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 阶段检测卷一(第一-五章)复习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93181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 阶段检测卷一(第一-五章)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 阶段检测卷一(第一-五章)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 阶段检测卷一(第一-五章)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 阶段检测卷一(第一-五章)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 阶段检测卷一(第一-五章)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 阶段检测卷一(第一-五章)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 阶段检测卷一(第一-五章)复习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检测卷一(第一五章)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3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C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

2、表面;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放热过程,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B 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形成光斑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手影的形成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B符合题意;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32017年4月20日,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升空,升空后,“天舟一号”与空间站“天宫二号”成功实现了交会对接,如图为对接模拟图,对接后“天舟一号”相对以下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地球 B“天舟一号”

3、C“天宫二号” D太阳,C “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和太阳,均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它们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运动的,故A、D错误;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B错误;“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实现成功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故C正确,4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 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B 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水沸

4、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故B正确;水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持续吸热,故C错误;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5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B 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6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方法无效的是( ) 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

5、噪声耳罩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上课时关闭门窗 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A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了,因此不是有效的办法,7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图的是( ),D 教练看到水下小强,光线是由小强发出的,故光线的传播方向应该是从水里射向空气,故A、C错误;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当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错误、D正确,8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C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错误;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

6、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正确;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9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B 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会增大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但不能改变频率,即不能改变音调,故选B.,10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的矫正是配戴合适的凸透镜 B用照相机照相时,景物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D人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正立、放大的实像,B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配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故A错误;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

7、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B正确;穿衣镜是平面镜,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故D错误,11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 a )、( b )所示,当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M、N 间的距离为s,则( ),Av甲v乙,s36米 Bv甲v乙,s12米 Cv甲v乙,s36米 Dv甲v乙,s18米,12.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

8、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 烛焰位于a点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A正确;烛焰位于b、c两点时,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但b点位置距透镜的距离大于c点位置,因此在c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比在b点时出现的实像大,即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B正确、C错误;烛焰

9、位于d点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确,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3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红外线,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反射,绿,14我们在照镜子时能看见镜中的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 (选填“反射”、“折射”或“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当我们逐渐远离平面镜时,我们在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把平面镜放在水中并调整其对太阳光的角度,我们就可以看到由此产生的“彩虹”,这是属于光

10、的 (选填“反射”、“折射”或“光沿直线传播”),反射,不变,折射,我们在照镜子时能看见镜中的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的缘故;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像,所以当我们逐渐远离平面镜时,我们在镜中像的大小不变;当太阳光照射到水面上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因此“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15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m,图中的a点表示 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甲,10,由图像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同学运动25m10m15m;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由图像可知开始运动时,甲

11、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故相距的距离为10m;由图像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16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首架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大约3000m后起飞升空,用时约50s,则飞机在滑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m/s.起飞后,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60,运动,172017年6月4日的南海日报报道:“今年荔枝王重2两2”,即单颗荔枝的质量达到110g.110g kg.若这颗荔枝的体积是1104m3,它的密度是 kg/m3.,0.11,1.1103,18一个杯里装有200mL牛奶,

12、其中牛奶的质量是210g,那么牛奶的密度是 g/cm3;小聪喝了半杯,剩余半杯牛奶的密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05,不变,三、作图与实验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43分,按题目要求在相应位置作答) 19(3分)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20(3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中的像A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2

13、1(5分)如图,暗室内有一盛水的水槽,现有一束激光入射到平面镜(图中未画出)上的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水槽底部的A点请画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若在空气中观察A点,由于光的折射将看到A点偏浅的虚像;所以在A点上方的适当位置找一点A(即A的虚像),连接OA,OA与界面的交点B,即为反射光线射到水面的入射点;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然后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连接B点和A点,则BA即为折射光线,(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低于10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

14、大气压 (3)图 (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前产生气泡的情形,温度不变,98,低于,乙,(1)由表格知水从2.5min开始沸腾,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由表格知水的沸点为98,小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则当地大气压强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3)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1)如图乙,该石头的质量为 g;他将该石头放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计算得到该石头的密度为 g/cm3. (2)该石头密度的测量值偏 ,原因是: , .,52.4,玄武石其内部是多孔蜂窝状结构 放入量筒后,会有一部分水进入石块

15、中,2.62,大,24(8分)利用光具座以及蜡烛、凸透镜、光屏等器材,可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放置实验器材,若光具座A处放置蜡烛(如图所示),则C处应放置 (选填“凸透镜”或“光屏”)器材正确放置后,还应对其进行调整,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 (2)实验后,可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成像规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时,可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B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而变短,则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下移 C若烛焰朝着凸透镜方向前后不断晃动,则光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像 D若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光屏,主光轴,D,(3)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得到了如下数据:,下列对表中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物距不同时,所成的像有可能相同 B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时,像距越大 C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不同时,所成像的性质有可能相同 D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且成放大实像时,像距与物距之和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4)将蜡烛置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