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题讲座》2012(3)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936527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专题讲座》2012(3)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题讲座》2012(3)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题讲座》2012(3)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题讲座》2012(3)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题讲座》2012(3)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题讲座》20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专题讲座》2012(3)(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社区治理: 利益冲突与多元共治,谌卉珺 13913873575 ,公共管理与基层治理系列讲座之三,我们生活在怎样的社会空间、时空维度里? 社区是什么?社区有什么用? 这个可以有吗?人家有吗?为什么要有? 未来的城市与中国是怎样的? 我们希望它是怎样的?它可以是怎样的? 现实是怎样的?如何立足现实? 希望和现实之间是怎样的?如何面向未来? ,问题的提出,自上世纪90年代,社区建设概念提出,而后理论研究与实践实验不断增加,“社区建设”与“社会管理”在党和政府的发展规划、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中频现;在现实层面上,相应的举措也在不断推出深化。 这一系列举措使社区建设逐渐从官方话语变成了大众流行话语,

2、并成为近十几年来了解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最重要的制度景观。,现实的选择,1991年5月,民政部原部长崔乃夫在听取基层政权建设司汇报工作时,指出基层组织建设应着重抓好“社区建设”,首次在我国明确提出了社区建设概念。 1992年10月,中国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在杭州市下城区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 1999年初,民政部在全国建立了26个“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 2000年,中央两办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023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2001年3月,社区建

3、设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发展纲要。 2002年11月,社区建设写入党的十六大报告,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2010年期间,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社会管理创新从政策层面实现大跨越,是在2011年。 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发表的讲话中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2011年的全国上,“社会管理创新”一词首次以重要篇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4、,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 让“社会管理创新”成为中国政治事务中炙手可热的新名词,却是7月份刚刚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份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正式文件。因为没有对外公布,这份文件带上了一些神秘色彩。 文件的核心内容就是四句话: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熟悉不同分析视角与框架的适用 了解基层社会的组织形态、功能与变迁 分析事件、行为背后的逻辑 预测社会基层治理的走向 寻求理性解决问题的一般办法与规则,了解社会科学规律 感受我们的生存空间与角色 探寻社会事务演进与发展的动因与合理解释 思考自己行动的逻辑起点与选择,研究的意义,出 租

5、 房 :香樟园与钟鼎山庄 外部性与邻避:变电站与地铁 仙林大学城 :大学城与科学城 高校与高校 老小区与新小区 新成员与老居民 高校与社区 黑车与渣土车 ,Q?,从理想到现实:分析范式与框架的选择 从单位到社区:社会转型与城市基层组织的变迁 从控制到治理:城市社区的现实场景与运作逻辑 从冲突到共治: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困境与可能,分析的思路,从理想到现实: 分析范式与框架的选择,范式与范式理论,“范式”(paradigm)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库恩认为:每一个科学

6、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式”。 其类型:一是作为一种信念、形而上学思辨,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像,它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框架与框架理论,框架(frame)是西方社会运动和集体行动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的分析概念。 斯诺等的定义:框架是“一种有助于在行动者的当下及过往背景中识别目标、情境、事件、经历和行动的轻重缓急的解读框架(schemata of interpretation)”。 它体现了社会运动理论的“文化或建构主义转向”

7、,强调了有别于实体性资源的观念和话语在集体行动中的关键作用,力图论述社会运动组织是如何通过社会互动和意义的生产,从而获取其他行动者对其目标的主管认同和行动参与。 框架分析与基于理性选择和组织力量发展出来的资源动员力量和政治过程等理论一起,丰富了对社会中集体行动和动员机制的认识。,城市基层治理的分析范式与框架,实验法 文献法 实地法 调查法,结构功能主义 理性选择 行为主义 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的理论资源有哪些? 可以有哪些呢?,Q?,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如罗伯特议事规则 文献法:如文献计量分析 实地法:如田野调查 调查法:如问卷、访谈,主要的分析范式与框架,结构功能主义 理性选择 行为主

8、义 新制度经济学,国外传统城市权力结构研究 的两大流派,精英论:城市决策时少数精英的专利,决策权力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重大的政治方案通常由这些精英起决定作用,城市各级官员予以配合来实现少数人的意志。 多元论:城市权力分散在多个团体或个人的集合体重,各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地方官员也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官员要向选民负责,所以选民也有权力,他们以投票来控制政治家。,国内关于城市基层组织权力结构的研究路径,国家中心主义路径:这一路径受到极权主义模式及吉登斯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的影响,认为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演进,传统的街区边界被警察、监狱、法律等机制所摧毁,市民日常生活处于国家的监控之下。国家中心主义的

