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推荐】广东省中山市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单元测试: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1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75165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推荐】广东省中山市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单元测试: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1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校推荐】广东省中山市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单元测试: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1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名校推荐】广东省中山市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单元测试: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1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名校推荐】广东省中山市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单元测试: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1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名校推荐】广东省中山市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单元测试: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1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校推荐】广东省中山市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单元测试: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1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推荐】广东省中山市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单元测试: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1 word版缺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测试1一、单项选择题( )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2某种花卉感染了植物病毒,叶子出现疱状,欲培育无病毒的后代,应采用的方法 A用种子繁殖 B用无明显症状的部分枝条扦插 C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诱导出植株D用叶的表皮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诱导出植株( )3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多倍体育种( )4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理论上可采用的技

2、术是 杂交育种 基因工程 诱变育种 克隆技术 A B C D( )5下列过程没有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B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C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植株D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6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能固氮的水稻新品种,其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意义是 A减少氮肥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B减少氮肥使用量,节约能源 C改良土壤的群落结构D避免使用氮肥过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 )7与传统育种相比,植物体细胞杂交在培育作物新品种方面的重大突破表现在 A证明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B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C缩短育种周期,减少盲目性D快速培育不

3、病毒植株。保留杂种优势( )8对下列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无子番茄的获得是利用了多倍体育种原理 B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了单位体育种原理 C培育青霉素高产苗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D“多利”羊获得是利用了杂交育种原理( )9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A种植F1选双隐性者纯合体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10杂交育种中,能够稳定遗传的性状一定是 A优良性状 B相对性状C显性性状 D隐性性状( )11在生产实践中,欲想获得无籽果实,可采用的方法有 A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

4、 B人工诱变C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刺激未受粉的雌蕊 D单倍体育种( )12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染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决定雌性的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凡是雌蚕都有斑纹,凡是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是由于 A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基因突变 D基因互换( )13科学家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出的驱蚊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驱蚊草培育过

5、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或离心、振动、电刺激等方法 C驱蚊草培育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 D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14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曾将大熊猫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家兔的卵细胞中,成功地培养出大熊猫的早期胚胎,这属于下列哪项技术的研究成果 A细胞工程 B 基因工程 C杂交育种 D染色体工程( )15甘薯品种是杂合体。块根、种子、叶片和茎均可用于繁殖,但为保持某甘薯品种的特性,下列不能用于繁殖的器官是 A种子 B块根 C叶片 D茎( )16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

6、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17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by)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 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 by,用Kpn1单独酶切得到400 by和600 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I,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 by和600 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1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

7、苷酸序列B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运载体C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D黑农五号是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取的( )19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安全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转基因作物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可出现对农业不利的“超级植物”B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转基因必须在人为控制下才能完成,自然条件下基因污染是不增殖和不被扩散的D转基因食品转入的蛋白质是新蛋白时,这些异种蛋白有可能使人引起食物过敏( )20.下列不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药物是 A.从大肠杆菌体内制取白细胞介素 B.在酵母菌体内获得的干扰素C.在青霉菌体内提取青

8、霉素 D.在大肠杆菌体内获得胰岛素二、非选择题21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1)诱导4种性状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 的植株。(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 和 的两亲本进行杂交。(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表现 (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 (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植株,该花粉壁细胞植株表现 (可能或不育),结实性为 (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9、。(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 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 ,花药壁植株 。(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 。22科学家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处理红色种皮的花生,获得一突变植株,其自交所结的种子均具紫色种皮。这些紫色种皮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却结出了红色种皮的种子。(1)上述紫色种皮的花生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结出了红色种皮种子的原因是 。(2)上述紫色种皮的种子,可用于培育紫色种皮性状稳定遗传的花生新品种。假设花生种皮的紫色和红色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文字简要叙述获得该新品种的过程: 。23

10、填出下列各题的育种方法:(1)花药离体培养出的烟草新品种是 。(2)用抗倒伏、不抗锈病的小麦与不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F1培育出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小麦的品种是 。(3)用紫外线线辐射稻种, 培育出成熟期提前、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系是 。(4)无子西瓜的培育是 。(5)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是 。(6)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技术是 。(7)利用兰花的离体组织大规模培育兰花属于 。24番茄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由于过早成熟而易腐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抑制某种促进果实成熟激素的合成,可使番茄贮藏时间延长,培育成耐贮藏的番茄新品种。这种转基因番茄已于1993年在美国上市,请回答:(1)促进果

11、实成熟的重要激素是 。(2)在培育转基因番茄的操作中,所用的基因的“剪刀”是 ,基因的“针线”是 ,基因的“运输工具”是 。(3)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通过基因工程来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 、 和 。252005年9、10月份间,我国将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此之前,我国“神舟”五号航天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16日首次载人飞行成功,与航天员杨利伟同搭乘的还有河南省的100余克作物种子,其中主要是我国著名育种专家周中普培育的“彩色小麦”。“彩色小麦”是我国著名育种专家周中普和李航经过数十年潜心钻研,采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缘杂交”三结合育种技术培育而成的。“彩色小麦”蛋白质、锌、铁、钙的含量远远超过普通小麦,并含有普通小麦所没有的微量元素碘和硒。据李航介绍,“三结合”育种法采用的是一种单一射线,而种子进入太空后,经受的是综合射线,甚至是人类未知的射线辐射,在这种状态下,可以给种子创造物理诱变的机率,从中产生的二代种子可以选择无数的育种材料,丰富育种基因资源,从而可能创造出更优质保健的小麦新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