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与”作介词和连词的区别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53003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与”作介词和连词的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以”、“与”作介词和连词的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以”、“与”作介词和连词的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以”、“与”作介词和连词的区别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以”、“与”作介词和连词的区别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与”作介词和连词的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与”作介词和连词的区别(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佳句推送 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尼采 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 毕淑敏,“以”、“与”作介词和连词的区别,高考文言文选择题中的虚词题,需要辨析“意义和用法”,是重点;特定语境下的“以”“与”,作介词还是连词,是难点。,首先,“以”这里讨论意义为“因为”的“以”。 第一组: 1.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介词。 “一璧之故”中心词“故”,是名词性短语,“以一璧之故”构成介宾短语,共同修饰句中动词“逆”。 2.连

2、词。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是主谓结构。,第二组: 4.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5.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8.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9.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吾两人在也”,都是主谓短语,构成分句,所以这两句中的“以”用作连词。,方法归纳: 区分表原因的“以”是介词还是连词,关键看它后面的成分: 是代词、名词、名词性短语 (词语) 介词 是主谓短语、动宾短语或分句 (句子) 连词,“以”巩固练习,1.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2.洎牧以馋诛。 3.

3、几以不纳死。 4.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连词 介词 连词 连词,“与”,这里讨论意义为“和、同”的“与”。,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2.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3.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1句连词。“彼与彼”紧相连接,不能拆分;代词并列,可以互换位置,在句中共同作主语。 2句介词。“与之”构成介宾短语,作“争”的状语。 3句介词。“吾与之”不能互换,从上文看,是说“吾”要采取的做法;且前后可以拆分,在“与之”前可加“必”,所以句中“与之”构成介宾短语,作“知”的状语。,再看一组: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未得与项羽相见。 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8.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9.执其手而与之谋 10.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1.六国与秦皆诸侯,(连词) (介词) (连词) (连词) (介词) (介词) (连词),方法归纳:“与”是连词还是介词 连词 看前后是否并列关系,能否互换位置而基本意思不变,且在句中作同一句子成分; 介词 看“与”前面是否出现或可否加入状语等其他成分;,相如闻,不肯与会。 欲呼张良与俱去。 这是省略句,“与”连接的不是“会”,而是省略了的 “之”,即廉颇,所以判断时省略句要补充成分再辨 析。 “与”“以”作介词时,后面必是代词、名词、名词性短语。 名词或代词已经省略的情况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