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_14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高效演练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17304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_14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高效演练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_14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高效演练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_14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高效演练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_14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高效演练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_14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高效演练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_14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高效演练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_14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高效演练人民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专题八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8.14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高效演练 人民版【高考真题】1.(2016全国卷T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解析】选A。材料中“百年前”与“如今”雇工待遇的变化,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手工业者地位上升,这

2、与市镇经济及手工业发展密不可分,故选A。材料反映明清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未涉及是否重农,故B错误。“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C。随着一条鞭法出台,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排除D。2.(2016天津文综T4)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A.中国商人B.阿拉伯人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D.奥斯曼土耳其人【解析】选B。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中国直接同东南亚、南亚诸国和间接同欧洲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在这条通道上,阿拉伯人起到了枢纽的作用,成为中

3、国和欧洲交流的中转站,故A错误,B正确。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奥斯曼土耳其人对中西陆路交流起了阻碍作用,故D错误。3.(2015全国卷T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解析】选B。明成祖出于政治和军事目的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客观上会推动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繁荣,故B正确。明朝在太祖时期即已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完成了统一进程,A不正确。明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地域性商人群体开始形成,C不正确。唐

4、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此后南北经济格局没有发生过改变,D不正确。4.(2015全国卷T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解析】选A。注意提取材料信息。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正确选项根据材料“海上保护神”“临水夫人”“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可知当时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并且影响力扩大。B本身错误

5、的选项仅从民间崇拜,不能得出妇女地位得到提高的结论,且在宋代理学压制下,妇女的地位不高。C干扰选项临水夫人被视为妇幼保护神,与海洋无关。D本身错误的选项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同不符合史实。5.(2015全国卷T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解析】选C。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据所学知识,唐宋时期的耕作技术已有很大进步,如江东地区的曲辕犁、稻麦轮作技术、筒车等,这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故C正确。坊市制度瓦解是商品经济

6、发展的表现而不是动力,故A不正确。土地集中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经济发展的原因,故B不正确。海外贸易的拓展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故D不正确。6.(2014全国卷T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交子的产生是因为“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而不是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故B不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只是讲了他们之间的商业纠纷问题,故C不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虽是北

7、宋时期的历史现象,但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也不正确。7.(2014全国卷T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解析】选A。结合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可知,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仍大体保持领先地位。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正确选项海禁政策实施前,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说明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B干扰选项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外来货币不

8、可能干扰中国资本市场C选项本身错误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D选项本身错误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民间贸易的发展不可能冲击清廷的统治8.(2013全国卷T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广东大庾岭以北的丝销往广东,而广东一带的盐铁销往广东大庾岭以北,这反映了当时大规模远距离的商品贩运,由此可知D正确。材料未体现A、B、C的内容。9.(2016

9、全国卷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朝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

10、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据康有为全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解析】第(1)题第一问,由“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高产作物不断推广”,可知清代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第二问,由“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各地民变此起彼伏”,可知

11、清朝人口膨胀的影响。第(2)题第一问,材料二康有为认为“早谋移徙”,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严复则主张“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可以吸收劳动力;民国时期有人主张“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第二问,一分为二地分析,康有为的主张在缓解人口压力的同时可能会加剧环境问题;严复的主张可行但当时中国发展实业的条件还不具备;节制生育的做法有效,但忽视人口的红利。总之,三者都有可取之处,也存在不足。答案:(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

12、加剧。(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办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模拟预测】1.(2017江西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唐代城市道路功能单一,主要用来满足城市交通需要。到了宋代,城市道路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两旁分布着各种商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宽度缩

13、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清。这种变化反映了()A.手工业发展使商业繁荣B.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C.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D.城市建筑风格的质变【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故B正确。2.(2017昆明模拟)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在江南地区出现儒贾、贾儒。儒贾相通的社会趋势的出现说明()A.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商业繁荣B.经济发展加快社会阶层的流动C.商人成为经济的主要传播者D.富家子弟厌恶科举制,弃儒从商【解析】选B。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处于社会底层,题干中儒与商人并称,可知商人地位的提升,故B正确。3.(新题速递)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

14、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明成祖认为国体纲常重于经济利益B.明成祖认为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的利益C.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D.明成祖想借外商引导百姓投身海外贸易【解析】选C。“夷人慕义远来”,反映出明代朝贡贸易下,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炫耀国威,其实质是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故C正确。【拓展延伸】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变化(1)活动场所:先是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2)交易内容: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以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产品为主。(3)交易媒介:由物物交换到使用货币,由金属货币到

15、纸币。(4)商人组织: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会馆)和业缘组织(行会)。(5)城市职能: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专业化城市发展。(6)生产关系:明清时期出现雇佣剥削性质的生产关系。4.(新题速递)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从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看出()A.唐朝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唐朝城市取消坊市制度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展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落【解析】选C。由长安限制“市”的时间可知唐政府抑制商业,故A错误;“市”的地点固定,说明坊市制并没有取消,取消坊市制是在宋代,故B错误;由题干可知,长安在中午成“市”,在“日入前七刻”则散场,而在扬州则出现了“夜市”,这说明扬州的商业和城市繁荣于长安,故C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长安的衰落,故D错误。5.(新题速递)16世纪末期,由于中国经济的规模以及消费市场集中于各级政治中心,无论是中国人的描述还是外国人的描述,大城市给人的印象总是富庶的。下列说法与材料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