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运动规律第2课时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17602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运动规律第2课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运动规律第2课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运动规律第2课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运动规律第2课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运动规律第2课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运动规律第2课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图与地球运动规律第2课时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整合突破,第一部分,专题一 地图与地球运动规律,第2课时,考点三,考点四,课堂巩固,复习练案,(2017新课标卷)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2)题。,考点三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

2、11月2日,B,D,【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丁在其城市上空向北能望到极光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好友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正值秋季,故好友乙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入秋而不冷,所以好友丙所在地位于北半球,纬度较好友乙所在地纬度低;好友甲所在地区即将进入夏季,所以其位于南半球。所以本题选择B项。第(2)题,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D项正确。,1昼夜长短变化的两大规律 (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2)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 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

3、例如23.5N的昼长等于23.5S的夜长。 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2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

4、夜长。 (3)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易错警示 (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太阳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也可能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2017宁夏银川第二次模拟)二十四节气是根据视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从春分点(黄经零

5、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 寒露日(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黄经( ) A15 B195 C105 D285,B,(2) 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至谷雨期间,有关我国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白昼渐短 B天气转阴 C温度渐升 D进入三伏 (3) 谷雨有“播谷降雨,预示着谷雨时节雨水充足,适合谷物生长”的意思。这一说法比较适合我国的( ) A青藏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江南地区,C,D,【解析】 第(1)题,春分日为每年3月21日前后,寒露日为每年10月8日前后,地

6、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根据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为360,约为每天公转1,则可计算出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黄经195,故选B项。第(2)题, 清明节到谷雨节气大约在4月4日至4月20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A项错。天气变化是短时间内大气活动的现象,B项错。我国昼长渐长,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气温逐渐升高,C项对。三伏要在夏至日以后,D项错。故选C项。第(3)题,“播谷降雨,预示着谷雨时节雨水充足,适合谷物生长”说明谷雨节气播种稻谷,此时雨水充足,结合我国雨带推移规律,此时我国江南地区进入雨季;而西北地区降水少,基本不受夏季风的影

7、响;华北地区雨季要到7、8月;青藏地区海拔高,热量条件差,播种谷物较晚,故选D项。,(2017天津文综卷)我国A市某中学(图1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考点四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1)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2)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 A惊蛰到立夏 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 D立冬到小寒,C,A,【解析】 第(1)题,除南、

8、北极点外,任意地点在地方时1200时物体日影最短。A市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最短,计算可得A市的经度为88E;该市在冬至日前后北京时间1000日出,计算可得日出地方时为752,则该地冬至日前后的昼长为8小时16分,而冬至日,40N的昼长为9小时8分,由此可判断该市纬度高于40N。综上可知,A市位于天津市的西北方向,故选项C正确。第(2)题,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表明日落方位向北移动。太阳直射北半球时,A市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A市日落西南,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A市日落方位也向北移动。惊蛰到立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立夏到小暑,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白露到立

9、冬,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立冬到小寒,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后向北移。综上可知,选项A项正确。,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如下图所示。,(1)春、秋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特点的判断技巧 (1)分布看“远近”远小近大 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变化看“移动”来增去减 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的方向移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10、;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3)位置看“数值”90的出现,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所求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地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2)极点的太阳高度直射点的纬度。 (3)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4正午太阳高度的对称 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5正午太阳高度在实践应用中的分析思路 第一步,原理分析,第二步,计算应用时注意节气的变化 为保证楼房终年有阳光照射,在进行楼高及楼间距计算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应以冬至日为标准,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应以夏至日为标准;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热水器集热板与楼面的夹

11、角小,冬至日热水器集热板与楼面的夹角大,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反之;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雨篷遮阳、挡雨的面积大,冬至日雨篷遮阳、挡雨的面积小,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反之。,(2017东北三校第二次联合模拟)下图示意北半球不同纬度五地昼长周年变化。据此完成(1)(2)题。,(1) 夏至日,五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e Bdecba Cabced Dbadce (2) 当c纬线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时( ) A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B非洲草原正值草木茂盛时期 C中国北方的树木正落叶纷飞 D天山的牲畜向低海拔牧场转场,B,A,【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夏至日五地abc三地昼长为24小时,出现极昼现象,c地夏至日刚好出现极昼,a地极昼时间最长,即纬度最高;d地昼长夜短,且昼夜长短差距不大,离回归线较近,正午太阳高度最大;e地昼夜平分,位于赤道上,所以夏至日五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decba。第(2)题,根据上题结论,c地夏至日刚好出现极昼,可知c地位于北极圈上,当c纬线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时,即为夏至日,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非洲草原南、北半球都有分布,北半球草原正值草木茂盛时期,南半球的草原则已经枯萎;中国北方的树木在秋季落叶纷飞;天山的牲畜向高海拔牧场转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