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2 鉴赏语言讲义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70175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2 鉴赏语言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2 鉴赏语言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2 鉴赏语言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2 鉴赏语言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2 鉴赏语言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2 鉴赏语言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2 鉴赏语言讲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教育学习是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措施。“百日安全活动”开展以来,保卫部从自身着手对本部门所有员工开展集中安全教育培训考点鉴赏语言考情解读学案引语高考对于诗歌语言的考查,不是仅仅局限于“懂”,而是要上升到“赏析”的层次。要求考生能品味诗歌语言之美,用词之妙,体会诗歌语言风格之刚、柔、豪、婉、明、晦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恰当的评述。鉴赏诗歌语言,主要有炼字(句)、叠字、诗眼、语言风格、综合赏析等五种类型。其中炼字题考查频率较高。解答叠字题除了和一般炼字题的相同方法之外,还要加入叠字本身的强调,渲染作用。诗眼题型也是炼字题的一种,只不过它对全诗的主题更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解答语言风格题型,需

2、要了解诗人作品的流派、风格等背景知识,更要结合诗歌语言本身来分析。鉴赏语言的前提就是理解诗歌的词句,更要理解诗歌的大意。有了这个前提再对词句和整体语言风格进行鉴赏。针对诗歌鉴赏的几种类型,立足于诗歌整体进行评价。鉴赏语言一般试题的难度偏大,需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鉴赏知识的积累。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类型一炼字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唐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

3、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实际考查鉴赏炼字的能力,要求分析两字如何使景物特征鲜明的。2研读诗歌细致分析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释字义,即解答所炼字的含义,这一步包括字的本义和在诗句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词类活用;其次还要考虑这个字是否运用了表达技巧,如果有技巧就要对技巧进行解读;最后要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解读出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这样才是完整的赏析,当然这几步需要视具体的诗歌确定有无。解答本题,可以先从词语的修饰对象入手

4、,“斗”修饰的是“两崖”,而“攒”修饰的是“群峰”。找出了修饰对象之后,可以进一步分析,诗句描绘的是什么情形。“两崖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群峰攒”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最后可以指出表达的效果。“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3依据模板构思答案答案构成:字的含义(视情况而定,看是否需要解释);描写了情形;突出了特征(或:表达了情感)。4组织语言做出答案“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失分剖析现场答案失分剖析得分答

5、案一:斗,争斗,是说两崖好像要打起来;攒,聚集,是说群山聚集在一起。该答案中对“斗”的理解没有联系诗歌内涵,并且没有突出炼字的表达效果。1答案二:两崖相斗,群峰密集,形象地写出了山势陡峭和连绵。该答案有些杂乱,应该分开来写2类型二炼句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试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答: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能力,要求赏析句子的精妙。2研读诗歌细致分

6、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然后要联系诗句,分析诗句内容,最后指出诗句的表达艺术效果。分析诗句,以春蚕食叶来描摹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由此可知,运用了比喻手法;本是庄严寂静的考场,诗人却以声音来衬托,这是以动衬静或以动写静的手法。根据诗歌的整体意思及手法,可以看出诗人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3依据模板构思答案答案构成:诗句运用了手法,写出了内容,表现了作者情感。4组织语言做出答案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显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失分剖析现场答案失分剖析得分答案一: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非常形象。答案

7、要点不全面,缺乏对诗人情感的理解。2答案二:诗人运用了比喻和以动衬静的写法,写出考场的情形。答案中缺少对手法的分析,此外就是缺乏情感内容。2类法总结设问方式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2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个字?请简述理由。3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4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赏析它的妙处。5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词)分析。6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7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8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词)句简要赏析。答题思路炼字类:指出该字的含义对该字加以解释或指出手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表达效果炼句类:解释大意分析手法表达

8、效果语言风格类:明确风格结合诗句阐述分析表达效果核心要点1鉴赏诗歌语言的题目一般指向性强,一定要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2分析要全面,不要就题论题,而要联系诗歌内涵和作者的感情。强化训练提能增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试题。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南宋曹彦约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注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

9、”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答案BD解析B“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江面结冰,诗人担心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2“诗眼

10、”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_答案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诗人为冬至到来、春节为期不远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第一联是“起”,写回家的船停泊在舒州城外,听人说,今天是冬至,心里一惊:离春节又不远了!不禁回忆起去年春节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来。第二联是“承”诗歌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城门早早地关闭了,江面也冻结了,真担心船无法航行,回家的行程被延迟。第三联是“承”诗歌第二句,具体回忆去年春节给兄长拜年时,共同思

11、念远方的母亲的情景。第七句是“转”,想到自己一年到头都作客他乡,无暇思念故乡。第八句是“合”,照应诗歌标题与第一句,冬至到来,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白话诗歌在舒州城外听人说今天是冬至,心里一惊;不禁回忆起去年春节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来。北风呼啸,城门早早地关闭了,江面也冻结了,真担心船无法航行,回家的行程被延迟。去年春节给兄长拜年时,共同思念远方的母亲。想到自己一年到头都作客他乡,无暇思念故乡,冬至到来,才写下了这首诗。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试题。客游唐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注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承明

12、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裂帛:指写家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

13、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E颈联中诗人用“四时”“三年”强调了自己离开家乡和故国的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不易,为尾联抒情蓄势。答案CE解析C“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E.“故国”错,“家庙”“乡国”在诗中都指家乡。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答:_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