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_9_9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937618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239 大小:4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_9_9_第1页
第1页 / 共239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_9_9_第2页
第2页 / 共239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_9_9_第3页
第3页 / 共239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_9_9_第4页
第4页 / 共239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_9_9_第5页
第5页 / 共2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_9_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_9_9(2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法学电子教案,下一页,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总目录表,行政法概述,行政的涵义,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律关系,第一节 行政的涵义,一、行政的涵义 1、科学涵义:是指一国统治阶级为实现其意志,而依法对国家事务的有组织的管理活动。 2、有关行政的各种学说 A、国家意志执行说 B、目的实现说 C、除外说 D、行政的广义和狭义说,第二节 行政法的概念,1、涵义:指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活动进行监督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2、特征: A、主体:一方为行政机关, B、行政活动是通过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 作人员的管理活动实现的。 *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

2、程中,依法实施的具有法律后果和效力的行为。,分类: 行政立法行为 行政司法行为 行政执法行为 3、调整对象-国家行政关系 A、 行政关系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 社会关系。 B、类别 行政机关相互间关系及与公务员间的关系。 行政机关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 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行政法律关系 一、概述 1、概念:指由行政法所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2、区别于行政关系 3、特点: A、双方当事人,必有一方为行政主体。 B、当事人间权利和义务由行政法规范预先确定。 C、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主体地位不对等。 D、行政主体权利、义务具有统一

3、性。 E、因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处理方式及程序 上有其特殊性。,二、构成要素 1、主体 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主体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A 外国组织和公民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行政相对人 国家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 及境内的外国人、外国组织及无国籍人。 行政法上权利能力:能够享有行政法上权利和承担行政法 B 上义务的资格。 行政法上行为能力: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 能力。,2、客体 A、物 作为 B、行为: 不作为 C、精神财富 3、内容 A、行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B、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行政法律事实 1、定义: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

4、更和消灭 的客观现象可事实。 2、分类: A、法律事件 B、法律行为,四、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1、产生条件 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 法律事实。 2、变更 主体变更 客体变更 内容变更 3、消灭 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消灭。 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和内容的消灭。 A、原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消灭。 B、原内容为新内容所代替。,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行政合性法基本原则,行政合理性基本原则,第一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一、概念 1、定义:指贯穿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调整和决定行政法律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 2、特点: A、普遍性; B、基础性; C、自身的特殊性; 二、作用 1、是

5、行政法规范的制定根据; 2、具体规范规定不明确或没有规定时,可依据基本原则作出解释或直接适用。,第二节 行政合法性原则 一、概念 1、涵义:行政权的设立、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 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2、行政程序合法的要求: (1)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的法官; (2)裁决行政纠纷不能偏听偏信,要给当事人辨论的机会; (3)决定对当事人不利事务时,应预先通知,让其发表意见; 二、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1、任何行政权都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2、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抵触; 3、行政职权的授予、委托及运用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宗旨。,第三节 行政合理性原则

6、一、概念 1、定义:指行政机关的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 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2、产生原因: (1)法律不可能规范全部行政活动; (2)行政法中规定了大量的自由裁量权; 二、具体要求: A、行政行为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 B、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之上,要有正当的动机; C、行为内容应合乎情理;,行政主体概述,行政主体概述,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第一节 行政主体概述 一、涵义 1、定义: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2、特点 A、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B、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能独立对外承担其行

7、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二、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2、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第二节 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 一、行政职权 1、定义:指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2、特点: A、强制性; B、不可处分性; C、职权与职责统一性; 3、内容:立法权、许可权、确认权、检查权、奖励权、物质帮助 权、处罚权、强制执行权、合同鉴定权、复议权 5、行政优先权:行使职权时所享有的各种职务上和行为上的优先 条件。(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推定有效权) 二、行政职责 1、定义: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2、内容: A、行政

8、主体须按法定职权,在法定权限范围履行职务,不得失 职、越权或滥用权力。 B、须遵守法定程序,避免程序违法; C、须遵循合理、适当的原则,避免行政失当。,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律调整,能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概述,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与体制,第一节 国家行政机关概述 一、概念 1、定义:一国统治阶级依照法律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 行政事务的机关。 2、行政组织 行政机关(有法人资格) 行政机构(是机关工作部门) 3、特点: A、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 B、担负着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 C、其活动是在社会全体公民中依法进行的。 D、必须按一定层次和结

