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第37_39课时议论文阅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003607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第37_39课时议论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第37_39课时议论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第37_39课时议论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第37_39课时议论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第37_39课时议论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第37_39课时议论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第37_39课时议论文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7-39课时 议论文阅读一、考点:1.分析概括论点2.概括分析论据3.辨析论证方法4.理清论证思路5.品析议论语言6.信息筛选提取7.拓展感悟启示二、分值:13至15分。来源:gkstk.Com【课 时】第37课时(议论文阅读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复习内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考纲要求】现代文精读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 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察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复习目标】1.能分析、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能区分论据的种类,概括、补充事实论据,明确其作用。3.掌握基本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考点导学】一、分析概括论点1.分析文章论

2、点(1)论题和论点的关系:论题:所议论的问题、话题;论点: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2)寻找论点的技巧:四看一析:看句式(判断句)、看标题、看首尾、看层次、析论据2.概括文章论点:表述方式有摘录式和概括式二、概括分析论据来源:gkstk.Com1.寻找论据2.概括事实论据:(1)读语段(2)找事例(3)善表达:谁+怎么样+结果 3.分析论据的作用(1)明确论据的类型(2)分析论据的作用:用XX论据,证明XX观点,增强说服力4.补写论据(1)明确所要证明的论点(2)挑论据:有代表性的、真实的、典型的事实或道理论据。补写事实论据:人物+事例+简要评价补写道理论据:名言、格言、警句,务必准确,最好标

3、明出处。三、辨析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列举XX事例,证明了XX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道理论证:引用XX的言论,证明了XX论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有力3.比喻论证:将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证明了XX论点。4.对比论证:用XX和XX 作对比,突出证明了XX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或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突出了XX观点。【目标测评】阅读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一文,完成16题。(18分)“海星被摸死!模型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最近一则微信广泛传播,从一个侧面表明,开馆不足一个月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陷入了喜忧参半的处境。博物馆受公众热捧令人欣喜,但观展过程中暴露

4、出的不文明行为,又引人忧虑。事实上,“海星被摸死”只是网上持续热议的文明话题的一个新注脚。从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到成都武侯祠前出师表石刻,“路培国”们的“到此一游”刻字,至今没有绝迹;向空服人员泼面、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种种劣行仍然在各种场合上演。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一些地方出现的当街暴打妇孺现象,更引来群情激愤。无论是出境旅游的不良行为被媒体打“差评”,还是公路上的违章驾驶、危险飙车等,许多不文明现象,可说是腰包“鼓起来”、生活“阔起来”后遭遇的社会发展新课题。搭乘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时代快车,许多人逐步远离了物质匮乏的窘迫,又浑然不觉地陷入了另一种窘境。“发展的列车匆匆驶

5、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充满诗意的语言,道出了一些人“脑袋”轻于“口袋”、灵魂跟不上身体的尴尬状态。如果从社会层面来思考,公民文明素养如何与现代化同步,精神文明如何与物质文明比翼齐飞,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词汇,“文明”折射国家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是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公约数的重要平台。应当看到,文明不仅仅需要被唤醒,更应在制度设计层面体现软硬结合、标本兼治。日前,继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近一个月后,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大闹亚航、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

6、红军雕塑照相等不文明事件的四个当事人被列入“黑名单”,便是一种积极的尝试。惩恶扬善、久久为功,以不断加大的外力强化约束,让放纵自我、妨碍他人、侵害公序良俗的行为付出代价,方能防止“破窗效应”,变压力为动力,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方式。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不文明到文明,从文明的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自然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不应一味批评公民素质参差不齐,更当以每一次问题暴露为契机,优化管理方式、加强机制构建,真正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推进文明建设,依靠“制度文明”稳步提升“公民文明”,不断推高全社

7、会的文明水位。文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号,仰赖一点一滴的践行去成全。因此,与其做一个对不文明现象义愤填膺的“键盘侠”,莫如迈出坚实步伐,用双手书写文明的笔画。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如果说,遵守公共空间的秩序与规则是底线要求,那么,主动为别人着想、做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则是更高境界。从这个意义出发,知行合一,做一个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一位西班牙作家说过,“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文明是世间最动人的语言,一个视文明为阳光的国家、一个视德行如生命的民族,让文明素养追赶上现代化的

8、脚步,必将更富有魅力,也必能赢得真诚的尊重。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A文章最后一段西班牙作家的话,强调了文明是公民交际中必须具备的素养。B文章第段加点的词语呼应紧密,既对公民有宽容的心态,又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指出了提高公民素养的路径。C“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这里的“短板”指的是公民素养的严重缺失。D为了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有了这个管理办法,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游客种种不文明现象。3选文前三段例举众多不文明现象有何目的?(4分) 4在下边横

9、线处按例句的结构样式仿写一组句子,使其上下文连贯。(3分)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你的文明,或许, 5简略分析文章怎样层层深入论证中心论点的?(3分) 6.试在第(6)段横线处补充两个践行文明的事例。(2分)连城县2017年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案来源:学优高考网【课 时】第38课时(议论文阅读第二课时)【授课时间】【复习内容】论证思路、信息的筛选【考纲要求】现代文精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复习目标

10、】1.分析文章论证思路2.文章信息的筛选提取3. 把握材料链接类题型。【考点导学】一、论证思路、角度1.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么提出的)(2)怎么论证论点的?(用了哪些事例、道理,是否进行了正反面说理,或从哪几方面论证)(3)得出什么结论?答题表述时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串起来回答。2.论证角度(1)如果是几段文字,要分别概括出每段的中心, (2)如果是一段文字,则要看这段文字可以分几层,每层的中心是什么, (3)每段或每层的中心,就是作者论证的方面或角度二、信息筛选提取1.题型:选择题,2一般表述为:下面选项与原文内容不一致(或一致)的一项

11、是( ).考查的是考生对材料内容的准确把握与理解。3.解题要点:(1)定位:即确定选项在文中所在的位置,定位选项的对应句,用笔圈画出来。(2)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看看选项表达的内容、语义是否和原文一致,语言表达上是否一致。注意以下词语“主要”“所有”“特别”“可能”(3)选取:认真核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三、材料锻接题:思路:阅读锻接材料,分析和原文的锻接点(即相关的内容) 分析锻接材料与原文的关系 :A对比 B类比 分析锻接材料对原文起的作用审题目要求,若有几则材料看就从几则中概括共性,还是选一即可,答题时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顾锻接材料的内容,还须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注意字数要求。【目标

12、测评】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阅读的愉悦李国文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来源:gkstk.Com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

13、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

14、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愉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便中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益身心的愉悦。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从精神食粮中摄取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更广泛。鲁迅说:“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由此可见,求知求生,是同样的道理。春华秋实,你付出的多,你收获的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来源:gkstk.Com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3分)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2. 下列说法与文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