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石壕吏课件3沪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76928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67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石壕吏课件3沪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石壕吏课件3沪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石壕吏课件3沪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石壕吏课件3沪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石壕吏课件3沪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石壕吏课件3沪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石壕吏课件3沪教版五四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壕吏,杜甫,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他的诗歌由于反映了唐朝历经了安史之乱,由盛转衰时的社会风貌,所以被称为“诗史”。,背景介绍:,公元758年,当时唐王朝集中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将安庆绪围在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读准字音:,逾(y ) 邺(y)

2、 戍(sh) 妪(y ) 炊(chu ) 咽(y),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提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本诗的主要内容,原文中的哪句话也可以概括?,有吏夜捉人,提问: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老妪、老翁、吏、杜甫,细读老妪致词的十三句致词,想想老妪面对了悍吏怎么样的逼问才有这样一番说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提问:我们还能从文中的哪句话上找到官吏凶狠的特点?,提问:在那样一种兵荒马乱的情况下,除了老妇的苦以外,诗中的其他人物又何尝不是苦的呢!从诗中何处可以看出来?,全诗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详写老妪的悲痛致词,描绘出战乱给人们所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官吏的暴行,对劳动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诗歌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