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命题特色与增分策略 第2讲 高考解题技法必备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93279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命题特色与增分策略 第2讲 高考解题技法必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命题特色与增分策略 第2讲 高考解题技法必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命题特色与增分策略 第2讲 高考解题技法必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命题特色与增分策略 第2讲 高考解题技法必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命题特色与增分策略 第2讲 高考解题技法必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命题特色与增分策略 第2讲 高考解题技法必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命题特色与增分策略 第2讲 高考解题技法必备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高考解题技法必备,一、突破选择题的五大解题技巧 技巧1 “两招”全面快速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型试题仍将是2019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因此全面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剔除虚假和错误信息,保存正确的史观、史论,是制胜高考的关键所在。 第一招:紧扣题意,抓核心信息,快速联系教材知识。 审读关键信息(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定时空,定位教材知识(分析题干的内涵、外延、考查意图,定位教材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得出答案。,例1 (2015课标全国,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

2、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分析,第二招: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 高考试题中涉及的史料由于受时代局限以及记录者的政治立场、阶级立场、认知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都是科学的,所以要对材料记录的事件、陈述的观点等进行真与伪、正与误的区分,保存正确和真实的观点。另外,材料表述的内容可能只涉及表面问题,要综合分析并认清其本质。,例2 (2014全国,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

3、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信息,认识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据题干可知,各界军阀标榜的主义都体现了爱民、民权、人权等内容,可知民主思想已经成为潮流,故选C项。结合史实可知各界军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军阀自保凭借的是武力,宣传主义仅是为了迎合社会民众需求,以粉饰名声减少矛盾,故B项错误;结合题意可知,没有体现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故D项错误。,技巧2 “四招”搞定数据型选

4、择题 第一招: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 表格类试题信息量大,对一些关键的数字信息,要注意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例1 (2018海南单科,6)下表为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表中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分析 材料反映出1719世纪的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总数不断增加,故A项正确;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表现为,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及日益商品化的过程,与材料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的持续繁

5、荣局面,故C项错误;1719世纪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日益萎缩,故D项错误。,第二招: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 曲线数据图可以显示出随时间变化的连续的数据,题目常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例2 下图为17001890年中国和欧洲占世界GDP的份额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亚洲国家的衰落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18201890年,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呈下降趋势,而欧洲占世界GDP的份额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后期,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6、开展了两次工业革命,生产效率大大提升;而同一时期的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无法与欧洲的大机器生产相抗衡,故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逐渐下降,B项符合题意。,第三招: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 柱状图易于比较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别,在进行数据比较时要注意数据变化的背景。 例3 (2017北京卷)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分析 根据图中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至1994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

7、大幅增长,这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北京市场的活力,C项正确。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生于1953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发生于19531957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A、B、D三项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第四招: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 饼状图主要反映的是各构成项目的比例,遇到单个饼状图时要注意比例之间的大小差别,遇到多个饼状图时则要注意同一项目在不同的图中比例的变化。,例4 右图 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分析 从

8、材料中可以看出,830名进士中有出身于士族的,也有出身于寒素、小姓的,说明此时选拔官吏不只注重门第、出身,而是兼顾多个阶层;结合图中不同阶层出身的进士所占的比例可知,士族子弟出身的占绝大多数,反映出此时的选官制度尚不完善,因此答案为D项。A项是在分析科举制的目的,从材料中无法获悉,且与史实不符;B项说法绝对,从图中可以看出,进士出身的有士族、寒素、小姓等,并非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绝对控制政权的现象;题中没有选才范围的对比,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故排除。,技巧3 “四结合”搞定图像型选择题 图像型选择题一般有历史地图、漫画、文物照片、真实场景四种类型,其解题关键是“里里外外看注解”。解题时要注意图

9、像内容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注意图像内容所反映的史实,然后通过“审、联、察、定”四结合,搞定图像型选择题。,例1 (2018江苏单科,2)右图 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分析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图片历史信息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审题目要求,可知判断图画反映的现象的本质特点。二是联系图文信息,根据图文可知分析这种现象折射出的

