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 试题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85711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 试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 试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 试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 试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 试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 试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 试题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教育学习是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措施。“百日安全活动”开展以来,保卫部从自身着手对本部门所有员工开展集中安全教育培训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 有人在评价某次改革时说:“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这次改革指的是A. 梭伦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柏拉图改革2. 在古代雅典,人们习惯于根据不同人群的主

2、要生活区域给予他们不同的称谓,下列称谓对应准确的是A. “平原派”贵族,“山地派”下层平民,“海岸派”工商业者B. “山地派”贵族,“平原派”下层平民,“海岸派”工商业者C. “海岸派”贵族,“山地派”下层平民,“平原派”工商业者D. “平原派”贵族,“海岸派”下层平民,“山地派”工商业者3. 下图反映的是梭伦任首席执政官后人民焦急等待他宣布改革法令的史实,你认为他所宣布的第一项法律制度是这是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古城雅典的中心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农民、手工业者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兴致勃勃的人们正急切地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将在此宣布一项重要的法律。A. 遗

3、嘱法B. 财产等级制度C. 解负令D. 建立“四百人会议”4. 梭伦在自己创作的诗歌中说:“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我都使他们解放。”“他们”是指A. 外邦奴隶 B. 债务奴隶 C. 战俘 D. 平民5. “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由“德谟”和“克拉西”两个词合成,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之意。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在梭伦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的含义的改革措施是A. 实行陶片放逐法B. 为公职人员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C.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D.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6. 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

4、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A. 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 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C. 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 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7. 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A. 国王住在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和控制着全体臣民B. 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C. 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D. 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8. 下图是14世纪法国人为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所作的插图,由左至右分别解释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图1直观地反映出君主制就是一人的专制B. 图2

5、直观地反映出贵族制就是少数人专制C. 图3直观地反映出民主制就是所有人统治D. 图1到图3反映了古雅典政制的演变历程9. 伯利克里曾经这样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对雅典民主政治历史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管理国家的新形式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制度成为雅典精神文化领域辉煌成就的重要保障它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存在形式上的差别A. B. C. D. 10. 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A. 铁器牛耕的使用 B. “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 各诸侯国的变

6、法 D. 宗法分封制解体11.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反映了A. 周朝疆域发生改变 B. 分封制的瓦解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周王权力增强12. 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中,涉及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有“相地而衰征” “履亩而税”平籴法 “为田开阡陌封疆”A. B. C. D. 13. 战国时期,变法成为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下图为这一时期各国变法的示意图,其中吴起变法应表示在图中的_处14.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鞅少好刑名之学”,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A. 儒家思想B. 墨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法家思想15. 观察下图,从图中获得的

7、历史信息不包括A. 商鞅为了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展开斗争B. 商鞅的变法主张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C. 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D. 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16.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 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 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 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 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17. 人们对商鞅有不同的称呼,如“卫鞅”、“公孙鞅”,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A. 自然的崇拜 B. 因功得到的封地C. 母亲的族姓 D. 所在地方的地名18. 汉书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

8、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材料中的“务本”所指的是A. 重视农业生产 B. “燔诗书而明法令”C. 废除世卿世禄制 D. 大力推行县制19. 史记商君列传中这样描写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情况:“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现象的出现对秦国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A. 有利于推行土地的私有化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 有利于增加户口总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 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20. 有人这样评价商鞅及其变法,“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9、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结束分裂,走向统一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后世奉行的基本经济政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行于世对人民实行从精神到肉体的严格控制,成为后世帝王的统治原则A. B. C. D. 21. “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这一王朝是A. 东汉 B. 北魏 C. 隋朝 D. 唐朝2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10、背景包括北魏统一全国 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拓跋部经济文化发展落后A. B. C. D. 23. 北魏政府于484年颁布诏书:“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这项政策规定实行A. 均田制 B. 三长制 C. 租调制 D. 俸禄制24. 北魏孝文帝曾对当朝的一项改革措施加以总结:“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这项改革措施是A. 实行井田制 B. 设立三长制 C. 推行租调制 D. 实行均田制25. 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话主要反映

11、了A. 北魏迁都洛阳促进经济文化发展B. 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发展C. 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 5世纪的洛阳商业空前繁盛26. 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这一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拔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A. 为消灭其它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 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C. 结束了国家的分裂割据局面D. 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27. 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流通,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焉。”对此材料反映的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 鲜卑族从孝文帝改革后进入封建社会B. 北魏政府一直重视商品

12、经济的发展C. 北魏前期商业一度萎缩,孝文帝时有所恢复D.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缓慢28.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有北魏不同时期凿刻的佛像,下面两个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影响这种艺术创作风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佛教的进一步盛行 B.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C. 汉化政策的影响 D. 雕刻工匠技术水平29.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能引发这种分歧的是A. 均田制 B. 三长制C. 整顿吏治 D. 汉

13、化政策30.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材料表明北宋政府A. 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B. 限制大地主特权C. 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搜刮百姓,以备岁币31. 北宋时期洛阳人尹洙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说明北宋初年A. 边防危机严重 B. 重文轻武C. 实行更戍法 D. 文人领兵32. 北宋文士宋祁描述当时的社会问题:“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的A. 冗官问题 B. 冗费问题C. 积贫问

14、题 D. 积弱问题33. 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 万余12677 万余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12625 万余“所出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 万余13186万余A. 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B. “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C. 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D.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34. 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是A. 发展经济 B. 整顿吏治C. 提高军队战斗力 D. 改革选官制度35. 现代有些国家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资助其发展生产,在我国古代就有类似的做法。这种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