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质量检测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13463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质量检测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质量检测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质量检测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质量检测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质量检测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质量检测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质量检测人民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专题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A实行分封制B实行宗法制 C实行禅让制 D实行郡县制2下图为“颖川赖氏族谱”。族谱又称家谱,它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以历史的眼光看,家谱具有 () A宗法制的特征 B礼乐制的遗风

2、 C禅让制的传统 D分封制的痕迹3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的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羣”字体现了君权神授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4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A秦朝 B汉朝C唐朝 D元朝5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

3、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察举制代替世卿世禄制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6对下图所示权力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分散了丞相权力,完善了中央机构B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C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能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8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D

4、枢密院和三司使9.右图是安徽歙县“县学甲第坊”,其正面楼匾上刻“甲第”二字,额仿上刻“状元”“会元”“解元”字样;背面楼匾上刻“科名”二字,额杭上刻“榜眼”“探花”“传胪”字样。每块额枋空档处都镌有历代歙县“三元及第”者。“三元及第”的提法来源于()A秦朝军功爵制度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10下表为历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魏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率低主要是战乱造成的B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造成了寒门子弟入仕率低C隋唐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率上升与科举制有关D

5、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11“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的成员指()A丞相 B殿阁大学士C尚书令 D军机大臣12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处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

6、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楚灭六、蓼,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略州来,并占寿地;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蔡避楚求吴翼护,迁都州来,州来改称下蔡,寿地属蔡;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灭蔡,地复入于楚。材料二秦王政六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材料三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封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寿春为淮南王国地;英布叛死,高祖立子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刘长废死,文帝立刘长子刘安为淮南王,仍都寿春;武

7、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叛死,国除,寿春为九江郡治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置十三州刺史部,寿春为九江郡治所。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材料四元初,置中书省与11行中书省,淮南各府、县均隶于河南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安丰路总管府,治所寿春,领5县。安徽文化网(1)据材料一、二指出,周至秦朝与寿县相关的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是什么?汉武帝采取哪一措施解决上述设置带来的弊端?结果如何?(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实行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意义。(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对

8、地方管理的总趋势。(4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材料二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

9、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材料一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哪一对基本矛盾?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几个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10分)(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的哪些史实能够反映材料二中“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对此你如何评价?(10分)专题质量检测(一)1选A部落体制下,各部落拥有很大的独立性,西周大规模推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从而“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故A项正确。2选A由材料中的信息“族谱”可知,这

10、与注重血缘关系的宗法制有关,故答案选A。3选C材料“羣”(群)字意为君主处于百姓之上。A项君权神授是君主专制的政治理论,是说皇帝权力来源于天,代表上天统治人间,不符合题意;B项表达有误,二者根本上都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4选A通过灭东方六国,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并加强对周边控制,选择A项符合题意。5选C由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开始行县制,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设36郡,汉武帝基本上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郡县制得以巩固,本题选C。A项始于夏代;B项始于汉武帝时期;D项内阁制确立于明成祖时期。6选B题干所给图示为三省六部制,其目的是为

11、了分散相权,强化君主权力;三省长官互相牵制,互为补充,提高了行政效率。这一制度并不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7选C材料中“隋唐政治制度”指在中央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故选C。A项中“独立施政”和B项中“地方分权”都不符合三省六部制的说法;D项“皇权顶峰”是指清雍正帝时期军机处的设置。8选B本题考查宋代中央机构。宋朝在中央削弱相权,宋虽沿唐朝制度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但其主要职权被置于内庭的中书门下(政事堂)所控制;并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凡军机大事,直接对皇帝

12、负责,宰相无权过问。9选C所谓“三元及第”,就是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三元分别为: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殿试的“状元”。故这一提法源自科举考试。10选C从材料信息看,从曹魏到北宋,寒门子弟的入仕人数越来越多,这与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有关,故C项正确。D项错误;魏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率低主要是九品中正制造成的,A、B两项不正确。11选B朱元璋为解决“废丞相,权分六部”给皇帝带来的繁重的工作量,设立了殿阁大学士。12选D“三公九卿制”在秦朝时建立,A项错误;唐朝三省体制中,政令草拟后,还要由门下省审议,B项错误;设立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C项错误。13. 解析:第(1)问

13、,可以根据材料作答,从材料中的一系列诸侯国可知当时实行的是分封制,而材料二中的“置寿春县”表明寿县实行了郡县制。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作答,西汉初年在地方上实行了郡国并行制;为了解决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采用“推恩令”,逐步削弱王国的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第(3)问,由材料四可知,当时实行的是行省制,“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4)问,总趋势要体现出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即可。答案:(1)废分封、行郡县。(2)郡国并行制;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3)言之有理即可。关键词: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省制开端。(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4解析:第(1)问,

14、第一小问从“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中可得到信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材料二中“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是指专制皇权加强,明清之际皇权加强的表现在废除丞相,设置内阁;“评价”可以从积极与消极作用两方面来回答。答案:(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西汉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朝设置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元朝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2)史实: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评价:明清之际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提高决策效率;但皇权的极度膨胀,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安全生产工作怎么要求都不过份,怎么重视都不过份,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