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_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17253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_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_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_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_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_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_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_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三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7保定摸底)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时期整地工具中耕工具夏朝耒、锛、铲、斧锄商朝耒、锛、铲、锸、斧、杵铲西周耒、锛、铲、锸、斧、杵、铲、罅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解析】选C。夏商周时期整地工具和中耕工具种类繁多、层次分明,说明此时期耕作方式注重精细化操

2、作,故C正确。2.(2017巴中模拟)通典田制规定:凡18岁以上男子受永业田20亩;凡有爵级、官品、勋级者,可依爵级、官品请受永业田5顷至100顷。据此可知,唐代均田制下()A.小农经济日益壮大B.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阶层手中C.土地国有化程度提高D.特权阶层对土地的占有受到限制【解析】选D。通过材料可知唐代通过法律的形式对贵族和官僚等特权阶层的土地占有额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给予小农经济以适当的保护,故D正确。3.以下是某一时期的文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秦汉B.魏晋C.隋唐D.两宋【解析】选D。根据图中所示可知,文人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说

3、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为中国的文化中心。两宋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从而推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故D正确。4.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到:“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可见家猪对提供肥料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解析】选B。家猪饲养有利于提供肥料,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正确。5.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黍,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A.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C

4、.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选A。“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说明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与美洲的经济交往,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大力引进”,故C错误;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错误。6.(2017河池模拟)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出现过工厂雇佣现象,唯独棉纺织业没有出现。”中国古代棉纺织业没有出现雇佣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C.棉纺织业主要是官营手工业D.小农经济的阻碍【解析】选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会抑制工

5、商业的发展,不会只抑制棉纺织业,故A错误;外来棉纺织品的涌入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中强调的时间“中国古代”不符,故B错误;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C错误;小农经济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不利于雇佣关系的产生,故D正确。7.“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解析】选C。题干中对土地兼并者的称呼由“豪强”或“兼并之徒”演变为“田主”,说明民间对土地兼并者的态度由仇视转变为认同,故C正确。【拓展延伸】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土地兼并是中

6、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导致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2)影响:土地兼并现象导致两种矛盾突出:一是农民负担加重,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尖锐;二是封建国家赋税收入减少,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严重。两种矛盾的发展将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8.隋朝开通了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B.

7、大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解析】选D。材料观点强调“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没有反映出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故A错误;B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故C错误;大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京师开封对南方米粮的依赖,实际上反映出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故D正确。9.(2017临沂模拟)中国古代的都城往往聚集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手工业以技术密集和产品精良为特色。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A.民间市场狭窄B.官营手工业垄断C.统治阶级需要D.都城具有吸引力【解析】选C。官营手工业为统治阶级服务,大都分布在都

8、城和城市中,其分布特点即可反映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故选C。10.(2017河南三市联考)宋代手工业制作和商业流通脱离了“用物”的初级阶段,分别向“竞作机巧”“竞通珍异”的方向发展。此变化()A.深受官营手工业产品影响B.说明私营作坊追求品牌效应C.阻碍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手工业者的技术创新【解析】选D。根据“手工业制作和商业流通”无法判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故A错误;在发展方向上追求“竞作机巧”“竞通珍异”与品牌意识无关联,故B错误;对手工业制作和商业流通的不断创新,应该对工商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故C错误;“竞作机巧”“竞通珍异”属于技术革新的范畴,故D正确。【拓展延伸】我国古代私营手工

9、业的发展变化(1)发展过程:我国古代私营手工业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此后,生产范围、规模日益扩大且成为手工业中日益重要的成分;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经营方式的变化:在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明朝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3)影响: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加以调整,由原来的征役制到后来的雇募制,私营手工业内部也开始孕育了雇佣劳动关系,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加固训练】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

10、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C.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D.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解析】选C。材料中的“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说明C的表述正确。11.下表是据宋史地理志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的数量,这表明当时()路(行政单位)贡绢指数该路指数贡绢州所占比例河北东西路293876.3%京东东西路121963.2%京畿、京西北路81172.7%小计4968

11、72.1%(占全国总州数的21%)A.政府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解析】选C。依据表格可知:表格只是表明贡绢州占的比例,并没有体现贡绢在赋税中所占的比例,排除A;材料中数据体现不出“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排除B;华北地区早就有丝织业,排除D;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华北60%、70%以上的州都缴纳贡绢,说明“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C正确。12.(2017安庆模拟)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这种现象()A.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B.使得手工

12、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是封建政府的政策所致D.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苏州城内的丝织业分为两个主要派别,各自的技艺都是世代相传,各有各的市场,相互之间不得越出本分,言下之意就是不能学习别人的技术和争夺对方的市场,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在手工业领域的反映,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利于手工业的发展,故A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材料二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解字: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苔布皮革千石

13、。汉书货殖传材料三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翦伯赞秦汉史(1)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和“东西织室”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7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6分)(3)有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地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12分)【解析】第(1)题应结合材料一概括官营手工业的特点;第(2)题应注意从产品交易量、质量、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外销三个方面说明汉

14、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第(3)题应结合设问从“男耕女织”的传统观念方面去分析。答案:(1)类型:官营手工业。(2分)特点:做工人数多(规模大);耗费大;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政府设工官管理。(5分)(2)产品交易量大;质量高;纺织品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外销。(6分)(3)以“男耕女织”为基本特征的自然经济长期存在;纺织业是农业的补充;传统的价值计算方法往往忽视女性;计算女性劳动成果缺少必要的数据;男尊女卑思想。(12分)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主要朝代官方人口统计举要朝代纪年年份户数(万户)人口数(万)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1 233.315 959.50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57427.962 100.78桓帝永寿三年1571 067.805 648.69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245.981 616.39隋炀帝大业五年609890.754 602.00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891.475 291.93北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2 088.234 673.48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1 230.292 784.51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1 343.035 984.90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1 141.586 659.83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1 063.33高宗乾隆十八年175310 2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