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土楼导游词9372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65331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靖土楼导游词93721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南靖土楼导游词93721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南靖土楼导游词93721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南靖土楼导游词93721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南靖土楼导游词93721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靖土楼导游词937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靖土楼导游词9372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土楼 故里南靖南靖作为海峡西岸旅游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素有“南靖二十名景”之称,概括起来有八句话:“一花一木一南药、一茶一竹一香蕉、一亭一塔一家庙、一岩一洞一藤条、一公一母老来俏、一上一下任逍遥、树海龙潭虎伯寮、两楼两群真奇妙。”(南靖二十景指:兰花博览园、白背毛木耳基地、南方人参巴戟天药材基地、生态茶园、麻竹基地、香蕉基地、道源亭、文昌楼、张氏家庙、石门岩、鹅仙洞、乐土的亚热带雨林亚洲第一藤、历史名人亨阳公与亨阳湖、土楼之母东歪西斜裕昌楼、上田的福建土楼风情园、塔下的中国景观村落、树海瀑布、吕氏祖厝龙潭楼南靖土楼民俗博物馆、虎伯寮国家级自

2、然保护区以及福建土楼遗产地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北京时间2008年7月7日6:28,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了“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审议项目,我国申报的福建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入选。南靖县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有两群两楼:福建土楼名片田螺坑土楼群、号称最密集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最精美的圆楼-怀远楼、最高的方楼-和贵楼。南靖的福建土楼像一部记录中原汉民南迁的特殊词典,古老,神秘,悠远,深邃。唐代以前,南靖是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的主要居住地。公元669年,为平息当地的“蛮獠啸乱”,唐王朝派陈政、陈元光(开漳圣王)率中原府兵抵

3、达漳州,部分军队驻扎在南靖境内。公元880年,黄巢起义事变,中原动荡不安,大批中原汉民南迁到福建西部地区。公元1127年,金人入侵,北宋王朝灭亡,中原汉民随宋室南迁。元末明初(公元14世纪60年代)义军抗元,中原汉民南迁。明末清初(公元17世纪40年代),满人入主中原,中原汉民不愿受压迫,便南迁至此。南迁的汉民来到南靖这个重峦叠嶂、交通闭塞的山区地带安营扎寨。长期忍受颠沛流离之苦的人们,常有“恨藏之不深,恨避之不远”之感。为了获得稳固的居所,躲避战乱,免受山林野兽的袭击,以便长期生存下去,他们沿袭中原的夯土建筑形式,结合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功能为一体的福建土楼。然而,据

4、考古成果表明,以生土墙作为居民建筑的承重系统,并非南迁汉民或土著居民的发明和专利。从新石器时代以后,生土版筑技术在中国农村被广泛应用。南靖的福建土楼源远流长,是中国远古时期夯土技术的继承与发展。南靖的福建土楼产生于11-13世纪的宋元时期,经过14-16世纪明朝中期的发展,至17-20世纪上半叶(明末清初,中华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福建土楼是当地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实物例证。 南靖的福建土楼是生土建筑与木结构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它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人们常说“金字塔、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建一座土楼也需至少34年的时间;要经过“选址定位、开挖地基、打

5、石脚、行墙、献架、出水、内外装修等”七道工序!墙厚一米多,坚固无比!墙顶还有了望台、射击孔;楼高三层以上,三层以上才开窗,有利掩蔽和射击防御;大门更是用特殊木材制成,刀枪不入;遇到火攻,门上还预设灌水槽,真是气走强盗,浪费兵啊!土楼一层为厨房,常年烧火可以防潮和虫害;二层干燥做仓库;三层、四层才是卧式冬暖夏凉;每个房间几乎一般大小;减少儿孙多了分房不均的矛盾真是科学、合理、公平啊。经过专家考证1、福建土楼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 2、是创造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典范,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 3、选址与自然,取材于自然、与自然环境高度统一、和谐、完美

6、!她们跨越时空的长廊,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奉献给全人类的又一份奇特财富!(1)田螺坑土楼群:这张是在上观景台上照下来的。这张就是福建土楼的名片了。图中一椭圆,一方,三圆共五座土楼。田螺坑土楼群是依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从最外的椭圆行开始顺时针方向绕一圈到中间的方形为:金水木火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循环相生,生生不息之意)建造的一方四圆土楼,是建筑形体组合的经典之作。5座土楼恰似一朵梅花绽放在大地上,这种独特的造型和美妙的景观成为福建土楼的标志性建筑。中间那座楼是步云楼,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672年),取平步青云

