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背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65854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背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背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背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背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背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背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背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教育学习是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措施。“百日安全活动”开展以来,保卫部从自身着手对本部门所有员工开展集中安全教育培训背影 一、教学目标设计:1掌握文章生字词,学习本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本文朴素真挚的语言特色,感受其中包含的深沉的父爱,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2学习本文选取特殊角度,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刻画人物的写法。3理解文章抒发的真挚的父子之情,激发学生理解父母,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教学难点:对于文中四次“背影”及“我”

2、的四次流泪的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找出它们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彻的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体会“我”情感的变化。三、教学对象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尤其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他们乐于发言,课堂上能与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与同学积极合作、共同学习。但是也存在情绪不稳、浮躁等问题。鉴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所限,对于特殊境遇下如何体会深沉无私的母爱会有所困难。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现代散文的教学,既有写作指导的任务,又有情感教育的使命。背影中,经典课文的经典桥段:父亲为儿艰

3、难买橘,以往的教学是朗读和讨论,关于人物描写,关于“深深的无微不至的父爱”主旨的解读,现在,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再配上观看“电视散文”,一段相关影片,再让影片变成“无声电视散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为电视散文配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高涨借助配音的多次变相朗读,让学生印象深刻,对课文“爱”的体悟自然也加深了。声像文相结合,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多媒体教学,帮助我们创设出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我在媒体的设计上做了以下安排:1、播放播放美丽的画面,营造温馨氛围,引

4、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环境中来;2、播放Flash朗读,加强感情渲染的力度,试图让学生走进文本。3、配背景音乐,强调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得到审美愉悦和道德情感的熏陶,由课堂上的感动延伸到课外的行动。我想利用多媒体达到这样一个目标:让学生用眼睛在探视,用大脑在思考,用心灵在读书。将学生引入百花争艳的美景之中,不仅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正轨,而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尽快进入教学活动中。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共安排七个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快速读文,初步感知;探究质疑,品味文本;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新课标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学生创设良好

5、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倡学生做语文学习的主人。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一个环节以 “爸爸,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父亲写一篇短文,来表达对他们的爱。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对于一个入学不久的初一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在这一堂课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过程来培养语文学习的习惯:第一,通过查阅工具书独立解

6、决生字、生词的习惯;第二,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启发、讨论培养学生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第三,通过圈点勾画、抓关键词等方法来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第四,熟读、背诵优美文段的习惯。雕刻家罗丹曾经说美处都于我眼睛缺少美缺少发现春美丽自美丽景物比比皆希望同能用眼睛发现美用灵受美用笔描绘美。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父亲低声地),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童年的梦想;父亲是一把伞,为我撑起无雨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无知和娇嗔;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从悲伤飞向快乐。是啊,深情的话语饱含着我们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

7、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 三、写作背景: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四、快速读文,初步感知1、揣摩字词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

8、文,掌握以下生字词。交卸(xi) 奔丧(sng) 差(chi)使狼藉(j) 簌簌(s) 妥(tu)贴 踌(chu)躇(ch) 迂(y)腐蹒(pn)跚(shn) 举箸(zh) 拭(sh) 琐屑(xi) 晶莹(yng)2、理清文路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五、探究质疑,品味文本:提问:1、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读完这篇散文之后,你觉得作者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明确:作者是通过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2、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

9、?明确:第一次:点题的背影;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3、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明确:第二次买橘子时的背影。4、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明确:首先写了父亲的衣着:(让学生齐读课文)“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描写父亲的穿着突出了什么颜色?(黑色)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板书:沉重 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让学生齐读课文)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动手写一写这个词,并想一

10、想,作者为什么用“蹒跚”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板书:蹒跚还写父亲爬月台(学生齐读课文)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这个句子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攀”、“缩”、“倾”)为何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用“缩”字有什么好处?(“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同样,

11、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板书:艰难努力六、课堂小结:背影,一篇娓娓道来的文字,何以在文坛不朽?正在于它是一记情感的重锤,重重地敲击在人的心灵共鸣点上。父子亲情,罄竹难书。但在这里,背影的一瞬化作了永恒,一个背影力敌万语千言的倾诉。背影,恰似一道情感的闪电,照彻千千万万颗赤子之心。七、课后作业: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亲任性过,误解过.请以 “爸爸,我想对您说” 为开头给你的父亲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课下整理成书信,

12、写给父亲。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播放音乐,唤起学生曾有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情感铺垫。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及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作者,读一遍,加深印象)课件展示。(学生知道写作背景,便于理解文章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1、课件出示字词2、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阅读,主动学习,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同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简洁准确表达的能力(学生给加点字注音,解释重点词语,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理清文路)课件展示不同图片,讨论交流、分析鉴赏文中所描写的几次背影,增强学生语言的感悟能力,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研读是让学生真切地熟悉

13、内容和体验感情。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将本课重点填出来(学生谈收获体会)课件出示作业要求(学生先说说,再动笔写)七、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开头设疑点出背影 第一次流泪:悲伤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二次流泪:感动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第三次流泪:惜别 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流泪:思念八、练习设计:一、基础部分 1.下边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琐屑(xi) 簌簌(s) 行李(xn ) 颇(p) B.丧事(sn) 赋闲(f) 拣定(jin) 迂(y) C.妥帖(ti) 典质(zh) 栅栏(shn) 攀(bn) D.游逛(un) 狼藉(ji) 颓唐(t) 搀 (chn) 2.错别字最多的一项

14、是( ) A.他在三嘱付茶房,甚是仔细。 B.他待我斩斩不同往日。 C.我最不能妄记的是他的背影。 D.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废事些。 3.选出加点词运用正确的一项 ( ) A.湖水明净如镜,毫不狼藉。 B.他腿有点毛病,走路很踌躇。 C.有人说90年代的青年是颓唐的一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D.对面的老大爷蹒跚地走来。 4.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 B.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C.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他心里觉得踏实) D.“进去吧,里面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 九、教学过程流程图: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快速读文,初步感知探究质疑,品味文本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课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