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高中语文专题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_史记的理想人格文言基础知识讲练_被动句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17141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5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高中语文专题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_史记的理想人格文言基础知识讲练_被动句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蚜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_2018高中语文专题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_史记的理想人格文言基础知识讲练_被动句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蚜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_2018高中语文专题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_史记的理想人格文言基础知识讲练_被动句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蚜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_2018高中语文专题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_史记的理想人格文言基础知识讲练_被动句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蚜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_2018高中语文专题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_史记的理想人格文言基础知识讲练_被动句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蚜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高中语文专题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_史记的理想人格文言基础知识讲练_被动句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高中语文专题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_史记的理想人格文言基础知识讲练_被动句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蚜(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基础知识讲练 被动句,专题四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一、什么是被动句 被动句就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是相对于主动句而言的。当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时,即是主动句;当主语是动作行为的遭受者、承受者时,即是被动句。在这一点上,文言被动句与现代汉语被动句是相同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在于构成方式:它有三种构成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但也有两种与现代汉语相同。,二、被动句的常见形式 (一)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1.“于”字式:在动词后面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如:,2.“见(受)”字式:用“见”或“见于”表示被动。如:,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二)与现代汉语相同的 4.“被”字

2、式:用“被”表示。如: 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5.无标志式(意念式):动词本身在一定语境中表示被动。如: 予羁縻不得还。(指南录后序)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三、被动句的辨识 辨识被动句,既要从形式上考虑有无被动词,又要从内容上辨析主语是不是受动者。有时单从形式上看,不能解决问题。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中“见”表被动,而“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则偏指我;“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中前“于”表被动,后“于”表对象。因此,更多地从上下文来考虑,即整体把握全句,从主动者和被动者的关系定位上去寻求突破。

3、,.,.,.,.,四、高考如何考被动句 如同考查其他句式一样,高考也是把被动句放在文言翻译中间接考查,很少直接考查,这种与其他考点结合起来的隐性考查方式更应引起关注。而且,被动句是高考所考句式中的热点句。,综合练习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被动句,将序号填在横线处。 (1)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成名)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5)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6)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7)洎牧以谗诛。,(8)是以见放。 (9)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10)鲍叔遂进管仲。 (11)沛公从百余骑,驱

4、之鸿门,见谢项羽。 (1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13)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14)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5)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答:_,(1)(3)(5)(6)(7)(8)(9)(12)(13)(14),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A.,不拘于时,学于余 若属皆且为所虏,B.,洎牧以谗诛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是以见放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D.,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解析 为状语后置句, 为一般句式。,答案,解析,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B.,身

5、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信而见疑,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解析 B项都是介词,表被动。 A项表被动/偏指一方(我)。 C项偏指一方(我)/表被动。 D项表被动/动词,遭受。,答案,解析,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_ (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译文:_ _,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墓中的)五个人,是在周蓼洲先生被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在这件事上的人。,解析 “为所”,表被动。,解析 全句为判断句,“者,也”;有两个被动句,“

6、被” “于”两字为标志。,答案,解析,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的被动句式。 秦以关中之地,日夜东猎六国,百有余年,悉禽灭之。虽云得地利,善为兵,故百战百胜,以予考之,实六国自有以致之也。韩、燕弱小,置不足论。彼四国者,魏以惠王而衰,齐以闵王而衰,楚以怀王而衰,赵以孝成王而衰,皆本于好兵贪地之故;魏承文侯、武侯之后,表里山河,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而惠王数伐韩、赵,志吞邯郸,挫败于齐,军覆子死,卒之为秦国所困,国日以蹙,失河西七百里,去安邑而都大梁,数世不振,讫于殄国。闵王承威、宣之后,山东之建国莫强焉,而狃注于伐宋之利;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而为天子,遂为,燕所屠。虽赖田单之力,

7、得复亡城,子孙沮气,孑孑自保,终堕秦计,束手为虏。怀王贪商於六百里,受诈张仪,失其名都,丧其甲士,不能偿,囚辱以死。赵以上党之地,代韩受兵,利令智昏,轻用民死,同日坑于长平者过四十万,几于社稷为墟,幸不即亡,终以不免。此四国之君,苟为保境睦邻,畏天自守,秦虽强大,岂能加我哉!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 狃(ni):贪。,(1)惠王数伐韩、赵,志吞邯郸,挫败于齐。 译文:_ _ (2)卒之为秦国所困。 译文:_ (3)遂为燕所屠。 译文:_ (4)囚辱以死。 译文:_,惠王多次讨伐韩国、赵国,立志吞并邯郸,却被齐国打败。(“于”表被动),最终为秦国所困扰。(“为所”表被动),于是为燕国所屠灭。(

8、“为所”表被动),被囚禁遭辱而死。(动词在意念上表被动),参考译文 秦国凭着关中的土地,日夜向东攻打六国,一百多年之后,全都给消灭了。虽然说得了地利,善于用兵,所以百战百胜,据我考察秦灭六国,实际上六国自有导致灭国的原因。韩国、燕国弱小,放在一边不值得评论。那四国,魏国从惠王开始衰落,齐国从闵王开始衰落,楚国从怀王开始衰落,赵国从孝成王开始衰落,都是由于喜欢打仗并贪图土地的缘故;魏国上承文侯、武侯之后,里外的山河,大过三晋,诸侯没有能与它抗衡的。而惠王多次讨伐韩国、赵国,立志吞并邯郸,却被齐国打败,军队覆灭,儿子死亡,最终为秦国所困扰,国家一天比一天窘迫, 失去黄河以西七百里的土地,撤离安邑而

9、建都大梁,几代都不能振兴,,一直到灭国。齐闵王承威王、宣王之后,崤山以东各诸侯国没有谁比它强盛,却贪于攻打宋国中的利益;向南侵犯楚国,向西侵犯三晋,想吞并二周而成为天子,于是为燕国所屠灭。虽然倚赖田单的势力,结果还是覆亡失城,子孙沮丧,茕茕孑立,只图自保,终究陷入秦国计谋,束手就擒,成为俘虏。楚怀王贪图商於六百里的土地,受张仪欺骗,失去了他的名城,失去了他的兵士,不能恢复,被囚禁遭辱而死。赵国凭着上党的土地,代替韩国遭受军队侵袭,利令智昏,轻视百姓而使士兵大量死亡,同一天被坑杀在长平的人超过四十万,几乎让国家成为废墟,侥幸没有马上灭亡,终究不能幸免。这四国的君王,如果能为保全边疆与邻国和睦相处,畏惧天意自守国土,秦国虽然强大,难道能加兵于自己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