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_15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效演练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17228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_15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效演练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_15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效演练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_15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效演练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_15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效演练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_15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效演练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_15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效演练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_15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效演练人民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专题九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9.15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效演练 人民版【高考真题】1.(2016全国卷T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选C。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干扰选项A是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而不是材料表

2、明的问题B本身错误的选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近代始终占据主导地位C正确选项由“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可知外来工业品深入中国的民众生活中,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D本身错误的选项近代中国的开放是在列强入侵下被动开放的2.(2016全国卷T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解析】选C。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此期间兴建了海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

3、中国的国防实力,故C正确;洋务运动并没有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故A不符合史实;B的说法本身存在错误,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对日本的侵华采取了纵容或默许的政策,故D错误。3.(2016全国卷T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解析】选D。由材料中信息“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自行拨

4、款接办”可知,战后国民政府对国民经济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政府主导地位加强,D符合题意。据所学知识,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主义挤压民族工业,导致民族工业生存环境恶化,所以A说法有误;B说法也不正确,因为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并未收归国有,也谈不上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的结论由材料本身无法进行判断。4.(2016海南单科T15)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解析】选A。19世纪70年代初到

5、20世纪初年数据的变化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中国作为原料产地,其农副产品的出口增多;二是生丝、茶叶本身竞争力下降,所以A符合题意。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之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与重农抑商政策不符,B错误;小农经济下是自给自足,与商品联系不密切,C不符合史实;材料体现的是殖民地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无关,D错误。5.(2016江苏单科T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载:“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

6、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解析】选B。A、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不选;材料中“亚谷城村,居民多以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由于受到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坏,故B正确;D表述与题意相反。6.(2016江苏单科T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

7、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解析】选A。依据表格中“18941914年”日本对中国贸易的数字明显呈上升趋势,说明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故A正确;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日本和其他国家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此时的英国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头号强国,故B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错误;这一时期,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没有提高。图表仅仅折射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变化

8、,故D错误。7.(2015全国卷T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解析】选D。鸦片战争后,由于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出现了滞销现象,这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生丝。题干材料不能说明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畅销,把工业品当包装材料恰好说明这些产品的滞销。8.(2014全国卷T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

9、.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解析】选D。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国门后,英国商品并未能在中国大量倾销,根本原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与史实不符,因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没有出台保护本国经济的相关政策;C与史实不符,同一时期中国与印度均是封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类似;鸦片战争的破坏应使中国消费工业品增加,但事实却相反,故A也不正确。【模拟预测】1.(2017厦门模拟)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B.工业革

10、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D.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解析】选C。从图中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的数量徘徊不前,主要原因是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拓展延伸】近代中国主要经济成分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冲击之下,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变为以封建自然经济为主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此消彼长、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2.(2017黄石调研)“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

11、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载于1882年9月申报)。材料反映了()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B.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C.新型经营方式逐渐被国人接受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利润很高【解析】选C。甲午战后清政府才开始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政策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错误;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材料中“群情若鹜”“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表明国人对工商业的看法发生变化,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企业利润,故D错误。3.(新题速递)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项目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

12、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 28177969234 25010018853 071403 9235171497 70810019114 8101620 441694 4451529 696100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解析】选C。材料中晚清财政收入逐年提升只是表面现象,故A错误;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B错误;工商杂税收入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反映出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故C正确;由工商杂税收入增加无法直接推断出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故D错误。4.(新题速递)1934年,国民政

13、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C.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解析】选D。材料中“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信息说明政府对市场的规范管理,故D正确。5.(新题速递)19221926年,江苏省有5家新面粉厂成立,而倒闭者则达7家;天津的10家面粉厂有4家倒闭,其余6家屡经改组仍难以维持;东北的面粉厂则由原

14、先的近30家减至十几家。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B.北伐战争兴起,局势动荡不安C.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D.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解析】选A。据材料“19221926年”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故A正确;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故D错误。6.以下为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的相关目录:第三章洋务运动的开展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一节清政府政治格局的调整一、总理衙门的设立和辛酉政变二、相对

15、稳定的内外环境第二节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新阶级的诞生一、近代军事工业的开办第三节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文化一、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兴办二、西学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任两处各增加一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解析】该目录的主题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从结构看,第一节是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节是洋务运动的过程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第三节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按照结构来填出相应的内容。第一节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还包括洋务派的形成、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洋务派获得慈禧太后的暂时的支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形成等;第二节关于洋务运动的内容还包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