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1 种群和群落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92753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1 种群和群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1 种群和群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1 种群和群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1 种群和群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1 种群和群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1 种群和群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1 种群和群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练11种群和群落名校模拟题组1.(2018稽阳联考改编)下列特征或结构中,哪项是种群所具有()A.出生和死亡 B.年龄结构C.垂直结构 D.能量流动答案B解析个体有出生和死亡,种群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是种群的特征之一;垂直结构是群落结构,不是种群的结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是种群的功能。2.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答案C3.

2、如图曲线、分别表示甲、乙种群在理想条件和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种群无K值且无种内斗争B.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保持不变C.乙种群在C点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乙种群在F点对应的时间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4.(原创)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D.一个池塘答案A5.(2018“七彩阳光”联盟)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种群的最大数量B.是种群在该环境的稳定平衡密度C.是限制指数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D.若某种群的死亡率增加,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答案B解析环境容纳量(K)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

3、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由于种群数量高于K时便下降,低于K时便上升,所以K值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6.图示为热带地区一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甲、乙、丙三种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经过3阶段后三种种群的数量保持基本不变。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阶段3中,甲、乙两个种群年龄结构呈衰退型B.阶段3后,甲、乙、丙三个种群均存在负反馈调节C.图示的演替过程是原生演替D.阶段1中甲、乙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答案B7.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4、D.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答案D解析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密度趋于稳定,但是种群数量会有一定的波动,A项错误、D项正确;环境阻力在d点时比较明显,但在d点之前环境阻力就已经出现了,B项错误;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不利于防治蝗灾,C项错误。8.(2017温州十校期末)如图是某地新迁入的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点之后,开始出现环境阻力B.C点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D点之后,种群数量不可能再增加D.改变种群性比率,可能延长到达K值的时间答案D解析图示为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曲线,该增长方式是在有限环境中出现的,所以环境阻力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而不是B点之后开始出

5、现环境阻力,A错误;C点之后种群仍在增长,种群年龄结构仍为增长型,B错误;D点之后,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在K值上下波动,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增加,而后下降,C错误;改变种群正常性比率,将使种群出生率下降,种群增长速率下降,可能延长到达K值的时间,D正确。9.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就越少B.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C.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等有关D.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答案A解析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就越多。10.(2018浙江七彩联盟

6、联考改编)下列关于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北方针叶林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B.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生物的2/3C.草原的气候特征是每年降雨量在250800 mm之间D.沙漠年降雨量不足150 mm答案B解析在地球已知生物种类中,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约占其一半。1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比率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密度B.害虫种群密度不能作为生物防治的依据C.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多D.所有生物的种群都可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答案C12.(2018台州2月模拟)下列生态系统中最脆弱的是()A.森林 B.草原C.荒漠 D.苔原答案D解析苔原分布于严

7、寒地区,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生长季短,而且一旦植被被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苔原结构单一,气候严酷,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D正确。13.(2018温州十校质检)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的陆地群落类型是()A.荒漠 B.草原C.苔原 D.北方针叶林答案C解析由于苔原分布在环北冰洋地带,那里气候严寒,植物生长季短且没有树林生长,没有足够能量或传粉动物支持有性生殖,所以苔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C正确。14.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下列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50 h后细胞不再增殖B.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一定百分数增长C.大约培养

8、32 h后增长速率最大D.K值约为120个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培养50 h后细胞数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出生率等于死亡率,A错误;“S”形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不是按照一定的百分数增长的,B错误;大约培养32 h后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K值为12 000个/mL10 mL120 000个,D错误。15.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解析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

9、演替属于原生演替,A错误;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阶段与的沙丘上的植物种类并非完全不同,C错误;阶段沙丘上的群落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功能最强,所以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16.(2018浙江模拟)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C.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答案C解析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A错误;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为群落的水

10、平结构,B错误;田间的玉米为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特征,C正确;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为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17.(2017稽阳10月联考)银鳗在夏天由河川游到深海并在深海中产卵繁殖(生殖洄游),而幼鳗在春季自大海进入江河口,在淡水环境中成长。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目前鳗鱼资源越来越稀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大网眼的鱼网进行捕捞可以测定银鳗的年龄结构B.银鳗的生殖洄游现象说明了海洋生物群落具有时间结构C.银鳗的K值会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D.银鳗的分布型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并不直接相关答案A解析使用大网眼的鱼网,不能捕捞到幼鱼,不能统计各年龄组个体数,A错误;

11、银鳗的生殖洄游有季节性,这可以说明海洋生物群落具有时间结构,B正确;种群的K值会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C正确;种群的分布型反映种群内个体间的关系,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并不直接相关,D正确。18.甲、乙两地的原始森林,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分别是次生演替和原生演替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演替生长成次生林C.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没有垂直结构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答案C解析由题干分析可知: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原生

12、演替,A项正确;无论是原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没有外力干扰且环境条件适宜,都可演替到森林阶段,B项正确;演替过程中的群落形成一定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项错误;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D项正确。19.(2018浙江名校联盟)“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调整性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利于()A.降低出生率 B.降低人口密度C.改变性比率 D.调整年龄结构答案D解析“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A错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增大人口密度,B错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但不会改变性比率,C错误;“全面放开二孩

13、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D正确。20.(2018七彩阳光联考)下列有关陆地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约占地球表面的26%,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B.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已知种类的一半C.蒿属植物和肉质旱生植物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D.苔原的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答案A解析草原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的12%,占地球陆地表面26%的是荒漠,苔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草原几乎完全由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和菌科)组成,都通过有性生殖方式繁殖,A错误。创新预测题组21.(2018浙江名校联盟第三次联考)因人类活动导致草场沙化,栖息地锐减,使

14、昆仑山野牦牛向高山迁徙形成小群体(1080头),雪天时,又迁徙下山聚集成大群体(200头以上)。在生殖季节,有些公野牦牛因竞争失败而失去繁殖机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使野牦牛种群的稳定平衡密度降低B.高山地区的野牦牛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C.野牦牛因草料变化而季节性迁徙是群落的时间结构D.公野牦牛的竞争属于种群密度较高时的内源性调节因素答案C解析稳定平衡密度即环境容纳量,人类活动使野牦牛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A正确;高山地区的野牦牛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因为野牦牛在高山地区形成小群体活动,B正确;野牦牛因草料变化而发生季节性迁徙,这种迁徙造成群落的变化,使得群落表现出时间结构

15、,但是迁徙本身是种群的行为,而不是群落的时间结构,C错误;公野牦牛争夺交配权的行为,可以在种群密度较高时调节出生率,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属于内源性调节因素,D正确。22.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比率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就会零增长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各种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答案A解析只有雌雄异体的生物才有不同性别的个体,这样的种群才有性比率,A正确;只有稳定型人群若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才会零增长,B错误;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的是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决定的,C错误;一般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但有些种群不是,如蝉有很长的生殖前期,很短的生殖期,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