9、构组织起来,按科学方法活动。,二、种类 1、按所辖区域分: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 2、按工作权限分:一般权限机关与专门权限机关 3、按行业和产品分:农业、工业、教育等 4、按行政活动的环节可分:决策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 咨询机关、监督机关。,第二节 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 一、设置的趋势: 1、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 2、从现代行政管理的功能来看,从决策执行混一而向单一决 策、执行、咨询、监督等全面多功能发展。 二、设置的原则: 1、适应需要的原则; 2、精简原则; 3、高效原则; 4、依法设置原则: A、在法定权限所许可的范围内设立。 B、依照法定程序设立。,第三节 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律调

10、整 一、行政机关组织法 1、定义:规定行政机关任务、地位、职责、组成与编制的法律 规范总称。 2、要点: A、使行政机关组织方面的立法系统化; B、要健全组织法中的编制法规; 二、基本内容 1、法律依据; 2、隶属关系:行政机关之间领导与被领导以及他们之间的权 责关系。 A、垂直领导; B、业务指导; C、双重领导;,3、职责权限 A、概括规定; B、列举规定; C、折衷规定; 4、任职期限 5、机构设置:行政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 A、列举式; B、概括式; 6、人员编制:机关的人员定额及各种人员结构。,第四节 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与体制 一、概述 1、定义: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11、。 2、职位和人员作单位工作部门政府上级政府 3、行政机构的纵向结构 * 决定纵向结构的因素: 管理层次:纵向等级层次; 管理幅度:一级行政机关或是一个领导人直接 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目。 4、行政机关的横向结构,二、行政机关的体制 1、定义:指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将行政机关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2、主要形式: 首长制: 委员会制: 层级制: 职能制: 集权制: 分权制:,第五节 能成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 一、国务院 1、制定行政法规权; 2、领导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3、领导和管理全国各项行政工作; 4、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授予的其它职

12、权; 二、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是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或职能机关;依法对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具有全国范围内的管理权限。 1、制定规章权; 2、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三、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 直属机构的行政首长不是国务院组成人员。 1、制定规章权; 2、行政事项处理权; 3、裁决争议权; 四、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1、行政事务管理权; 2、裁决争议权; 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制定规章或发布决定、命令权; 2、本区域行政事务管理权; 3、领导和监督本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六、地方政府职能部门 1、发布决定和命令权; 2、主管行政事项权; 七、工方政府派出机关 1

13、、发布决定和命令权; 2、管理行政事务权;,第五章 公务员,公务员的概念及法律地位,行政职务关系,第一节 公务员概念及法律地位 一、概念 1、定义: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法律授权的组织中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二、法律地位 1、身份 A、公民 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 可以自己名义从事活动,不得以国家名义从事活动; 其行为代表个人,不具强制性,行为效果归属自己;,B、公务员 以公务机关名义从事公务行为; 行使职权享有优益权,同时要承担行政职责; 公务行为具有强制性,行为效果由公务机关承担; 所属公务机关对公务员个人过错负;连带责任; 2、两种法

14、律身份的冲突及其划分 A 作为公务员享有更多的权利,履行更多的义务;是权利、 义相统一的表现; 基于不同法律身份所产生的不同行为,其性质、效力和 责任承担方式不同;,B、划分 1、按时间分; 2、按职责权限划分; 3、按法律适用分; 4、按名义或公共利益公 个人行为 民事行为 机关行为 公务行为 * 划分个人行为与机关行为的主要标准 (1)、作出活动的名义; (2)、是否在职权范围内; (3)、执行命令或委托则不存在越权; 三、公务标志及意义:,第二节 行政职务关系 一、行政职务关系 1、定义:公务员基于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 务关系。 2、我国公务员暂行条例有关公务员的规定:

15、 A、权利 (1)非因法定事由、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行政处分。(2)获得履行职责应有的权力。 (3)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4)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5)对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6)提出申诉和控告。 (7)依照本条例规定辞职。 (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B、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2)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公务; (3)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 服务; (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7)公正廉洁、克

16、已奉公; (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二、行政职务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产生 (1)选任,(2)委任 (3)调任 (4)聘任 2、变更 (1)罢免 (2)撤职 (3)辞去领导职务 (4)免职 调动工作不再任原职; 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政常工作一年以上; 已到退休年龄不再留任的; 因机构减少、精简,职位减少不再留任的; 因其他原因需要免职的; (5)降职 (6)转职 (7)调职 (8)升职,3、消灭 (1)死亡 (2)丧失国籍 (3)辞退 (4)开除公职 (5)被判刑罚 (6)离、退休,第六章 被授权组织和被委托组织,被授权组织,被委托组织,第一节 被授权组织 一、行政授权的概念和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