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课堂演练岳麓版选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13858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课堂演练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课堂演练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课堂演练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课堂演练岳麓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课堂演练岳麓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课堂演练岳麓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课堂演练岳麓版选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1“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所说的“大梦之唤醒”表现为()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C暴露清政府的腐败,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D认识到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解析:甲午战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的呼声。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

2、义而奔走呼号,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答案:A2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 D顽固派解析:材料体现号召商战,争夺利权。主张商战,挽回利权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答案:B31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该组织最有可能是()A兴中会 B保国会C强学会 D同盟会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故开斯会以冀保全”。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救亡团体保国会,保国会以“保国、保种、

3、保教”为宗旨。答案:B4戊戌变法法令中哪一措施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本,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A裁撤冗员 B裁汰绿营C废除八股取士 D裁撤闲散衙门解析:八股取士制度是旧时守旧迂谬的文人可以加官晋爵、光宗耀祖的根本,废除了这个制度,就造成一大批守旧势力看不到前途,故起来反对新政。答案:C5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活动,关键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完整、准确地理解维新变法的爱国启蒙作用。然后,结合相关知识点,不难选出正

4、确答案。答案:B6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图1马关条约的签订图2“公车上书”题名记图3瓜分中国漫画请回答:(1)图2反映的事件与图1是什么关系?(2)图3反映了什么问题?此后,康、梁维新派是怎样推动维新运动发展的?(3)上述信息说明维新运动首先是一场怎样的运动?解析:本题为图片材料题,要结合时代背景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根据问题要求组织答案。第(1)问考查民族危机与维新思潮演变为政治运动的关系。第(2)问围绕瓜分狂潮和维新运动的开展来组织答案。第(3)问结合时代背景和材料分析维新运动的性质。答案:(1)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国内引起反响,康梁发动各省举人“公车上书”。(2)问题: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

5、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推动: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推行维新变法,康有为三次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施政纲领,组织救亡团体保国会。(3)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1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维新派()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些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解析:这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反映了他们不敢彻底与封建制度决裂,以此来减少变法的阻力。答案:D2在维新运动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A同

6、顽固派斗争的决心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C变更国体的主张 D主张大兴民权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光绪帝的目的是向西方学习,所以B项正确。光绪帝支持变法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因此不会变更国体和大兴民权,所以C、D两项说法错误。A项从题干中无法得出。答案:B3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梁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A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C明确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方针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体制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比较能力。关键是注意题干“突破”二字。维新派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局限,要求改革封建政治体制,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使中国人对西方的学习上升

7、到制度层面。答案:A能力提升4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梁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A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C明确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方针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体制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比较能力。关键是注意题干“突破”二字。维新派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局限,要求改革封建政治体制,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使中国人对西方的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答案:A5面临瓜分大祸的严重民族危机,康有为的活动有()应诏统筹全局折成立保国会帮助光绪帝推行变法写了著名的变法通议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的主要活动。都是其活动;中的变法通议是梁启

8、超的作品,排除含的选项即可。答案:D6“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解析:百日维新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鼓舞欢蹈”是他们备受鼓舞的体现。答案:B7维新运动在19世纪末能够取代洋务运动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革命思想还没有广泛传播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光绪帝进行变法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解析: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为新

9、的政治力量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答案:D8“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讲的是一千三百多名举人在1895年甲午战败后公车上书的情形,它留下的“现代化”运动指的是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功绩在于思想启蒙。答案:D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今天下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

10、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材料二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份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材料三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189

11、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康有为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提出此观点的国内政治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法”及目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戊戌变法期间除办京师大学堂以外的教育措施。(4)上述材料体现了维新派一种怎样的追求?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可知其主要观点是日本战胜中国主要因为教育先进;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背景根据材料所述的时间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2、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可知是将中学与西学相结合。根据材料二中的“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等信息可知其目的是培养人才和开启民智。第(3)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4)问综合上述三个材料可以看出,维新派的核心主张就是要大力兴办教育,让教育为富国强国服务,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也就是说教育救国(强国),振兴教育是其共同的追求。答案:(1)观点:日本战胜中国主要因为教育先进;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重;维新变法运动。(2)教法:中学与西学相结合。目的:培养人才;开启民智。(3)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

13、设中小学堂;选派留学生;鼓励私人办学;鼓励官员及其子弟入学堂学习。(4)教育救国(强国),振兴教育。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戊戌变法一开始,康有为就把改革的通盘计划公开于世,并把矛头公开地明确地直指他所认为的政敌与传统的官僚体制。当军机处诸大臣问及应如何变法时,康有为首先主张“宜变法律、官制为先”的基本原则光绪皇帝在103天的时间内,发布了二三百条涉及选拔人才、农工商业、裁汰官员、废除科举、财政经济、法律制度、文化教育、军事国防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康有为力图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办法,来强调孔子的进化性、平等性、兼爱性与世界大同精神,以现代性的价值观的要求,从实际政治来进行变法的动员。萧功秦戊戌变法的再反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解析:根据材料中“把矛头公开地明确地直指他所认为的政敌与传统的官僚体制”“103天的时间内,发布了二三百条上谕”“强调孔子的进化性、平等性、兼爱性与世界大同精神,以现代性的价值观的要求”等进行分析。答案:先声夺人的改革声势引起反对派的忌恨;改革措施没有章法,不顾实施条件,使变法停留在形式上;对孔子的重新解读,引起当时绝大多数士绅精英的反感。安全生产工作怎么要求都不过份,怎么重视都不过份,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