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69074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性测试题五(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60分)116世纪宗教改革的发源地是()A日本 B美国C德国 D意大利解析: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掀起宗教改革的序幕。答案:C2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解析:威廉廷得尔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这说明他主张宗教改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项和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可以随意信仰的“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答案

2、:D 3下列表述不符合加尔文宗教改革内容的是()A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B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C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D思想核心是“先定论”解析:财富使人陷入罪恶,不能得救是天主教会的说教。其他三项符合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故选B项。答案:B4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指出:“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而得生。我们的得救,无需借助机构来实现。”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因为他的信义而重新被他人认可B有信义的人一定会因为其信义获得新生C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事先安排D世间俗人直接对话上帝,灵魂就可得到拯救解析: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3、,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因信称义”。 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因此选D项。A、B两项是对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曲解;C项是出自加尔文的先定论。答案:D5下列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的是()认为个人信仰不是尊崇教皇和教会组织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主张神父可以娶妻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A BC D解析: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属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因此排除后选B项。欧洲宗教改革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在意识形态中的反映,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之一,是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

4、统治的政治斗争。重点掌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及作用,对比与加尔文改革的异同点。答案:B6英国的清教主张“纯洁”英国国教,清除其中的天主教残余,提倡节俭和勤奋,反对奢侈浪费,实质上反映了()A国教与清教矛盾尖锐B天主教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C启蒙思想已广泛传播D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愿望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节俭和勤奋,反对奢侈浪费”是符合早期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愿望的,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也是需要清除天主教的残余的,例如简化教仪,让新兴资产阶级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工商业活动等等,本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注意“节俭和勤奋,反对奢侈浪费

5、”等关键的字眼和“积累资本”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D7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的影响有()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反对农民战争路德教派取得了合法地位冲击了天主教的统治为欧洲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A BC D解析:分析各选项的区别在于,是宗教改革的基本作用,排除BD两项。不符合史实,C项正确。答案:C8中世纪欧洲成立的宗教裁判所,又叫“异端”裁判所,存在了500多年之久,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若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教法廷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异乡。对以上史实的正确理解是()A宗教裁判所专门迫害非天主教徒B宗教裁判所是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思想而设立的C宗教裁判所严

6、重阻碍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D宗教裁判所制造了许多冤案,是一个非法组织解析:凡是不符合教会教义的都被称为“异端”,材料所举例子都是近代杰出人物,所以C项正确。答案:C9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文中的“它”反映的思想是()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C“先定论” D“理性主义”解析: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学说认为,人人只要靠虔诚的信仰就可以得救,全体信徒皆教士。答案:B10对“先定论”的理解正确的是()“先定论”反映了资本家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谁是“选民”和“弃民”,是通过上帝呼召和赐予体现

7、的“先定论”鼓舞了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上帝的先定,可因人的行为而改变A BC D解析:的表述明显与“先定论”内容不符合,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答案:C11享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是()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教义方面保留了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否认教皇是最高领袖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综合比较能力。是相同点,可排除A、C、D三项。答案:B12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C反对宗教改

8、革 D倡导宗教宽容解析:据题目可知该木板画的左侧耶稣基督在地上为门徒洗脚的画面反映的是耶稣基督对门徒的仁慈,据题目可知该木板画的右侧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则反映了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两图对比是为了显示耶稣的高尚和罗马教皇的炫耀与腐化,结合1521年已经开始宗教改革,故选A项。B项与题意无关,C、D两项与题意相反,故排除。答案:A13“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A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C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D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

9、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来,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为了发财致富可以不顾品德智慧等,可以不择手段,这是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故选C项。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B项说的是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影响;D项错误,应该是符合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答案:C14马丁路德说,“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其主要目的在于()A主张司法实行政教分离 B主张建立民族教会C主张废除宗教信仰 D主张实行民主政治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罗马判决”指的是教会判

10、决,“世俗当局处理”指的是政府处理,所以“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教会和政府应该分离即实行“政教分离”,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项。答案:A15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意义有 ()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A BC D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的应是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宗教改革的意义可表述为“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排除含的选项。本题选B项。答案:B16加尔文的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

11、极作用,它()A为西欧各国加强王权作理论辩护B号召欧洲各国人民为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而斗争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理论辩护D为使天主教焕发新的生机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造舆论解析:加尔文的先定论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它既对新兴资产阶级起了鼓舞作用,又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提供了理论辩护。因为,上帝的“先定”是通过人的自身努力来体现的,凡是发财致富的就是上帝的“选民”,而贫穷受苦的则是上帝的“弃民”。故选C项。A项明显错误,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当中并未有加强王权的内容;B项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当中也未涉及;D项说法错误。答案:C17恩格斯说:“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的各个击败,

12、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罗马天主教会”。恩格斯说这段话的理由包括()罗马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的教义教规全面影响着欧洲的社会生活天主教会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阻碍了欧洲社会的发展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关于中世纪天主教的相关知识,可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方面全面影响着西欧人的生活,故选D项。答案:D18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新教派,它们的共同之处包括()拒绝了罗马教廷为基督教会当然领袖的传统否定了罗马教会独有的解释圣经的权力否定了教

13、会高于国家的思想使国家的主权和社会的稳定得到了加强A B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诸多新教的共同点,故本题选D项。A、B、C三项不全面。答案:D19读下图,图中所确立的新教分别是()A英国国教加尔文教路德教B加尔文教英国国教路德教C路德教英国国教加尔文教D英国国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解析:分别是英国、日内瓦、德意志。答案:A20观察下图,该图意在表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A打开了宗教信仰的大门B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的统治C导致欧洲社会出现了混乱D使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传播解析:根据所学并观察图片,路德的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在德意志的精神统治

14、,故选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40分)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古板遵守教会教条,不在于本人善行多少,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材料三: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加尔文材料四:(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4分)(2)据材料二分析,路德倡导宗教改革,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