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5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19379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湖北省松滋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24分)1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A洞穴 B 干栏式房屋 C 四合院 D 半地穴式房屋2下面示意图左下角的括号里应该填A禅让制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3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

2、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定期觐见天子C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D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4中国人的姓氏历史悠久,姓用来别婚姻,同姓不能结婚;氏用来别贵贱,一般平民有名而无氏。氏的来源,就春秋时期来说,有根据居住地、职业、国邑、官职等多种方式。下列姓氏的来源是根据官职的是A东郭 B司马 C鲁、许 D卜、陶5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私学的兴办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公作,指贵族役使劳动者在封地田亩

3、中集体耕作;分地,指地主把土地分给个体农民耕种,收取地租。)现象,其原因是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D 周王室的衰微7这(右图)是具有灌溉、防洪等功能的一座生态型综合性水利枢纽。整个系统自流灌溉,成本低效益高。从建成至今,2000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一水利工程指的是战国时期修筑的A郑国渠 B灵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8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秦国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9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

4、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10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重,显示出不高兴。后来身边人告诉了丞相,丞相为之收敛。秦始皇猜测有人泄露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显示自己的暴戾,打击丞相 B让所有的人都害怕自己C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 D为即将进行的政治改革营造声势11唐代诗人胡曾曰:“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寻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秦始皇筑长城防的“胡”是 A女真族 B羌族 C匈奴 D南越 12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

5、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这次农民起义指的是A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 B刘秀领导的农民起义 C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 D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二、非选择题(13、14、15、16题,共26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些地名的由来从历史上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材料二: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 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

6、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地名的由来是根据西周什么制度来的?(1分)这种制度起到什么作用?(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3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是一位能征善战又善卜祀的杰出女性,她死后,王赐庙号为辛,其子铸方鼎随葬,根据方鼎内的铭文,今人称其为“司母辛鼎”(又名“后母辛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了一座方鼎,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重新解读方鼎内的铭文,认为这是某位商王为其母亲戊(庙号)所铸。此方鼎(右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

7、、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材料二: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许慎说文解字材料三:下图显示了历史上使用过的中国文字。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提到的商王为其母亲戊所铸的鼎叫什么?(1分)鼎内铭刻的是什么文字?(1分)中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1分)(2)材料二中李斯给秦始皇的建议是什么?(1分)秦朝采用的文字是什么字体?(1分)(3)材料三中的字体你更喜欢用哪种来书写?(1分)说说理由。(1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

8、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相适应,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二: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升学,班上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材料三: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

9、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据岳麓版课标教材历史回答问题:(1)材料一显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的劳动委员、班长、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哪三家学派的思想?(3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的重要影响。(2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材料三:(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回答问题:(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何不同?(2分)(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秦亡汉兴的原因(4分)安全生产工作怎么要求都不过份,怎么重视都不过份,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