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专题三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91387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专题三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专题三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专题三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专题三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专题三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专题三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专题三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2.突破生物变异的3大问题 (1)关于“互换”问题: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参与互换的基因为“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参与互换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2)关于“缺失”问题: 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3)关于变异的水平: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涉及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的改变,这一片段可能含有若干个基因,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故常用分生组织制片观察的方

2、法确认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方法总结】 “三看法”判断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1)DNA分子内的变异: 一看基因种类:即看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是否发生改变,若发生改变则为基因突变,由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所致。 三看基因数目:若基因的种类或位置均未改变,但基因的数目改变则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2)DNA分子间的变异: 一看染色体数目:若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可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确定是染色体数目的“整倍变异”还是“非整倍变异”。 二看基因位置:若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数目均未改变,但等位(或相同)基因所处的染色体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应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3、。 三看基因数目:若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不变,则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属于基因重组。,考情考向扫描 考向 借助背景信息或图示考查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 【典例1】 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解析】 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A项正确,B、C、D项错误。 【答案】 A,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C.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D.均

4、造成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改变,【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中交叉互换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易位的判断,是否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是判断的依据。前者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后者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图a中和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片段,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此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b中和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片段移接到上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该过程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过程中,A项错误、C项正确。不论是图a代表的基因重组还是图b代表的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可能不导致性状的改变,且图a中基因的数目也没有发生改变,B、D项错误。 【答

5、案】 C,考点题组集训 1.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答案 C 解析 基因突变的本质是基因中碱基对序列的改变,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个体表现型的改变,B项错误;由于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变,C项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见的,D项错误。,2.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

6、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答案 A 解析 A项,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缺失后表现为抗性突变体,则可推测出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是杂合子,缺失片段中含有显性基因,缺失后即表现了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B项,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会导致控制该性状的一对基

7、因都丢失,经诱变后不可能使基因从无到有。C项,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经诱变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项,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若该碱基对不在基因的前端(对应起始密码)就能编码肽链,肽链的长短变化需要根据突变后对应的密码子是否为终止密码子来判断。,注: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可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单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只能处理“单倍体幼苗”,切不可写成处理“种子”。,(1)首先要识别图解中各字母表示的处理方法:A杂交,D自交,B花药离体培养,C秋水仙素处理;E诱变处理,F秋水仙素处理,G转基因技术,考情考向扫描 考向1 从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8、进行考查 【典例1】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 _。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则该推测成

9、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由于三倍体鳟鱼_,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解析】 (1)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所以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亲本均为纯合子,颜色中黑眼为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黑

10、眼黑体推测基因型为aabb或A_bb,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即说明有aabb。父本为黑眼黑体鳟鱼,配子应为ab或Ab,母本为红眼黄体,热休克法抑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即配子为aaBB,形成黑眼黄体,两对均是显性性状,所以三倍体鱼的基因型为AaaBBb。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答案】 (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考向2 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的选择与方案设计 【典例2】 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

11、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_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_。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_。,【答案】 (1)抗病矮秆 (

12、2)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将纯合的抗病高秆植株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解析】 (1)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抗病与矮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2)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每对基因单独考虑时符合分离定律。(3)测交是指用F1和隐性纯合子杂交,故应先用纯合的抗病高秆植株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得到F1,然后再进行测交实验。,【解题技法】 不同育种方法的关键点 (1)原核生物不能进行

13、减数分裂,所以不能运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如细菌的育种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诱变育种。 (2)杂交育种不一定需要连续自交。若利用杂种优势,则出现杂合子即可;若选育显性优良纯种有性生殖时,需要连续自交筛选,直至性状不再发生分离;无性生殖时(如马铃薯、甘薯),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实现育种目标;若选育隐性优良纯种,则只要出现该性状个体即可。,(3)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中的一个程序,要想得到可育的品种,还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可育品种。 (4)应特别关注“最简便”“最准确”“最快”“产生新基因、新性状或新的性状组合”等育种要求。 最简便侧重于技术操作,杂交育种操作最简便。 最

14、快侧重于育种时间,单倍体育种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最准确侧重于目标精准度,基因工程技术可“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产生新基因(或新性状)侧重于“新”即原本无该性状,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进而出现新性状(注:杂交育种可实现性状重新组合,并未产生新基因,也未产生新性状,如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产生黄色皱粒组合,这里的黄色与皱粒性状原来就有,只是原来未组合而已)。,考点题组集训 1.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

15、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答案 D 解析 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不一定是有利的。若显性基因随染色体的缺失而丢失,可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但隐性基因的表达不一定能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但会对个体性状产生影响,且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不同物种可以通过杂交获得不育的子一代,然后经秋水仙素诱导得到可育的多倍体,从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2.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_导致香味物质积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_;_。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