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2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78594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2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2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2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2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2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2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醉翁亭记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过程与方法:1、采用旅游赏景、依图配文、看图纠错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疏通文意,进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2、采用研讨的方式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寻古人足迹,感受祖国美丽山水风光和灿烂的文化,理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老师点拨 练习巩固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及主题,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并理解欧阳修宽阔豁达的胸

2、襟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虽然现在我们身处教室,无法亲临安徽滁州,但有一件法宝可以帮助我们。是什么法宝呢,对,想象。我们就以醉翁亭记为基础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北宋庆历年间的安徽滁州,去饱览醉翁亭风光,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二、读课文 1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幻灯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 僧( ) 辄( ) 霏( ) 暝( )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 偻( ) 洌( ) 朝( )而往 3、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醉翁亭

3、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分析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结合注释翻译第一自然段。蔚然 。 深秀, 。 山行 。 峰回路转:回, 。 转,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指亭四角飞檐翘起。临,靠近。 饮少辄醉:辄,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山水之乐:欣赏

4、山水的乐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领会在心里。寓之酒,寄托在饮酒上。 2、概括段意;介绍醉翁亭的环境和命名。 3、讨论下列问题(1)、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你怎样理解这句话?(2)、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情山水(3)、写景顺序;远-近, 观察点;滁州(4)、如何引出亭的?滁州-西南诸峰-琅琊山-水声-亭-修建-命名。 4、齐读第2自然段。结合注释翻译第2自然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i若夫,文言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I近乎“要说那一”“像那”的意思。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云归而岩穴暝:云归,云雾聚拢在山中。岩穴,山谷。瞑,昏暗。 晦明变化者-:晦,昏暗不明。 野芳发

5、而幽香:野芳,野花。幽香,清淡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佳木,好的树木。秀,枝叶繁茂。繁,浓密的。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5、概括段意;写醉翁亭早晚和四季之景。6、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文字写了哪些景?写出了景的什么特点? 早晚、四季之景 特点;变化万千 (2)、各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 早;明。晚暗;四季;山、花、水、泉、石。 纵向 横向板书; 自然环境;山-泉-亭(远-近) 建亭者-命名者-自号-用亭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朝暮之景;晦暗变化(纵向) 四季之景;春(山花)夏(木)秋(天气)冬(水石)-横向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

6、以一个“乐”字贯穿全文,理解课文时,要抓住“乐”这条主线,看作者描绘了哪些图画。二、继续分析课文1、齐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本段内容;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 (2)、在写“太守宴”之前为什么先写“ 滁人游”? 为“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3)、四幅图画中,重点描写了那一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这一幅? 众宾欢,反映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4)、“苍然白发”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写照吗?为什么? 不是,是夸张。因为作者当时只有39岁。 (5)、从“滁人游”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 虽被罢官降职,扔励精图治。滁州百姓生活安定富

7、足,太守为此而乐,并能与民同乐。 这就是他的政治理想。 2、齐读第4自然段。结合注释翻译第4自然段。 已而夕阳在山:已而,过了一会儿,不久。树林阴翳: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上下,树上树下。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字是动词,第二个“乐”字是名词。 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用。文,文章。太守谓谁:谓,为,是。 (1)概括段意。宴罢归去,禽鸟乐。(2)重点句子翻译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三、综合探究下列问题 1、“太

8、守乐”和“众宾乐”分别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2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明确:乐。 3文中怎样写出与民同乐的场面? A、从外到内;先写滁人游;用歌、休、呼、应、不绝。写出滁人怡然自乐的和平生活。 B、再写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4、文章百姓的生活状态可以用桃花源记中的哪一句话概括?黄发锤髫,并怡然自乐。5、分别指出文中“乐”、“也”“而”“之”的不同用法。 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而 表并列( ) 表承接( )表修饰( ) 表转折( ) (2)也 、 表陈述;环滁皆山也 表肯定;山之僧智仙也 表感叹

9、;在乎山水之间也6、你如何看待作者的“与民同乐”? 四、阅读醉翁亭记,回答16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10、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林壑尤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之意 晦明变化者 伛偻提携 颓然乎其间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放散发出阵阵幽香,好的树木枝叶繁茂,撒下一片绿荫。3. 理解填空。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_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苍颜白发_。_,_。 4. 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将对偶句补充完整。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醉翁亭中欧阳修与民同乐_ 5.第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其中主要画面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我的理解:众宾欢。因为这幅图画反映了文章的主旨;与民同乐。 6. 醉翁亭现已成为安微省著名古迹之一,结合课文的阅读,假如让你当一名解说员,你该如何解说。(写要点即可) 我的解说: 后记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