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导学案:5.3平行线的性质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93559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导学案:5.3平行线的性质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导学案:5.3平行线的性质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导学案:5.3平行线的性质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导学案:5.3平行线的性质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导学案:5.3平行线的性质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5、3平行线的性质(2) 德育目标: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学习。学习目标:1、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学习重点: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学习难点:能根据题目需要作出适当的辅助线学习过程: 一、课堂引入: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1、平行线定义 2、平行公理推论3、平行线判定定理1 平行线判定定理2 平行线判定定理3 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平行线的性质1 平行线的性质2 平行线的性质3 二、自学教材,学生自学课本P18-19 定理识记三、例题

2、讲解: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原因的填写例、已知:如图,ABCD,求证:B+D=BED。证明:如图 过点E作EFAB,则B=1( )。CABEDF12 ABCD(已知),又EFAB(已作), EFCD( )。 D=2( )。 又BED=1+2, BED=B+D( )。变式1已知:如图,ABCD,求证:BED=360-(B+D)。证明:如图 过点E作EFAB,则B+1=180( )。 ABCD(已知), 又EFAB(已作), EFCD( )。 D+2=180( )。 B+1+D+2=180+180( )。 又BED=1+2, B+D+BED=360( )。ABCDE BED=360-(B+D)( )。

3、变式2已知:如图,ABCD,求证:BED=DB。CABED变式3已知:如图,ABCD,求证:BED=B-D。四、当堂训练:(学生活动: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和评价)(A组)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两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同位角相等;B、两线与第三线相交,内错角相等;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ABFECD2、已知:如图9,ABCD,ABF=DCE。求证:BFE=FEC。(B组)3、已知:如图10,ABCD,ABF=DCE。求证:BFE=FEC。证法一:如上题。(略) 证法二:如图10,延长BF、DC相交于G点。如图10,延长BF、DC相交于G点。 ABCD(已知), 1=ABF( )。 又ABF=DCE(已知), 1=DCE( )。 BGEC( )。 BFE=FEC( )。证法三:(如图12)连结BC。(C组)4、如图,已知ABED,ABC=135,BCD=80,求CDE的度数。5、如图,M、N、T和A、B、C分别在同一直线上, 且1=3,P=T,求证:M=R板书设计: 5、3平行线的性质(2) CABEDF12例、已知:如图,ABCD,求证:B+D=BED。五、学习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