7、之意,寓子孙后代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上个世纪30年代遭到毁坏,1953年重修的,土楼每层26间,共78间。四部楼梯意为四通八达。右手边上的是振昌楼(振作精神,昌盛新旺希望子孙经得起挫折,不因一些不顺心的事所困扰,而萎靡不振),建于1930年,其与众不同之处是内堂与门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反应了“富不露白”的风水文化理念。位于左手边的是瑞云楼,建于1936年,它坐落于五座土楼的内隅,有藏风聚气之功,体现了含蓄吉顺的朴素观念。离我们最远的那座椭圆楼是文昌楼,建于1966年,取文运昌隆之意,它是目前唯一仅存的一座椭圆形土楼。离我们最近的这座是和昌楼,始建于元末明初(约1354年),原为方楼

8、,上个世纪30年代毁于战乱,现在看到的是1953年原址上重建的。五座土楼居民为黄氏的子孙,这边开饭店的老板将五座土楼称为“四菜一汤”。五座土楼都是三层建筑,一楼为厨房,二楼为仓库,三楼为卧室!(一楼设为厨房是非常科学的做法:土楼均为土和木的结合,木材经常会生白蚁,白蚁腐蚀木材后,楼房就倒塌了。在一楼设厨房,生火时烟就会将白蚁杀死,以此土楼得以保存多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烈称赞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曾吟诗到“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开映彩霞。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或云宇外飞来碟,亦说鲁班墨斗花。似此楼形世罕见,环球建苑出

9、奇葩。”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田螺坑村被评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田螺坑村被评为首批中国景观村落。(土楼被发现的过程,这里就不介绍了。田螺姑娘的传说在网上查得到,这边就不打出来了,见谅)imghttp:/img有一张自己绘制的五座土楼的导游词和图,因为容量太大 传不上来在土楼里会经常看到这张图片里单独的一个小房间,它称为“副厨房”,当土楼里办喜宴等要请各个家庭喝酒时,它就派上用场了。在小间厨房里煮东西给大伙吃,太麻烦了,都转不过弯来,这时就用这间“副厨房”来煮饭菜办酒席。这个称为“石碓子”,古时侯没有现在发达的机器,用电就可以

10、弄好很多事。先民发明了“石碓子”利用杠杆原理,打糍粑年糕。用法很简单:人的一只脚站在椅子上,另一只踩在木板末端,用力将“头部”翘起,然后放脚力,让“头部”用力打到糍粑上,有节奏的进行!一般要4-5人左右。人工打出来的糍粑远比机器搅拌出来的糍粑好吃!逢年过节,用石碓子打糍粑发出的声音家家户户都能听得见!由于部分好看的图片的容量超过会员权限,这边就看不到了! o(_)o.最古老的土楼裕昌楼东歪西斜楼裕昌楼位于书洋镇下坂村,距离田螺坑3公里,车程5分钟。这个土楼村落四周群山环抱,一条小溪从村中潺潺流过,沿溪两岸舒缓起伏。早在元朝中期,小山坡上分别住着黄、李、刘、罗、张、唐、范七姓先民。先民们原先居住

11、的都是茅草寮,所以人们也把这里称为版寮。下坂村现存土楼21座,其中方楼14座,圆楼7座。分叉路口进去不久,就可以看到“情侣楼”也称为“姐妹楼”,分别是东进楼和翰兴楼, 分别建于1967年和1969年,都是三层结构,高11米,两座土楼屋檐叠着屋檐,形如永不分离的情侣,有如情同手足的姐妹。裕昌楼的外形像“古”,大家看出来了吗?裕昌楼被誉为福建土楼之母,她的外墙遍体斑驳龟裂,看上去就像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裕昌楼始建于元朝中期1308年,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了,别看她的外墙表面斑斑驳驳,其实她的墙体依然坚固。由刘、罗、张、唐、范五姓家族共同修建的。土楼从三层开始,樑、楹、柱都从左往右倾斜,最大的倾斜

