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人口的迁移 中图版必修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71007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人口的迁移 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人口的迁移 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人口的迁移 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人口的迁移 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人口的迁移 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人口的迁移 中图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人口的迁移 中图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教育学习是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措施。“百日安全活动”开展以来,保卫部从自身着手对本部门所有员工开展集中安全教育培训课时跟踪检测(二) 人口的迁移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12题。1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C从亚洲迁往非洲 D从欧洲迁往亚洲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北京流往河北C从广东流往新疆 D从湖北流往贵州解析:1.B2.A第1题,目前世界人口迁移总体上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第2题,近年来我国民工流主要由经济欠发达的省(区

2、)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数量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族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4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丙C乙、丙 D乙、丁解析:3.D4.A第3题,图示人口迁移集中在 2034 岁年龄段,以青壮年迁移为主,最有可能是外出务工、经商,即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是 2029 岁年龄段人口,该年龄段人口的子女年龄段在 04 岁,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56题。5关于该市人口迁

3、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D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加快了该市老龄化进程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 BC D解析:5.B6.D第5题,读图,从人口迁移的年龄构成看,迁移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应是务工、经商为主,所以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不是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读从业人员构成图可知,该地服务业占比例大,所以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B对。图中只是迁移人口情况,不能表明该市外来

4、人口大于本地人口,C错。迁入人口必然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D错。第6题,迁入的外来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缓解了该市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对。大量劳动力进入,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对。迁入的不是老龄化人口,是青壮年,老龄后可能会离开,不会加快该市老龄化进程,错。大量人口迁入,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对。所以D对。A、B、C错。人口倒挂是指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现象。近年来,上海市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年轻化,以从事制造业为主。读图,完成78题。7上海市人口倒挂区( )A第二产业发展迅速 B为高档住宅集中区C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D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8上海市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A环境

5、承载力逐渐增大 B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D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解析:7.A8.D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人口倒挂区主要是制造业,因此属于第二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青壮年劳动力迁入。第8题,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青壮年劳动人口比重小,但该地经济发达,需要的青壮年劳动人口较多,从而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读美国与中国东北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910题。9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一般起主要作用。图中的迁移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不是经济因素的是( )A BC D10人们习惯上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北人口的迁移叫做“雁南飞”。“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省产生了

6、极大的影响。下列有关这种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对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北地区的环境压力A BC D解析:9.B10.C第9题,由图可知,表示的是老年人口迁移路线,是因为南部地区阳光充足,环境质量较好。表示的是我国1980年以前的人口迁移路线,是由政策因素导致的。第10题,人口迁移给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同时给迁入地的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是对迁出地的影响。一、选择题下图为2000200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上海市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总数最多的地区是( )

7、A中心城区 B东、北部郊区C西、南部郊区 D不确定2上海市从2000年到2005年间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最小的地区是( )A西、南部郊区 B中心城区C东、北部郊区 D不确定解析:1.C2.B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200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总量最多的地区是西、南部郊区。第2题,根据图中增长幅度曲线分析,中心城区基本呈现负增长,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最小。下图示意美国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亚洲人口迁往美国;美国人口迁往亚洲;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增长态势,这说明各类人口

8、迁移在数量上( )AC4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 )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D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解析:3.B4.C第3题,和均为美国内部的人口迁移,不会造成该国人口机械增长。该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增长态势说明迁入人口多,迁出人口少,故。第4题,图中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和,向东北部迁移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而向南部迁移的人口主要是中老年人,故使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海南高考)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

9、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回答56题。5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6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人均耕地减少解析:5.A6.C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说明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第6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我国人口大都迁往东部地区,因此这种人口流动现象是东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形成的。(全国丙卷)与2014年相比,2

10、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78题。7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8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服务设施齐全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适宜就业机会多生态环境较好A BC D解析:7.A8.C第7题,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上海是我国

11、最大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但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说明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对劳动力需求减少,A项正确;食品价格大增、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都不是影响外来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B、C、D项错误。第8题,与上海市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目前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此说法错误;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就会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的大量迁入,因此说法正确。故选C项。二、综合题9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材料二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

12、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和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孩子上学”属社会文化因素,“我们村挺富的,想转回去当农民”属经济因素。材料二反映了政治因素。第(2)题,我国当前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内地迁往沿海,

13、由农村迁往城市。第(3)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第(4)题,技术水平限制是主要原因。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2)C(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在治安防范工作中保卫部要求治安员按照“全覆盖、零容忍”的工作原则,明确责任、清晰目标,坚持对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地毯式”巡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