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1 消息二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017084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1  消息二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1  消息二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1  消息二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1  消息二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1 消息二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1 消息二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名校讲坛1知识链接新闻结构新闻,又称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紧随导语之后,是新闻的主干;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是消息的结尾,它依附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2写作背景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国共两党和平谈判破裂。4月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新闻稿均

2、是毛泽东于4月22日撰写,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动态。3考点链接病句:搭配不当(一)【主要类型】(1)主谓搭配不当。如:市民的环保意识不断落实。(主语“意识”和谓语“落实”不能搭配,应将“落实”改为“增强”或“提高”。)(2)动宾搭配不当。如:近年来,我国重大的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动词“增强”和宾语“广阔前景”不能搭配,可删掉“和广阔前景”。)【解题技巧】提主干。当句子较长、成分较复杂时,一定要压缩句子,提取主干,看主谓、动宾等各个句子成分搭配是否恰当。【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5。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

3、)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ku)退。(2)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泄)气。(3)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d(渡)江区y(域)。2文学常识填空。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导语,指正文第一句;主体,是新闻的主干;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基础提升】3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要塞(s)顽强(wn)锐不可当(dn)B芜湖(w) 签订(qin) 摧枯拉朽(xi)C歼灭(qin) 督战(d) 毫无斗志(du)D荻港(d) 横渡(hn) 风平浪静(pn)(解析:A.“塞”应读

4、作“si”;C.“歼”应读作“jin”;D.“横”应读作“hn”。)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A老师一宣布完这个消息,教室顿时风平浪静。B爷爷最喜欢在晚饭后给我讲八路军英勇善战的故事。C他打羽毛球如同摧枯拉朽,很快就胜利了。D我军所到之处,敌人锐不可当,人民欢声雷动。(解析:A.“风平浪静”比喻平静无事,不能用来形容教室的安静;C.“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被迅速摧毁,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含褒义,此处形容敌人不合语境。)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史蒂芬威廉霍金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着经常浮现在我眼前。B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

5、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C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D在对传统村落的修缮中,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禁止随意修建仿古建筑、仿古街区。(解析:A.主语“无限执着”与谓语“浮现”搭配不当,应将“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着”改为“执着于科研事业的情景”;B.“塑造”与“事迹”动宾搭配不当,应将“事迹”改为“形象”;C.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转变”。)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C)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B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C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

6、“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解析:A.“后果自负”用语不礼貌;B.“积点德吧”用语不礼貌;D.“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此处指自己的父亲用语不当。)02课内精读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问题。7这则消息的“电头”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导语”部分是第12句,主体部分是第317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锐不可当”。8“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

7、渡完”一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不能这样更改。“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后者概念更确切;“一大半”与“三分之二”相比,前者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是物?),“余部”是军事术语,更贴切、得体。9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一句。“歼灭”“击溃”“占领”“控制”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气概。尤其是“控制”这个动词的运用,十分准确地表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纵,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10本文的主体部分,着

8、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为什么把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最后才写东路军?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这样安排,更能使文章涌起高潮。03拓展阅读莒南村民讲述渊子崖保卫战:“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本报记者王洪涛本报通讯员徐德理陈德溪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莒南县渊子崖村村民林祥松感慨,这个纪念日太有意义了,要让子孙后代都铭记这段历史。“我们得吸取教训,要团结起来,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说到这儿,67岁的林祥松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渊子崖村的抗日保卫战。渊子崖村,被称为“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保卫战被称为“村自卫战的典范

9、”。林祥松说,1938年,渊子崖村为了避免兵匪的骚扰、掠夺,在村子四周建起了4米高的城墙和炮楼。1941年12月的一个早晨,到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的1 000多名日军,包围了渊子崖村。“一看鬼子围过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拿起土枪、土炮,在炮楼上对着鬼子打。”林祥松说,鬼子就用小钢炮炮轰城墙、城门,最终将村子西北部的城墙炸了一个半人高的洞,“一看破了洞,就有五六个人拿土枪过去封堵,离洞最近的林九兰,从家里拿来了铡草用的铡刀,蹲在洞的旁边,钻进来一个铡一个,一共砍死了7个鬼子。后来,鬼子就调整了小钢炮的方向,往天上射,炮弹刚好落在城墙里边,林九兰就这样牺牲了。”在老辈们的述说里,林祥松印象深刻的

10、还有林庆一、林庆海两兄弟。“鬼子进村之后,就到处放火。躲在柴火垛里的两兄弟,一下子被鬼子点了,两人蹿出来之后,和四五个鬼子赤手肉搏,最后,两个人每人抱了一个鬼子,跳进火堆里,与敌人同归于尽。”依靠“以死的精神来抵抗”,渊子崖村等来了八路军的援军。战斗从清晨一直到傍晚,渊子崖村民和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12人,同时也有140多名村民和40多名八路军、武工队战士牺牲。“虽然参加这场战斗的村民都一个一个离世了,但这段历史,我还要不断地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林祥松说。11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点明写这篇通讯报道的背景与机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12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文章

11、第段的内容。第段:全村抗敌,林九兰壮烈牺牲。第段:两兄弟抱住鬼子同归于尽。第段:渊子崖村民配合八路军歼灭了敌人。13林祥松还要不断地把这段历史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的目的是什么?让村里的小辈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14自国家公祭网开通以来,海内外网友纷纷参与在线公祭并留言。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在“缅怀留言”一栏里留下自己的话。【示例】不忘历史,敬畏生命,传承精神,珍视和平。04综合性学习学完本课后,你班开展了以“纪念渡江战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5下面是刻在“渡江胜利纪念碑”背面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诗句的书法作品,请用规范的行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人间正道是沧桑16请你针对“纪念渡江战役”活动,设计两个活动项目。【示例】“纪念渡江战役”手抄报比赛、“纪念渡江战役”作文比赛。17学校准备于本周五下午在学校一号报告厅举行“向渡江英雄致敬”的读书报告会,需要向校总务处借无线话筒3支,下午6点活动结束后归还,请你替学生会主席林凡写一张借条。借条今向总务处借有无线话筒叁支,本周五下午六点归还。此据。林凡2018年9月1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