麻绳,针脚故意歪歪扭扭,显得质朴粗犷,与磨砂皮的风格一致。一双鞋看上去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审美品位,我连声夸道:师傅手艺真棒。在流水线上打工的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衬衫给我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勾住,后背上撕出老大一

9、个口子,她惋惜地说:一百多块买了件衬衫,才穿了三天就不能再穿。老婆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拿回家帮你补补看。结果三天后,再一次看到那件衬衫时,我惊呆了:所有不规则的裂痕和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或雾凇一样,美极了。为了强调这种效果,老婆特地还在树枝下用花棉布头拼贴了一个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林木屋。一件原来撕毁不能穿的衬衫,现在变得比原先那件更完美更独特。我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老婆说:都是那个做皮鞋的老师傅给我启发。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老婆的话也给了我更大的启发:世界上

10、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补丁作为一种缺憾是免不了的,包括人的生命,生命也是这样伤害、残疾、病痛等等。伤口既已存在就无法回避,你不能指望展览伤口博人同情,那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你能做的和你该做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显现在这里像被处以宫刑的司马迁、像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像耳聋的贝多芬、像瘫痪了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 ,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了一个最完美的“补丁”。14读全文,说说哪两件事引发了作者关于补丁的思考? 15从词语运用或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所有不规则的裂痕和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

11、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或雾凇一样,美极了。 16第段划线句子提到了四个人物,请你再补写一个人物,要求在内容与形式上与上文衔接紧密连贯。17.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题目“生命的补丁”的含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发。 (四)现代文阅读发现每个人的精神力量每一个寒冷的冬季,总会对温暖有着最深切的期盼。立春伊始,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如期播出。十位年度人物,或倾一己之力,或践一生之诺,用卓越的成就和感人的事迹,驱散着这个漫长冬季的寒意,传递着超越时间和地域的力量。总有这么一群人,甘用毕生的心血,标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从“东方红”“北斗”的

12、声震寰宇,到“嫦娥”“玉兔”的飞天之旅,中国人仰望星空的伟大征程铺展开来;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让中国傲然挺立在量子科研前端、通信领域前沿正是孙家栋、潘建伟们的默默耕耘,才架设起一条横亘星空的天线,与星辰为伴、同宇宙对话,在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更迭之中,刷新着我们追逐梦想、探索未来的活力。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不仅需要高耸入云的枝干,也需要茂密厚实的根系;一个拥抱未来的民族,不仅要有(甲),也要有(乙)。我们看到,面对千度烈焰,王锋在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无私无畏的生命赞歌;面朝泥洋大山,支月英用36年的美好年华,为两代人的童年送去希望;面对战机故障,张超在4.4秒的抉择中,用生命完成一个军人最后的使命,弥留之际依然执着“我还能不能飞”;不仅如此,耶鲁高材生秦玥飞扎根湖南农村、大国工匠李万君攻关高铁难题、医院院长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法官阿布列林捍卫法律尊严、大夫梁益建为病人奔走募捐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之所以能够“感动中国”,正在于无论是如涓涓细流的漫长坚守,还是惊天动地的辉煌瞬间,他们所迸发出的令人震撼的力量,回应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渴求和信念坚守。无疑,“感动中国”只是一扇窗口,在十五载里所诞生的上百位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