9、观点是, 1978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基层社会中,尽管政治体系分权使个体获得自足成为可能,但个体却缺乏反抗国家控制的自愿,所以社会的发育、个体-国家关系仍然处于国家建构之中,并与单位体制下的情况相去不远。 市民社会路径:受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理论的影响,研究者试图在各种街区中发现“非国家空间”和市民社会的踪影。 国家和社会互动路径:这一路径往往带有鲜明的新制度主义倾向,即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制度性互动。他们认为,社会转型在中国的基层社会导致了一种新的权力结构,在此结构中一系列社会要素被重新组织起来,结果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发展势态的出现。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有关讨论的深入,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分析在这些年开始从研

10、究国家组织、政党或官僚科层、公民社会转向基层社会的具体行动者和体制的互相造就关系。这一转向使这一路径在权力结构研究方面具备了更强的解释力,也延续了这一路径的生命力。,从单位到社区: 社会转型与城市基层 组织的变迁,转型背景,现代化与现代性 社区空间再造:政府、市场、社会的三维推力 经济体制改革:计划到市场 社会体制改革:国家到社会,国家单位/社区个人,单位,改革之前,单位是城市最基层的组织,是国家在城市社会分配资源的渠道,也是国家控制社会的工具。 Walder的开创性研究揭示了单位制度在中国政治控制体系中的关键性作用。他的分析表明,单位承担了作为国家与个人间中介的角色。个人生活所必需的资源通过

11、单位得以分配,个人由此而具有对单位的依附性。Whyte& Parish对中国城市社会的经典研究揭示单位制度能做到每个人都“组织起来”。Shi认为单位体制是政府为控制城市人口而有目的地设置的。 国内学者也多从单位的社会控制功能角度考察。一些来自政治学领域的研究者把“单位”视为中国城市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调控形式。在这种制度安排中,劳动者全面依附于工作场所,而工作场所又被纳入国家行政组织结构之中,这样个人实际上依赖于国家,而且也必须借助于单位这一形式进行政治参与,国家也由此可以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来自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在单位这一特殊的空间中,经济控制权力与国家行政权

12、力结合在一起,使单位组织在本质上成为一种统治形式和工具,或者说是一种社会整合与控制机制。,社区,社区(community)是一个外来词,20世纪30年代以费孝通为首的燕京大学学生翻译传入,以往更多强调其“生活共同体”,“小共同体”;80年代后,政府提出社区服务后,理解开始多元化,趋势是以中国背景为基础在行政辖区的意义上来界定城市社区。 其共同体特征体现在: 城市社区治理网络向上扩展趋势明显 政府职能下沉至社区,居委会的“自治”角色与“政府之脚”角色矛盾 下延机构:社区警务室,社区党建 向上扩展形式:居社分离改革 社区工作站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协作形式差异主要体现为: 非正式关系协商协调 城市社区

13、治理结构的典型类型: 传统型社区、协作型社区、行政化社区,全国行政层次划分(五层),中央政府(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省辖市政府(设区市政府) 地区行署(省的派出机构),县、自治县、县级市政府,乡(镇)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直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特 别 行 政 区 政 府,地 级 市 人 民 政 府,自 治 人 民 区 政 府,地 区 行 政 公 署,市辖区人民政府,县级市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自治县人民政府,我国地方政府的层级系统图,街道办事处,区公所,镇人民政府,乡人民政府,民族乡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从控制到治理: 城市社区的现实场景 与运

14、作逻辑,事件 结构 互动 方式,社会调查 案例研讨 观察思考,棚户区 水电煤气 物业费 计划生育 停车位 广告收益 ,从冲突到共治: 多元主体合作共治 的困境与可能,社区在哪里? 城市社区建设走向的规范性分析,社区建设的体制基础: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还是其他 “市-区”两级中枢架构 作为行政末梢的社区服务站 社区中的自治组织: 委员会制还是议事会制 实践中的常设议事机构 委托服务公司 社区共建联盟,市民参与: 以顾客为中心的方式:如投诉、建议计划、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协商性方法:如市民顾问团、焦点团体、市民意见调查小组、民意调查、开放性区域论坛 市民团体与社区公共空间,世界社区发展的一般经验: 国家引导的社会行动 中国社区建设的阶段性特征: 政府行动多、社会行动少 中国社区发展战略: 政府行动与社会行动衔接,社区与社区权力结构 从单位到社区:社会转型与城市基层组织的变迁 从控制到治理:城市社区的现实场景与运作逻辑 从冲突到共治: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困境与可能,相关文献,根据既定的社区组织架构与参与主体,围绕特定的社区事件,开一次模拟社区居民议事会。 根据案例素材,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展开讨论。 以专业视角思考相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讨论课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