10、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三是观察解题关键,图反映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等。四是定对错,从图文中雀、猴与“爵”“侯”谐音,由此可以看出时人热衷于追求显贵地位,故选B项。据对东汉画像石寓意的理解,仰射树上的雀、猴,并非要抑制王侯势力,而是要获得这些, A项错误;射杀动物,无法体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所以C项错误;图文未体现出尚武健身的信息,D项排除。,例2 右面是一幅题为“俾斯麦牌香肠”的漫画,它讽喻了俾斯麦的( ) A.武力统一政策 B.全球扩张政策 C.社会保障政策 D.欧洲均势政策,分析 一审题意指向:本题要求

11、通过漫画解读俾斯麦的政策。二联解题关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与德国的统一有关。三察解题信息:图中手持锋利武器的人及充血的香肠喻指“铁血政策”。四定对错选项:备选项中,只有武力统一政策同时符合图片信息及俾斯麦实行的政策,故选A项。,技巧4 捋清四方面关系,精准解题 关系一 从试题与教材的关系入手 高考试题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这就决定了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可能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形散神聚”,即试题粗略一看与教材内容不一样,但其实际上考查的却是教材知识;二是“貌合神离”,即试题看起来跟教材内容差不多,实际上却根本不是一回事。在解题时,第一种情况必须要联系教材,不借助教材知识很难得出

12、答案;第二种情况却不能受教材知识的束缚,一旦拘泥于教材知识,就容易错选。那么,什么情况下该引入教材知识,什么情况下不能受教材知识干扰呢?这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判断。,例1 (2018江苏单科,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提炼有效信息,迁移教材所

13、学知识,判断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联系近代洋务派举办的军事企业的特点,洞悉题干史料的核心信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体现出洋务企业在技术领域过度依赖西方的现象,可判断B项正确。,例2 (2017天津卷)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

14、间有利于国家管理,分析 本题易受到教材知识的干扰。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启用商业铁路后,对全国时间的统一有了迫切需求,人们不能再和过去一样以当地日升日落的周期为参照来过生活了,这说明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故选B项。A项表述放大了题干内容,排除。C项中“日常生活的必要”与D项中“国家管理”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关系二 从材料与设问的关系入手 题干材料提供多个信息,但设问可能只针对某一个信息,设问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就不一样。所以准确判断命题者的问题指向是避免出错的重要前提。 例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把增加重工业中的钢、生铁、金属切割机床等的产量、产值作为赶超西方国家的战略

15、指标。当达到这些指标后,苏联发现自己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重新拉大了。这是由于苏联( ) A.对高新技术产业重视不够 B.农业发展缓慢,农业滞后,C.企业缺乏竞争力,产品质量差 D.重工业比重大,工业畸形,分析 题干包含两个信息:一是苏联将发展重工业作为赶超西方的战略;二是苏联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本题考查苏联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自己的主导产业,而苏联仍在大力发展重工业,故选A项。,关系三 明晰题干材料之间的关系 如果题干中涉及多则材料,就要对其进行对比,明确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互补等关系

16、,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并建立起材料与所学知识间的联系,领悟命题者的考查意图。,例4 (2017海南卷)“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分析 材料反映的是唐宋时期镇的功能变化。材料大意为:唐代镇守边疆的单位,大的叫军,小的叫守捉、城、镇,镇的将领只负责防守御敌;宋代各个镇都设置在烟火繁盛的地方,并设监官,管理火禁,有时候还收酒税。与唐代相比宋代的镇还具有经济功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A项符合题意。,关系四 明晰备选项之间的关系 备选项之间主要有两种关系:一种是逻辑关系,如并列、递进、互补、从属、正反关系等;另一种是理论关系,如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主因与次因等。正确区分备选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缩小选择范围,做出准确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