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第16_21课时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003599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第16_21课时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第16_21课时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第16_21课时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第16_21课时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第16_21课时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第16_21课时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第16_21课时文言文阅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21课时 文言文阅读【复习内容】文言文阅读【总课时数】6个课时(16-21课时)【考点导学】1理解常见词在文中的含义,准确解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2把文言句子准确顺畅翻译成现代汉语。 3准确断句。4语段的阅读理解:整体感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准确概括事件,分析人物形象。比较阅读。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或道理。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或对文章某一方面提出看法或疑问。第16课时【授课时间】【复习内容】理解常见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导学】1文言词法包括虚词和实词。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虚词:以、而、于、则、虽、焉、其、之、然、且、为、乃(可参

2、考中考考点技法点拨的内容,考试中一般只考词义,不考词法。)2对于文言词,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积累。复习时要以课本为本,以书中注释为主,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借助课本例句,对文言词的常见用法及意义进行归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推断词义大致从下面四个方面考虑:(1)组词推断:即把文言单音词补充为现代汉语双音词。如:“吴既赦越”中“赦”直接译为“赦免”,“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中“恶”直接译为“厌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2)联想推断:当试卷给出某一加点的实词时,应联想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一下,辨别其异

3、同,再确定其含义,如“去之南郡”中的“去”字,此句出自课外语段,应联想到课内有关“去”字的句子,如“去国还乡”,“旦辞爷娘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这几个句子中的“去”,其义依次是“离开”、“离开”和“距离”,再同“去之南郡”中的“去”比较一下,即可明确其义为“离开”。 而“席上食菱,欲以去热也”中“去”则为“除去”。(3)语境推断:就是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的意思来确定某个实词的意思。如“漂母饭(韩)信”中的“饭”,“大丈夫不能自食”中的“食”,如果按照今义去理解就不符合原意,此时要结合语境来推断,“饭”是“给饭吃”,用作动词。“食”是“养活”的意思。(4)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

4、置,推断起词性和意义,如“陛下不能将兵,而能将将。”(多多益善)中前一个“将”是动词,理解为“率领”,后一个“将”为“将领”,是名词。【例题分析】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亡 : (2) 既反 反 : 分析:第一题考查实词“亡”的意义,结合课内所学的知识思考词语“亡”的意义,例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通无意思是“没有”之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

5、死”,中的“亡”是“逃跑”之义;“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羊补牢”中的“亡”是“丢失”之义。本文中的“亡”与中的“亡”意思相同都是“丢失”之义。第二题重在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和掌握。通假字的识别应当从掌握通假的规律入手。构成通假的前提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具体而言,通假的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用“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的“反”通“返”。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食之不能尽其材”中“材”通“才”。同声旁的形声字相互替代:“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通假。“固以怪之矣”“以”通“已”。联系所学的知识可知道题中的“反”通“返”,是“返回,回来”的意思。【牛刀

6、小试】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恐其自食其言也()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吴)起不食待之。 B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C.故人来,方与之食。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巩固练习】(一)解释段中加点词吴既赦( )越,越王勾践反( )国,

7、乃苦( )身焦思,置( )胆于坐( ),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 )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厚遇宾客,振贫吊( )死,与民同其劳( ),终灭吴。(二)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注释: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下人:迁就他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枉于

8、法,则免于相 免:避免。 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尽:都。 C其弟子谏曰 谏:规劝。 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 (三)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凛然:稳重的样子。 指:同“旨”,主要意思。 甫冠:指刚满二十岁。华靡:奢华。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同

9、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退为家人讲( ) (2) 光持石击瓮破之( ) (3) 同列语之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闻讲左氏春秋,爱之(代家人) B群儿戏于庭(在) C众皆弃去 (全、都) D 乃簪一枝(于是、就)第17课时【授课时间】【复习内容】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考点导学】一、课前热身:读句子并翻译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来源:学优高考网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5甚矣,汝之不惠。6夫大国,难测也。 7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思考: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谈谈你的发现。

10、二、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要求:句子翻译应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三、确定一条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既是文言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文言翻译检测的基本要求。在平时的文言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有字字落实的意识,力求弄清每一个字词含义,这样学习,才有助于夯实文言基础,形成对文言词汇的感悟力。如对“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的解释在理解每个字的词义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语序,作出这样的解释: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直译可借用组词的方法解释。如解释“椎鼓径进”中“径”解释“径直”,“进”解释“前进”。在做日常翻译练习时,更应该做到字字落实,并能结合上下文加

11、以调整,力求做到句式、语气都忠实于原文。在确实无法进行直译或直译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时,才酌情采用意译手段。四、掌握一个口诀对(译)替(换)调(整)删(减)保(留)补(充)1“对”即对译,就是根据现代汉语双音词与古汉语双音词对应的关系,充分调动已有现代词汇,直接把单音词翻译为双音词。如:晏子使楚。使,出使;楚,楚国。2“替”即替换,包括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固定结构等。如“孰与”替换为“与 相比,哪一个更 ”;“槌床便大怒”中“床”指坐具。3“调”即调整,对文言中的特殊句式以及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一些说法加以调整,使之流畅规范。如“异哉,人之颈也”“孔子云:何陋之有?”“马之千里者”等。4“删”即

12、删减文言中的发语词、部分语助词等,“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5“补” 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即补充文言中某些影响语义表达的省略成分。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遂以为尽操舟之术”句省略了主语,应解释为“楚人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6“保”即保留,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器物名、官职名等,在翻译中可直接保留。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

13、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在翻译中,常念念这个口诀,可避免盲目性,提醒自己努力做到字字落实。五、补充: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应依据互文的结构来推断词义。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中“物喜”和“已悲”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这两句的意思是“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六、总结:文言翻译口诀:课外文言好翻译,重点字词须牢记。课内迁移至课外,字字落实来解题。掌握翻译五字诀,联系全文想意义。文从字顺多调理,中考高分有秘籍。【牛刀小试】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译文:_2(语段见第13课时的【例题分析】)(1

14、)补出省略成分。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2)翻译: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译文: 。【巩固练习】(一)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注释】志:志趣、心意。峨峨:高耸的样子。洋洋:宽广的样子。卒:通“猝”,突然。操:琴曲。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来源:学优高考网译文:(二)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