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7_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17186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7_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7_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7_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7_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7_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7_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7_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时作业提升练人民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二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7惠州模拟)1950年美国开始实施“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到1953年底,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已达40亿美元。该计划()A.推动了马歇尔计划提出B.强化了美国的霸主地位C.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D.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解析】选B。马歇尔计划提出于1947年,故A错误;美国实施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援助,强化了美国的霸

2、主地位,故B正确;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于1955年,故C错误;第三世界的崛起是在六七十年代,故D错误。【拓展延伸】美国发动“冷战”的目的及实质(1)目的: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和共产主义的蔓延;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加强对西欧的控制。(2)实质:美国要称霸全球。2.(2017河南百校联考)1947年1月和1948年3月,美国先后提出两个新方案,对先前的对日要求“赔偿方案”进行大幅度修改,到了1949年5月,干脆宣布取消了日本的一切赔偿。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基于()A.美苏争夺世界霸权B.日本经济快速发展C.中国大陆形势变化D.殖民体系彻底瓦解【解析】选C。根据材料“1949年5月,干脆宣布取消了日本的一切

3、赔偿”,时间与解放军解放南京吻合,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导致美国放弃了把中国作为其在亚洲的着力点,转而支持日本,故C正确。3.(2017东北名校联考)“如果世界在1948年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该观点意在强调朝鲜问题的成因是()A.朝鲜半岛重要的战略位置B.朝鲜缺乏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C.美苏“冷战”及其双方的争夺D.北约与华约在亚洲尖锐对立【解析】选C。材料中认为,如果不发生冷战,朝鲜问题还主要是国内问题,以自己内部解决为主。而现在由于冷战格局,使朝鲜国内

4、问题上升到国际问题,各方势力介入。材料强调朝鲜问题是美苏“冷战”及其双方争夺的结果,故选C。4.英国学者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直接冲突D.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解析】选B。从题干中“冷战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B正确。【拓展延伸】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原因针对“希土危

5、机”提出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衰落,资本主义秩序面临威胁提出的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影响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5.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1967年英国的申请又遭到法国否决。法国拒绝英国的意图是()A.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B.保持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C.削弱与英美的经济联系D

6、.注重欧共体成员国平等交往【解析】选A。据材料“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可知法国的意图是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A正确。6.(2017东北名校联考)“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解析】选B。通过材

7、料描述可以看出通过一系列协议,使北欧在冷战格局下,实现了相对的稳定,促进了“北欧平衡”局面的形成,这一局面又对地区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故选B。7.(2017昆明高三摸底调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主要指令如下:人权指令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会;修改宪法社会改革指令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主化;经济机构民主化经济改革指令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神道指令国家与神道分离开除公职指令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材料反映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是()A.促进日本非军事化与民主化B.控制日本以对苏冷战C.清除日本封建主义残余势力D.遏制与孤立中国政府【

8、解析】选A。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推动日本进行的改革,是对日本法西斯进行的惩治和改造,而对日本惩治和改造是为了促进日本的非军事化与民主化,以避免日本重新走上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老路,故选A。8.(2017全国名校联考)1992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决定向海外派兵的PKO决议后,先后派遣自卫队参加了在柬埔寨、卢旺达和莫桑比克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维和行动。这说明日本()A.极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B.追随美国进行外交活动C.为谋求政治大国创造条件D.军备力量已经空前强化【解析】选C。日本派遣自卫队参加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维和行动,根本目的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扩大其国际影响力,故A错

9、误;追随美国进行外交活动与材料“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维和行动”不符,故B错误;C是日本参加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维和行动的目的,故C正确;日本派遣自卫队参加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维和行动与其军备力量状况无关,故D错误。9.(2017武汉重点高中联考)有学者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某一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作者描述的现象是()A.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B.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C.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D.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解析】选B。雅尔塔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极格局有重要影响,西欧经济一体化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的现象,

10、并非否定雅尔塔体系,故A错误;第三世界在战后的崛起不属于两极格局中的任一阵营,而是处于中间地带,这是在美苏意料之外的,故B正确;中美关系的改善是在两极格局下中美现实需要的结果,故C错误;经济全球化非地缘政治,故D错误。10.(2017安阳调研)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中经济部分的章节超过了政治部分,此后的各次首脑会议,经济问题被列为重要议程,并为此专门发表宣言。这表明不结盟运动()A.政治奋斗目标已趋向完成B.致力于构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C.遭到超级大国的分裂破坏D.逐步背离了其成立初期的宗旨【解析】选B。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造成了一

11、定的破坏和影响,因此这一时期增加经济问题的议案,主要是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故B正确。11.刘金质在冷战史:19451991中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各国人民不会甘心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其中“向新格局转变”指的是()A.即将确立新的两极对峙格局B.消灭国际力量中心的过程C.建立稳定的单极世界的过程D.将形成多个力量中心的制衡【解析】选D。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材料中“向新格局转变”即指多极化。故选D。【拓展延伸】理解多极化趋势当今世界存在多个力量中心,其相互竞争、相

12、互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并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并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政治格局,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2.(2017全国名校联考)2011年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新的“世界体系”一文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这实际上反映了()A.国际政治新格局已经建立B.国际重心转向金砖国家C.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加强D.南北国家间的冲突加剧【解析】选C。目前

13、国际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因此还未形成国际政治新格局,故A错误;“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不能代表国际重心的转移,故B错误;材料“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反映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加强,故C正确;“金砖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D与此不符,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1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材料二

14、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有人说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摘编自2006年5月25日卫报(1)请指出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5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

15、荣”的原因和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6分)(3)材料三指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9年所发生的事件对20世纪末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决定性”影响?(5分)【解析】第(1)题首先是明确材料一的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体系崩溃。然后根据所学知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及由此导致的世界格局的变化上分析论证。第(2)题考查战后东欧、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东欧应从苏联因素、经济体制、经互会上分析;西欧要从战后美国扶持、世界经济体系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政策调整等方面归纳。影响主要从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上分析。第(3)题实质是考查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及其局势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归纳要点即可。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欧洲经济崩溃,政治经济受制于美国;殖民地纷纷独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5分)(2)原因:东欧:苏联的扶持;经互会的成立;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西欧:美国的扶持(或马歇尔计划);建立由美国主导的资本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