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第六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017192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第六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第六单元测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2答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4本试题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31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请将答案用2B铅笔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按辔(pi)畎亩(qun) 丈夫之冠(gun)B箕畚(bi) 驱驰(ch) 动心忍性(rn)C荷担(h) 筋骨(jn) 法家拂士(f)D穷匮(ku) 魁父(ku) 山

2、北之塞(s)(解析:A.“畎”应读“qun”;B.“畚”应读“bn”;C.“拂”应读“b”。)2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B)A往之女家 B固不可彻 C曾益其所不能 D始一反焉(解析:A.“女”同“汝”;C.“曾”同“增”;D.“反”同“返”。)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C)A饿其体肤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必敬必戒 D改容式车(解析:A.“饿”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B.“箕畚”是名词作状语,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D.“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名词用作动词,指扶轼。)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空乏其身/其如土

3、石何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且焉置土石D投诸渤海之尾/已而之细柳军(解析:A.将近/况且;B.代词,他的/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C.怎么,哪里;D.结构助词,的/到,往。)5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B)A舜/发于/畎亩之中B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C且/焉置土石D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解析:B.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B且焉置土石(况且)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成为)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解析:C.“为”是“担任”的意思。)7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孟子,

4、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子,名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C古代年龄有特殊的称谓,比如“襁褓”指不满周岁的婴儿,“始龀”指七八岁,“而立之年”指三十岁。D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解析:A.中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二)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8(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

5、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朱敦儒相见欢)(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感伤时事,抒发离别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6)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反映诗人的生活志向,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7)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以及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二、阅读与理解(59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一)古诗赏析阅读杜牧的赤壁,完成第9题。(共5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9(1)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2分)

6、A这首咏物诗最大的特点是借物抒发抑郁不平的情感以及豪爽胸襟。B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C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D开头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为下文做铺垫。(解析:A.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后两句,这两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这两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7、。(二)文言文阅读1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013题。(共13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任用(2)行拂乱其所为 乱:扰乱(3)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8、4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身上。(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以后才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2分)A管夷吾举于士/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渔者歌曰(三峡)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解析:A.从在;B.所以;C.结构助词,的代词,他;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13这篇文章阐明了什么道理?请你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这篇文章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

9、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2分)。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奋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有家亡国破的危险(2分)。(意思对即可)(三)文言文阅读2阅读愚公移山,完成1417题。(共13分)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

10、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1)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2)聚室而谋 谋:商量(3)且焉置土石 置:放置、安放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1、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2)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明了!16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2分)17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示例】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当今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分。言之有理即可)。(四)文言文阅读3阅读周亚夫军

12、细柳,完成1822题。(共13分)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

13、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上自劳军劳:慰问(2)天子且至 且:将要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营将士都穿着铠甲,(手持)磨得锋利的兵刃,张开弓弩,把弓拉满。(2)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于是,天子的车队就控制住马车慢慢前行(2分)。20第段主要交代了什么?“匈奴大入边”的“大”有什么作用?(2分)主要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人奉命备战戍边(1分)。“大”字强调了匈奴

14、大肆入侵的气势,为下文突显人物形象做铺垫(1分)。21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周亚夫?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2分)主要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1分),借助对比衬托集中表现了周亚夫一丝不苟、治军严谨、严守军纪的性格特点(1分)。22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3分)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具体表现在:“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见细柳军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见细柳军军纪严明;“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见周亚夫恪尽职守、时刻备战。(3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五)文言文阅读

15、4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2326题。(共15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