12、度为15。大家人为是地基下陷?地震?还是故意弄成这样的?答案是故意的,如果是地基下陷、地震造成的话,那么一楼和二楼的柱子应该也是歪的。而且,歪柱两边会有细缝。当年建造这座土楼的师傅盖到二楼时生病了,就将这个“半拉子”的工程交给大徒弟,趁机考考徒弟。大徒弟苦思冥想了几天几夜,为了显示他高超的木工技艺,利用圆楼内部相互挤压的力学原理(几何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稳固的,三足鼎立原则),从第三层开始,故意把樑柱锯成斜角的,而门的樑柱没有歪,形成三角形,相互挤靠。使人们看到樑柱虽歪,但墙体仍然坚固,成为土楼一绝,这么多年来,这座土楼经过无数的风风雨雨,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仍然如故,足见牢固程度了,也证明了

13、大徒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裕昌楼直径54米,每层54间,五层共269间(土楼人家对数字2、6、8、9比较偏爱,认为这样的数字比较吉利,因此一层的大门有两间房并成,使整个土楼的房间数成269这样的吉祥数)。裕昌楼建造之初是由五姓族人合资兴建的,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股份制的形式,土楼先民们在700年前就已经应用了。由于裕昌楼是五家姓合股建成,楼内设计成五大卦,金水木火土相生次序,每个姓氏分一卦,按名姓所需房间多少分大卦13开间,小卦9开间。每一卦设一部楼梯,外墙设5个瞭望台,形成了五姓人家、五层结构、五个单元、五部楼梯、五行造型的独特建筑形式,体现了先民希望五谷丰登、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望。楼的第五层

14、空荡荡的,几百年来都没有装修。这座土楼人口最多时也才300多人,由于人口未见增添,故五楼也就没有装修,闲置了六七百年。特别是罗、张、唐、范四姓族人发展更慢,他们就把房间转卖给刘姓族人,所以裕昌楼就由刘姓族人世代居住,到现在已经繁衍了二十五代。镜头这位就是裕昌楼的楼长从外观看,裕昌楼像一个紧密团结的大团体,楼内又建有圆形的祖堂,形成了“双环楼”。祖堂设有三个门,正门为喜门,凡是办喜事或求神拜佛从喜门进出;左边的为生门,凡祈求小孩平安成长,有所作为的从生门进出;右边的为丧门,凡办丧事由此进出。楼中楼的中堂前,是一个用五彩河卵石铺成的大圆圈,圆圈内五格等分,饰有五种图案依次代表金、水、木、火、土五行

15、,取相生排列,寓意生生不息之意。祖堂里供奉的是观音!出了生门,旁边的井水非常脏,不能饮用。土楼的人靠什么活了这么久呢?其实,在靠山那边的每个厨房里都挖有一口深1米,宽0.5米的水井,水质清甜甘冽,四季泉涌不溢。经过专家检测,水的PH值为7.2呈弱碱性,比矿泉水还好!土楼里共有22口水井,是土楼里水井最多的一座!几百年来,裕昌楼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并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下村太极水乡,看出来了吗? 两座圆楼,中间一条小溪呈S型,形成的太极图案。塔下是南靖县第一长寿村。这个山明水秀的“世外桃源”犹如一片清净乐土,民风淳朴,孝敬、供养老人蔚然成风。村里设有老人协会,经

16、常组织老人开展吹拉弹唱、下棋垂钓等活动。海外乡亲回来探亲也向全村老人发红包,并设立敬老基金和福利基金,定期向70岁老人赠送长寿金。现全村1600个人口中,60岁以上的就有220多人,其中8089岁的30多人,90岁以上的3人。近20年中全村有6位百岁人瑞。1999年去世的李香英寿达108岁。退休老教师张尧耕介绍说:环境优美、素食为主、热爱劳动、子孙孝敬是塔下村老人普遍长寿的秘诀。村里群众吃的是大米、甘薯、芋头和蔬菜,喝的是高山流下的泉水和土楼里的井水;劳动人家长期风里来雨里去,练就了一身强健体格,他们不贪图非分,心绪保持安定,故而长寿。张尧耕虽80好几高龄,但他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经常写些介绍当地风土民情的文章在报刊发表,生活过得其乐融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