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93631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新人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陋室铭,刘禹锡,什么叫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提笔写了陋室铭。,作品背景:,刘禹锡与陋室铭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

2、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

3、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安徽和县刘禹锡的陋室,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2、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看谁读得好,要求: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 读出感情。,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西蜀,xn,hn,r,d,sh,读准下列字音:,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4、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金经:,指佛经。,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惟:只。,看谁解释得好,有仙则名 ( )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惟吾德馨 ( ) 无案牍之劳形( ) 何陋之有 ( ),动词,出名,动词,长到,蔓到,这里指品德高尚,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有什么简陋的呢,动词,映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看谁翻译的好,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 名;水不一

5、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看谁分得准,阅读课文,完成表格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13句,47句,89句,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品读研讨,铺垫,作者自我感觉陋室不陋,那么你能说说原因吗?,自然环境清幽;往来人物不俗;主人品德好并且生活情趣高雅。,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句话中,你能读出怎样的言外之意 ?,作者并不真的觉得陋室简陋。,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客观事物,寄托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抱负和志趣。,通过类比手法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和超凡脱俗的情趣。,找出课文中押韵的字,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找出课文中对偶句,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3.

7、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4.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5.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1本文作者_,是_(朝代)著名诗人、哲学家。 2注意下列红体字的读音: 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 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无案牍之劳形(劳: ) 4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_。,陋室铭课后加练,5从文中找出3句对偶句: 6体会下列划线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铭”是_ 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_。 8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9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_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_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