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专版)2018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八讲 运动和力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93299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专版)2018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八讲 运动和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青岛专版)2018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八讲 运动和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青岛专版)2018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八讲 运动和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青岛专版)2018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八讲 运动和力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青岛专版)2018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八讲 运动和力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专版)2018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八讲 运动和力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专版)2018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八讲 运动和力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第八讲 运动和力,知识网络梳理,中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结构表格,1运动和力的关系:,2.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例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 D物体不受力时一定静止,常考类型突破,要点1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高频考点,考查角度: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思路点拨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也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例2】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

2、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D ) A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 B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D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要点2 惯性 高频考点,考查角度: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认识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现象,并用惯性知识解释这些现象;设计证明物体有惯性的实验,思路点拨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也不会消失;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带来的伤害,不能说减小惯性;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

3、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的作用,惯性不是力;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到达终点后由于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不能马上停下来,【变式训练1】 登月飞船脱离地球引力后关闭所有发动机,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将做 匀速直线 运动,这是因为飞船具有 惯性 的缘故,【例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要点3 二力平衡条件及应用 高频考点,考查角度: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区分平衡力

4、和相互作用力,思路点拨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是一对平衡力;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这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类型突破,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判断 判断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的关键是: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5、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例4】如图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装置,要点4 摩擦力,考查角度: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和实例,(1)根据小明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上)可知,他是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于接触面的压力、接触面积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的关系 (2)在实验中小明缓缓地 匀速 (填“匀速”或“变速”)拉动木块,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C (填序号)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3)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可知该次实验摩擦力大小为 2.4 N.,思路点拨在解答滑

6、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探究题时,关键是从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和探究的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展开,通过实验数据得出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1)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可知,实验过程中控制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面积大小、物体间压力大小等因素,因此实验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于接触面的压力、接触面积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2)在实验中小明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环节(3)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故示数为2.4N.,【变式训练2】 用力按住拖把拖地更容易拖干净,这是因为在 接触面粗糙程度 一定时,增大拖把

7、对地面的 压力 可以增大 摩擦力 ,所以地面更干净,类型突破,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1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使其中的一个因素变化来探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从而探究出摩擦力与所有因素的关系,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为控制变量法 2转换法:摩擦力不易直接测量出来,通过让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使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成一对平衡力,即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来反映摩擦力的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转换法,【例5】 小明想验证“用滚动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的正确性利用以下一些器材:质量不相等、带钩的木块A和木块B,弹簧测力计,砝码、棉布、圆柱状铅笔若干,进行实验探究

8、请完成以下填空: (1)实验步骤一:把木块A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 水平匀速 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2)实验步骤二:把 圆柱状铅笔 放在水平桌面上,将 木块A 放在其上方,用步骤一的方法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3)实验分析:当满足 F2F1 的条件时,上述结论是正确的,思路点拨(1)在进行该实验时,必须让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其大小才会相等;(2)F1测的是滑动摩擦力,然后将圆柱状铅笔放在木块A下方(控制压力不变),使木块由滑动变为滚动,进而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即F2为此时

9、的滚动摩擦力;(3)当F2F1时,上述结论是正确的 提示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在中考中还常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实验聚焦突破,本讲有3个三级实验考点: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要求能够熟练操作、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方法、器材、装置图、步骤、数据表格、图象、结论以及易错点等问题),一、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三、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六年真题全练 命题解读,1.2015青岛,2,2分下列事例中,属于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拍打被子去掉灰尘 B乘客在紧急刹车时摔倒 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得更远 D投出的篮球飞向篮筐,B

10、 乘客在紧急刹车时,下半身停止运动,上半身由于惯性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摔倒,属于惯性造成的危害,其他选项都属于利用惯性的事例,2.2017青岛,专题二3(1),6分探究牛顿第一定律:,3.2016青岛,专题二3(2),5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2015青岛,专题二3(2),6分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由图可知,表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长,木板的表面比棉布和毛巾的表面都要光滑,所以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运动状态改变得最慢小车沿斜面下滑时受到重力、斜面对小车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且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大于摩擦力,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由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

11、动的距离可知,阻力越小,运动状态改变得越慢,当阻力减小为零时,小车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出结论,运用了逐渐逼近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分别在三种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毛巾的表面最粗糙,摩擦力最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大;木板表面最光滑,摩擦力最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由此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5.2014青岛,专题二3(1),4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硬纸片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

12、衡,该方法叫反证法,从而证明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该实验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反驳得出结论;过轻质硬纸片的重心分别沿水平向左和向右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分别用F1、F2表示,注意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6.2012青岛,专题二3(1),4分探究牛顿第一定律:,7.2012青岛,专题二3(3),4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8.2014青岛,专题二4(1),2分汽车轮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利用了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的方法来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摩擦的,9.2012青岛,专题二4(1),2分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时,脚由于受到 摩擦力(或阻力) 被迫由运动变为静止,而身体由于 惯性 要继续运动,所以容易摔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