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_5_2_4b气候类型的分布检测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18514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_5_2_4b气候类型的分布检测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_5_2_4b气候类型的分布检测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_5_2_4b气候类型的分布检测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_5_2_4b气候类型的分布检测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_5_2_4b气候类型的分布检测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角度一气候类型的分布(2017邯郸高三模拟)下图是沿40纬线某大陆1月、7月温度变化曲线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A地降水量比B地少的原因是()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B位于山地背风坡的雨影区C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D终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燥少雨解析图中7月份气温高于1月,加之大陆跨经度多,说明该图是北半球亚欧大陆沿40N的图;根据经纬度判断,A地位于40N,90E附近,是我国新疆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

2、很少,故C项正确。答案C2图中B、C两地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地气温年较差比C地小BB地1月平均气温比C地低5左右CB地降水集中在冬季,C地降水集中在夏季DB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比C地大解析B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集中于夏季;C地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湿润,降水集中于冬季;B地气温年较差比C地大。答案D角度二气候类型的判读(2017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期中)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日可能为夏至日,乙日可能为冬至日BO、N两地气

3、候类型相同C地球自转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D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地4气候资料图中,与M地气候类型最接近的是()ABCD解析本题组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第3题,甲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可能为夏至日,乙日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可能为冬至日,故A项正确;O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N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故两地气候类型不相同,B项错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地,故D项错误。第4题,据图分析M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地冬夏季节均高温,且降水量十分丰富,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故D项正确。答案3

4、.A4.D角度三全球气候变化(2017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三月考)某地理研究小组预计2030年我国的农作物熟制会发生如下表变化。读表回答56题。农作物熟制北界一年一熟向北推移200300 km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向北推移500 km左右5.该地理研究小组的理论依据是()A臭氧层空洞变大 B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C南方自然灾害增多 D全球降水量增大解析读图分析可知,2030年我国的农作物熟制北界向北移,说明我国北方的热量条件增加,主要和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温室效应加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从而使我国农作物熟制北界北移。故选B。答案B6按照该小组的研究,下列现象2030年可能出现的是()A我国1月0等温线南移B内蒙古高原适宜生长季延长C长江三角洲变大D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减轻解析由于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我国1月0等温线北移,A错误;北方热量条件改善,内蒙古高原的适宜生长季延长,B正确;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长江三角洲将变小,C错误;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使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加剧,D错误。故选B。答案B安全生产工作怎么要求都不过份,怎么重视都不过份,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